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的“恐师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少数中学生害怕交往或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障碍,尤其是在与老师交往时。如某中学生张蕾,由于性格内向,在同学间的交往中尚能比较自然,亦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与教师交往时,往往表现为面红耳赤,词不达意,就连自己迟交作业的  相似文献   

2.
国内中学生网络交友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全国范围内中学生的取样调查以及对部分同学的深入访谈,我们发现:网络交友已经是中学生中较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建构方式;中学生最热衷与网友交流中的话题主要是日常生活、情感和人生体验;情感支持与交往需要是中学生网络交友行为的两个主要原因;中学生在网络交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开始网络交友的关键期.建议在日常生活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关注中学生的交往与情感需要,同时,在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生活引导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锡来 《教育探索》2006,(5):100-101
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中学生与同伴交往的需求欲望十分强烈。随着中学生同伴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不良的交往心理也随之产生。因此,研究中学生交往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能力障碍等问题,并探寻解决的对策,是引导中学生正确进行同伴交往,促进其完成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异性交往是中学生生理成熟的表现,正常的异性交往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家庭、学校、社会的不正确态度常常成为中学生异性交往不正常发展的催化剂。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常常存在以下一些误解:一、学生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情。其实,读书只是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中学生开通、使用微博的越来越多。微博之所以在中学生中流行,是它能满足中学生交友、互动、求知、娱乐等心理需求。然而网络空间的交往秩序与现实生活的交往存在较大差异。交往空间的转换、交往原则的变异、交往规范的松散、交往情景的虚拟、交往对象的符号化对微博时代的人际互动提出挑战。校园无疑是中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现实基础,因此,要对微博时代的校园文化加以引导,为校园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提供更多开放的、多样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花季的烦恼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的、容易被误解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棘手、最难办的问题。中学生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自然产生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忽视这个自然性,将异性交往看成是不正常的,看到男女生在一起就仿佛如临大敌,采取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强行制止,美其名曰“对你的前途负责”。  相似文献   

7.
在谈及制约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一问题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生的生活贫乏,缺少写作的源泉,另有人认为,中学生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论及有关教育的问题时 ,人们往往只注重老师与学生间的纵向关系———教育与被教育、教与学的关系 ,却很少涉及到学生与学生间的横向联系———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教育。其实 ,学生之间的这种交往关系 ,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  一、中学生交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 )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心理需求中学生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 ,中学生将基本完成由儿童向成人的转化。由于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 ,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 ,想要追求人际交往中的平等独立 ,希望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相似文献   

9.
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渐渐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及顺利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学校应积极开设交往课程,传授交往礼仪和交往技能;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帮助,引导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共育的交往教育模式,培养中学生友善、正直、宽容、乐观等良好品性。  相似文献   

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对美的追求强烈。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有人认为美育是音乐、美术、  相似文献   

11.
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渐渐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学生的交往能力主要是在学校的多种交往活动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学校教育引领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交往,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势在必行。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开设交往课程,传授交往基本礼仪和交往技能;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帮助,引导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共育的交往教育模式。以培养中学生友善、正直、宽容、乐观等良好性格,使他们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所悦纳的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生的人际变往中,同伴间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调查,发现70%以上的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心理烦恼时,不是首先与父母商量,而是与同伴商量。中学阶段同伴间的交往既受个体心理成熟程度的制约,又受学校教育导向的影响;既与家庭教育环境有关,又有整个社会风气的烙印。总之,中学生的变友方式正如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阶段一样,处干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有其固有的特点,充满着矛盾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并充满争议的话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快速发育期,即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逐渐发育成熟。出现朦胧的性意识。异性之间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与日俱增。他们渴望接近异性。了解对方,相互欣赏。当他们的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遏制的热流.产生对美好感情的憧憬时.如果任凭其“跟着感觉走”。那么异性之间的交往就很容易冲破理性的界限.带来无限的烦恼。甚至会造成终身遗憾。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学生德育交往从观念到内容的僵化和落后直接影响到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中学生德育交往困境使中学生德育交往创新成为必然。一方面,中学生德育交往困境减弱了中学生德育交往的价值取向。中学生德育交往在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人修养、人格的健全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苏赞 《广西教育》2012,(2):9+11-9,11
异性交往,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经历,也是中学生第二特征(性发育)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于中学生的品德、心理、价值观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同伴交往是中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社会化学习与实践的重要途径。其中,异性交往则是他们情感发展、社会学习、道德实践等方面“人生最大的一次洗礼”。对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学生的异性交往,班主任不能视其如洪水猛兽,粗暴干涉、禁止,而应该以理解、宽容的心态正确看待、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交往问题是一个虽旧弥新的话题,交往引发学生的苦恼和对自我效能感的错误归因,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与发展。文章从引发学生交往的困惑的原因出发,通过对学生交往问题的反思,试图建构中学生由“倒金字塔模式”向“金字塔模式”转变的生活世界,使广大中学生能够逐渐走出交往困惑的阴影,回归到学校生活与学习生活这一片沃土上,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17.
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最令家长和教师棘手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但同时学会同异性的交往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引导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向秀英 《文教资料》2007,(19):143-144
正确认识和消除家长与中学生子女之间的交往障碍对于融洽亲子关系,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本文从家长与中学生子女交往障碍着手,剖析了产生亲子交往障碍的原因,并指出了消除其交往障碍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乃至于教育界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学校聘请了外籍教师,中学生与西方人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在与西方人接触时,语言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涉外交往中的行为规范也相当重要。由于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最令家长和教师棘手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但同时学会同异性的交往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引导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