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问题 ,从本世纪初以“现代教育派”和“传统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和“教师中心说”之间的争论开始 ,一直到现在都是德育理论界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 ,在我国 80年代以来曾引起一个高潮 ,然而人们对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认识还没有取得共识。目前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六种。(1 )主导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它的理论依据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决定着德育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和结果 ,学生 (主体 )认识道德知识 (客体 )、提高道德能力和思想意识都离不开…  相似文献   

2.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谁为主体谁为客体,二者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始终是中外教育界争论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确定各自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不仅有助于现代教育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而且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有关这~问题的几种不同观点。一、几种师生主客体关系认识的回顾回顾关于教师和学生主客体关系的种种认识,大体上有这样四种观点:“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  相似文献   

3.
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的争论已持续很久,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论”而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争论的持久性更充分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正确理解,有助于揭示教育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文章首先介绍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现有的主要观点,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接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方法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指出主客体在关系中生成也应在关系中把握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师生关系研究范式与回顾其一,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亦可称之为“教师中心”模式。此种观点将教育理解为一种纯粹对象性的活动。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两者是改造与被改造、影响与被影响的主——客关系。由此构成了一种典型的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其二,学生中心说,亦可称之为“学生中心”模式。这是针对“教师中心”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观点。在师生关系中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责任是在学生学习中给予帮助,并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三,教师、学生双重主体说,复合主客体说亦可称…  相似文献   

5.
教学主客体关系问题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主客体关系问题的实质在于探究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地位。回溯近代教育的历史可以发现,人们对师生地位的认识始终在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两极之间徘徊,从赫尔巴特到杜威,从凯洛夫到罗杰斯莫不如此。对这一“钟摆现象”的不同取向,造成了学科与活动、灌输与启发的对立,构筑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水岭。正是这一问题所具有的深远意蕴,我国学者从70年代末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50年代末曾就教师的主导作用展开过一次争论,但未提升到教学主客体关系问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1.随着对凯洛夫教育  相似文献   

6.
对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中外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讨。一、对几种关于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的评述1、教师中心说。传统的教育理论,包括中外传统教育理论,都把教师置于教学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整  相似文献   

7.
师生主客体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主客体关系新论西南师范大学肖兴政对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中外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就此谈一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讨。一、对几种关于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的评述1.教师中心说 ̄①传统的教育理论,包括中...  相似文献   

8.
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观点之争 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研讨,主要聚集在三种不同观点的论争上: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三种观点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还在于各种观点内部又是“同室操戈”、各自立异。以双主体论为例即可窥见一斑。双主体论内部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世界:“主导主体”说、“主导主动”说、“轮流主客体”说、“双主体主从”说、“三体——双中心人物”说、“教育主体的滑移位错”说、“同时主客体”说,等等。有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客体及其关系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先后提出了“教师主体说”、“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学生双主体说”等观点。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无疑地,这些探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然而,纵观各种学说、观点,不难发现,它们都企求为诸多教育形态和过程构筑一种静态的主客体关系,并做出封闭式的结论。我们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由多因素、多环节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动态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两者之间能否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败。 在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这一问题上,“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前者片面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绝对服从,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性和独立性;而后者则片面强调儿童的绝对中心地位,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这两种极端理论的缺陷逐渐暴  相似文献   

11.
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的“双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这种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同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双边矛盾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辨证的否定过程。教学效果是“双主体”能动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师生关系中主客体问题的论争,是由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冲击而引发的。这一论争反映了理论界对教师与儿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问题上的分歧。澄清这种分歧中所隐含的主客体概念使用上的混乱,对于更全面、准确地...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教师与学生,明晰二者的角色是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与角色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对其争论可谓旷日持久。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范畴,师生角色关系的涵义从哲学层面讲不外乎包括三种情况:其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其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三,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不难看出,这三种情况都没有摆脱主体与客体之间认识关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的争论已持续了近30年,争论的持久性更充分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一种新的视角出发,依据旨在培养人的主体性的教育目的,提出“主体域”的概念,阐述了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不断提高学生主体性,扩展学生“主体域”的过程,避免了采用一种静止的观点所造成的对教育主客体关系认识的绝对化。从而,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因时施教”。  相似文献   

15.
李清平 《成人教育》2009,29(6):55-56
干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形式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使得教学主客体的关系呈现一定的动态性。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较为符合传统的“双主体说”;在研究式教学中符合“学生单主体说”;在案例式、模拟式和体验式教学中符合“二因素说”。培训机构应把握好主客体关系的动态性,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江苏省沭阳师范学校华玉和教学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的论争已历时久远,但到目前仍无统一认识。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二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三是教师、学生同是主体;四是教师、学生互为主、客体;五是教师...  相似文献   

17.
怎样看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教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一是传统的“教师中心”说,一是“学生中心”说。前者主张学生跟在教师后面跑,后者认为教师应该围着学生转。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究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中心课堂突出以学生的活动和能动学习过程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成为教学的中心。我们知道主客体观念表达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是有问题的,好的教学要让教师和学生都主动,都成为主体。在学习中心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说是极其重要的。课堂中教师讲得越少,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近些年来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极为关注并争论很多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仍然存在着种种不尽相同的观点:单一主体说,双主体说,复合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动态主体说,超越主客体说等等莫衷一  相似文献   

20.
说到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就不能不涉及历史教材,尤其是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因为一讲教学,就意味着要摆正“教师、学生与教科书”三者的关系。这已经是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势。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历史教材学”)表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中心的位置仍不可动摇。“教学活动的媒介就是教材”,而且“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实质就是学生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运用。”于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