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书生张打油,曾《咏雪》一首:“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句俚俗,浅白,无律,有趣,打油诗从此名扬于世。  相似文献   

2.
传说唐代南阳有个读书人名叫张打油,平时很喜欢民间俚曲,随身携带小本子,将听来的俚曲收集在小本上,吟拼成幽默诙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诗歌中,有一类诗歌可谓不登大雅之堂,他们通俗、诙谐、不拘一格,我们常将这一类旧体诗叫做打油诗。从前,有个考生,写了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  相似文献   

4.
打油诗通俗诙谐,率直俚俗,表现喜怒哀乐,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读来琅琅上口,虽难登大雅之堂,却颇受人们的喜爱,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明代有人作《醒世诗》:“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  相似文献   

5.
金韩 《现代语文》2001,(10):28-28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僧王梵志是一个写“打油诗”的能手。他有一诗曰:“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又一诗曰:“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宋代诗人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根据此二诗成二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的大诗人。两人关系密切,发现对方有了缺点,就用“打油诗”来“规劝”。杜甫曾写了一首题为《赠李  相似文献   

7.
打油诗虽然是诗体的一种,但却很少见之于文学史著,也很少有诗家专论。若说起打油诗的来历,那是十分有趣的。据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号升庵)所作《升庵外集》载:唐代时南阳地区有个读书人叫张打油。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后,村民们请他写首咏雪诗,于是他就吟出了如下四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做学生工作时方法宜灵活多样。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易使学生麻木,甚至反感。独辟蹊径,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针对班上具体的人或事,偶用即兴写打油诗的方式替代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效果不错。一天晚自习,苏慧丢了资料书,很着急,寻求帮助。我立即在黑板上写一启事:“《收获季节》,价格不贵。有谁拾得,敬请速退。失者何人?名曰苏慧。”没有兴师动众,没有大动干戈,没有长篇大论,无论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能从老师平静真诚的语气中获得鼓励,从而坦然面对这一尴尬事件了。生活委员每天领回的报纸刚上报夹就不见踪影,虽在班上提醒…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有两个自以为是的秀才在一庙门下避雨,见庙门上有“文庙”二字,一个吟成“文朝”,一个念为“丈庙”,两人争论不休。这时路过一僧人,一个秀才说:“我们别争了,让化齐的和尚来评是非。”另一个说:“和尚哪能分对错,还是把字描下来,去请教大学士苏东皮吧!”和尚闻言,不禁失笑,遂口占一绝:  相似文献   

10.
打油诗拾趣     
打油诗相传为唐代南阳人张打油所创。一年冬天下大雪,张打油在县衙墙上写下《咏雪》诗:  相似文献   

11.
趣话打油诗     
唐朝时候,南阳地方有位叫张打油的人写过一首著名的咏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黄狗身上肿。”从而成为打油诗的开山鼻祖。打油诗通俗、诙谐、率直俚俗,多用俗词俚语,读来琅琅上口,虽难登大雅之堂,却颇受人们的喜爱。上自“万岁天子”,下到平头百姓都有“作品”问世,虽无人搜集整理,汇编成书,但书却从一代代市井平民口里和异史中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般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个由来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  相似文献   

13.
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和精神。她历史悠久、形体优美、表意丰赡。热爱汉字,读准、写好汉字,是同学们应尽的职责。请看几首讽刺白字先生的打油诗,切不可再出类似的笑话。  相似文献   

14.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打油诗尤为人称道。可恨青龙偃月刀,华容道上未诛曹。如今留下奸雄种,逼迫诗人坐后艄。当年郑板桥去扬州赶考,由于盘缠不足,只好搭乘他人租的船前往。租船的人姓曹,经商。他自以为做了一件大善事,对郑板桥是颐指气使。靠岸要下船了,又非要郑板桥吟一首诗顶船钱不可。郑板桥沉思片刻,吟了上面的诗,便下了船。这个姓曹的,待回味过来,气得七窍生烟,但也无办法可施。艄公在一旁是掩口而笑。叫你簸簸箕,你偏喘粗气。抬到衙门里,一人三板子。郑板桥去山东潍县做官时,当地的劣绅派了…  相似文献   

15.
16.
田恬 《语文知识》2000,(7):24-26
在鲁迅笔下,打油诗不仅继承了语言俚俗、诙谐风趣的传统,而且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辛辣的嘲讽,使打油诗产生了质的飞跃。可以说,鲁迅的打油诗和他的杂文一样,堪称锋利的匕首和投枪。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1924年12月8日发表于《语丝》第4期的《我的失恋》,其副标题为《拟古的新打油诗》,全诗共四章: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相似文献   

17.
打油诗撷趣     
打油诗不仅有严肃高雅的,也有俚俗浅显恢凿有趣的。一首耐人寻味、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往往流传甚广,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8.
唐朝时候。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看见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一首小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睛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看罢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之人,重治其罪。  相似文献   

19.
胡图不学无术又自命为才子。一天,他到某地灵官庙游览,突然诗兴大发,便提笔在墙壁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走进灵官庙,  相似文献   

20.
相传宋朝有个凭贿赂中了解元的张安,一次读书时看到书中有“蔡中郎”三字,便破口大骂古人才疏学浅,连“郎中”都弄错了。其实“蔡中郎”指的是汉代的蔡邕,在汉灵帝时做中郎将,而“郎中”是旧时对医生的别称。有人写了一首打油诗嘲讽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张安:“张安成安张,少见又怪多。改行当郎中,大门挂牌招。如何作元解,归去学潜陶。”作者故意颠倒了“张安”、“多怪”、“中郎”、“招牌”、“解元”、“陶潜”,无情地讥嘲了张安的不学无术。清朝康熙皇帝一次出游,一时兴发,指着路旁的一尊石人问道:“这叫什么名字?”一位翰林学士被皇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