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触摸都市     
我的故乡,在不知不觉间已成为一座新兴的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纵横,霓虹灯闪烁着时尚的色彩,因特网传递着股市的行情,音乐喷泉变幻着美丽的旋律,数码影片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肯德基与麦当劳招揽着孩子们的心……然而,当我顺着你的脉搏,试图走进你的内  相似文献   

2.
触摸都市     
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隐居田园的自在与宁静,不能不令人向往。而余秋雨的那句“依我看,夜晚的景色除了月亮,就是万家灯火”则更令我欣喜,它让我去欣赏那万家灯火,去触摸都市。  相似文献   

3.
触摸都市     
总觉得这座城市太大,大得少了些许人情味。再也没了疏雨滴梧桐的诗情,再也没有莲动下渔舟的画意。有的,是水泥森林阻隔了本要绿江南的春风,是车水马龙替代了本要红了清秋的枫叶满地。那深沉华丽的语言,那冼练淡雅的词句,生生被扣在了教科书里,成了一串串失落太久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建安时期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优秀诗人用诗歌来吟咏真情,抒发忧虑,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建安风骨",作品中流露出建功立业、关注现实、超越生命的忧患意识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在关键时期,正面临着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压力与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卢俊 《高教论坛》2012,(5):76-77,81
忧患意识对于国家兴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管理实际,论述了增强忧惠意识在高职院校管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如何增强忧患意识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中贯穿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对都市意识的现代书写,都市小说中物与商品的理念、现代都市情绪与体验、现代都市情爱关系是都市小说现代化的表征,彰显了新生代都市小说的特质,体现了作家的思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8.
只有到了新感觉派的出现,中国的都市文学才真正以令人震撼的面目登上了文学的舞台.倏忽的都市生活是新感觉派追逐的目标,他们把它定格成变幻莫测的艺术画面;都市、都市经验、日本新感觉的影响对新感觉派的都市文学抒写决定意义;都市成就了新感觉派,也毁掉了新感觉派.  相似文献   

9.
近一个世纪以来,都市电影作为一股时断时续、时隐时现的脉流,始终与其他题材类型的影片共同交汇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都市电影的发展与流变,透视着中国由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由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的艰难演变过程,而都市电影的重要因素——都市意识的逐步确立与成熟,更是映射着中国人面对不期而至的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由困惑迷茫到从容自如的心理过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新诗产生以来,都市诗歌一直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对于都市诗特别是初期都市诗的研究工作远远不够。从众多的都市诗定义中提取共性因素,以此对其定义进行界定,并从历史轨迹、主题思想、艺术形式三个方面对初期都市诗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中得出其在整个都市诗歌发展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以"乡下人"特有的眼光,观察着都市文明,嘲笑着都市的丑恶,认为都市的人生形式远远不及湘西的生活状态。而事实上,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病相"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12.
老舍和新感觉派作家都是都市小说家,他们与所描写的都市有着切肤的情感,他们不像京派作家那样用乡村的纯静优美来反衬都市的腐败、虚伪和堕落;也不像左翼作家那样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揭示都市尔虞我诈、男盗女娼的现实.但他们仍然发现并描写都市的弊端.老舍用幽默的笔墨揭示并讽刺北京这个乡村都市的封建性;新感觉派作家运用感觉主义的方法表现上海这个现代都市的堕落与变异.  相似文献   

13.
新感觉派的作品多描写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和都市人五光十色的生活状态.深入分析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的创作,会发现都市在他们眼里既是繁华的象征也是罪恶的渊薮,并不是像以前研究者的观点,认为他们持的是享乐观、纵欲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时空、感受、人物三方面论及穆时英都市小说的“碎片”特征,并阐释这一特征与当时上海都市文明的关系,以此揭示穆时英都市小说更深层次的意义,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都市题材小说是于晓威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以其敏锐的目光和深刻的思考,表现了外来打工者在现代都市文明中的挣扎和都市文明对人的灵魂的腐蚀,以及技术和规则对人性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代都市文明的本质。作家欲将爱情视为疗救都市文明痼疾的希望,却又避不开它的软弱无力。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他的都市题材小说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批判精神和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感觉派真实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都市生活。尽管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但它的都市叙事别具特色,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都市产业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现代以来城市演进中所显现出来的经济发展、社会平等和环境保护之间固有的矛盾与冲突在我国非常突出,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更为迫切。必须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矛盾,找到一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都市产业具有产品消费的直接性、产业的聚合性和关联性、前瞻性和辐射性,发展都市产业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几个年轻的中国作家主动借鉴国外的创作方法,试图运用“特殊的手腕”来创作,给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他们就是新感觉派。虽然他们在文坛上乍生乍灭,然而其作品尤其是都市小说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闪耀着它们的独特风采。这一独特风采,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自觉地追求陌生化。那么,什么是陌生化呢?用俄国形式主义论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话说,就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城市文学研究的“内在视野”不断扩大。通过对“上海摩登”与“都市乡土”两种研究范式的分析与思考,现代文学史日益被视为一个内在连续性的整体,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城市文学独特的主体性。与之对应的是,在现代性的冲击、争辩与反拨基础上本土性得以祛魅并再生。由此催生出城市文学新的中心命题和研究范式:“在都市书写中国”并且书写“都市中国”,即在传统与当下的相互观照中,强调本土性、城市性和全球性的共融,探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文学与文化传统的接续,以及当下本土经验的生成,实现古典性与现代性的双重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湘西世界进行了赞美,而对于都市文明进行了猛烈批判。本文就沈从文特殊的人生经历,探究沈从文对都市文明肆意批判的真正原因,并通过他的小说创作,揭示出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而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