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生命!     
"老师,老师,你快醒醒呀!"孩子们一边抽泣,一边摇着关老师。此时的关老师,满脸的水泥灰,两条腿压在水泥板下。就在5分钟前,大地震袭击了这个边远的村落。在这个简陋的教室里,关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果断地将仅有的8个学生护到了墙角,自己却被掉下来的水泥板砸中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四川省发生特大地震时,绵阳安县桑枣中学近2300名学生仅用1分36秒的时间全部安全撤离教学楼,所有的学生无一受伤。桑枣中学在地震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原因很简单:学校每学期开始时都要给学生进行一次紧急疏散的演练。生命重于一切,没有生命就什么也没有了。除了进行紧急疏散的演练以外,"生命教育"作为隐性课程成为所有学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受到所有教育者的重  相似文献   

3.
本文最大的优点就在抓住材料中的“生命重于一切”,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作者将真实的生活化作无声的泉眼.在不经意间喷涌出来的是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章中对“生命高于一切”的分析议论、叙述感悟.都是那么自然真实。语言老练.也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的语言,5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生命犹如夏花般的炫烂.秋叶般的静美”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生命的美好,又如“和氏璧比不上它的圆润.黄金比不上它的光泽.钻石也比不上它的通彻纯洁.更比不上它的坚韧”运用排比修辞写出了生命的贵重。整篇文章语言富有个性.富有形象感。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震动了半个中国,震撼了全中国人民的心,牵动了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情。历史在这一刻,把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在了四川;世界在这一刻,把五大洲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国。一连数天,各电视频道都在大量地报道四川地震的消息,学生们每天也在关注着地震灾区的人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当千万个生命突然遭遇地震时,我们青少年学生反应如何,这对我们民族的未来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四川汶川地区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让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思生命的意义、反恩人性的价值、反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教育学研究者,我最为关注的是地震灾害中那些用爱和坚韧创造出来的生命奇迹,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教育本真意蕴的沉思。透过地震中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场景,我们看到生命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尽管是那样渺小和脆弱,但人们用爱和惊人意志力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则是强大和顽强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巨震,举世震惊,举国哀痛。“灾难——生命”,这是一个多么适时的话题,眭如军老师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机发起了这次特殊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认识灾难、感受爱心、宣泄情感、思索生命的平台。它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直切学生的心灵。活动中,孩子们搜集、整合(资料)是那么认真,阅读体验是那么投入。  相似文献   

7.
秦旭芳 《家庭教育》2007,(4X):28-29
有些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10岁小学生刘某因不满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方式.当场跳楼,有个学生自杀.因为“活着没意思”;还有一名小学生给老师投毒.只为“可以好好地玩几天”。这些行为虽然是个别的.但表明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和对生命的不尊重。[编按]  相似文献   

8.
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意外的伤害与疾病、暴力与恐惧、灾难和危险。如果你注重培养内在的安全感和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学会在灾难与危险时的预防与自救常识,掌握生存与救助的技巧,就能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临危不乱,成功化解危机和风险。随着现代社会风险因素的增大和校园不安全因素的增多,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应急自救教育,教会他们敬畏生命,学会自护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汶川、玉树的地震灾难使人们认识到生命是一种相对于死亡的存在,现实一次次发出了对生命教育的呼唤。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其根本要放在丰富学生的人性意识,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相似文献   

10.
5月12日14时28分。里氏8.0级地震突袭四川,大量房屋在倾刻间倒塌.几万条生命在瞬间陨灭,举国哀悼.世界震惊:在校园遭速突发的巨大灾难之际,我们的人民教师第一个站了出来,用他们的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和生命,挽救了无数个花朵般的生命,铸就了当代师魂。  相似文献   

11.
世界如果缺少了生命,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界,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而在过去的一切本体论的证明中,都完全或者部分的忽视了生命的存在,使人类的行为出现了相当的偏颇,在人类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把危机和灾难遍撒人间。在西方,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对世界的关注拉回到人的生命上来,但是迅速又被柏拉图的二重世界所阻  相似文献   

12.
记人叙事是记叙文的基本内容。记叙文或重于写人或偏于记事,写人也是通过记事来表现的,所以,把握叙事的技巧,对于写好记叙文是至关重要的。再从学生作文实际来看,确立主旨似乎还不是最难,难就难在通过叙事表现主旨。怎样合情合理地叙  相似文献   

13.
在二期课改的指引下,上海市闸北区幸福小学大队部根据队员们的兴趣爱好,从队员们的年龄特点出发.以生命教育为主旨,以课堂学科渗透、学生社团活动以及主题实践活动为途径,以《我们不怕灾难》这本教材为辅助材料,结合社会一切教育资源。号召队员开展以“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4.
敬畏生命     
生命对于一个人犹如一张无需自己付费的单程旅行票,有长途的,也有短程的。人生如旅途,充满希望和神奇,也充满艰难与险阻。灾难犹如突如其来的驿站,无法逃避,冲破灾难的考验,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熠熠生辉。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要做生活的强者,在灾难面前,需要直面不幸的勇气,不做人生战场上的逃兵。这灾难的暴风尽管刮得那么猛,那么狂,强者的脸上始终留着轻蔑的微笑,他会在心里坚定地呐喊:尽管你吹得动我的躯体,却吹不动我心头的不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把灾难的嚣张气焰重重地踩在脚下。在精神…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感情真挚,作者一次次感动、垂泪于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儿女和那些在废墟中顽强的生命,让人强烈的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和不可战胜.正如海明威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打败”.让我们在民族灾难面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血性!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作者平实的叙述中文章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这恰恰是命题者的主要意图之一,而且作者的语言组织流畅自然.语言功底扎实。  相似文献   

16.
文川 《家长》2008,(7):7-8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数万个生命在顷刻间逝去。但在灾难面前,生命又是如此的顽强,发生在残垣断壁上的一幕幕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无私大爱让我们铭记。最美的女教师5月12日,年轻的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13名学生,青春定格在26岁。地震发生时,她不顾自身安危,不停地抢救学生。被她救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教育的主旨是要培养真善美兼有的完整的生命意识,这就需要我们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一、生命化教学的内涵1、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课堂上,老师要做的是用他们丰富的生活经历、丰厚的知识储备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生命生长的情境,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给知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 《生命 生命》一文,以一位残疾人作者特有视角描述了生命现象和抒发个人对生命的深切感悟.诠释生命到底是什么的真谛。由于作者眼光犀利,表达亲切,感情丰富。充满激情.很容易激发起师生对生命意义的震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生命认识上.而疏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笔者采取以下教学设计思路的尝试,较好地避免出现上述错误,取得了生命教育和语言学习两不误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有这样两位获救者令人啧啧称奇:一位老师靠着喝自己的尿、吃作业本的纸维持了生命;另一名被埋的女孩在废墟里平静地看书,等待救援人员。专家对他们面对灾难时的冷静、乐观和科学的自救方法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灾难降临的瞬  相似文献   

20.
熟悉我刊的读者也许会纳闷,“乡村教苑”怎么会刊登丛雪芹老师这篇与教学关系不大的个人生活的文章呢?初读这篇文章时.编者的确是踌躇了一番,丛老师与病魔抗争的经历是很感人,很鼓舞人.但毕竟与语文教学搭不上边。但丛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又像一股洪流不断冲击着编者的心。面对生命的无常与脆弱,丛老师的坚强和智慧,不就是一篇最精彩的课文、一堂最真实的生命之课吗?“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丛老师乐观向上、不畏病苦、勤奋工作的人格魅力,就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力的教育。“乡村教苑”关注农村教师的特色课堂和教育人生.期待更多的朋友拿起笔,抒写职业生涯中的动人故事和成长感悟。来稿请寄廖巧燕。电子邮箱:liaoqiaoyan@126.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