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理论。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面的意图。”因此,对教育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于兴趣的培养很多名师大家都独树一帜地有过自己精辟的论断。“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里,我只谈谈在课前五分钟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相似文献   

2.
韩艳莉 《成才之路》2011,(31):49-49
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浓厚的兴趣不仅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可能成为记忆的促进刺。而课前参与的巧设,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动的组织者,从而很好地克服了先前不足,更好地激活了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借助一定的途径。语文学科以其工具性决定了它得先改、大改。  相似文献   

4.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说"知之者"是被动接受,那么"好之者"则是主动追求,而"乐之者"则已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就能进入这种痴迷执着的状态,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某学科有无兴趣,必然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前提。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正相关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获得的一切知识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小学生养成良好读书的习惯呢?那就是让学生对渎书感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调动读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我而言,学习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求知之旅,在这条蜿蜒曲折、荆棘满布的道路上,我以一种寻找美的虔诚采撷着每一缕草尖的晶莹。那点滴探索的乐趣化为汨汨清泉,在稚嫩而干涸的心田轻盈地跳跃,激荡起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8.
李德 《云南教育》2010,(18):1-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的快乐学习的主张。然而,孔子毕竟是孔子,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的。  相似文献   

9.
秦颖 《现代语文》2007,(6):96-97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规律创设情境,赋知识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吴娅敏 《学子》2013,(5):150-151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组织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分为导入、展开、收尾三部分。导入在这三个部分中是重要的一环。素质教育要想得到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要深入到每一个学科,渗透至每一个教学环节。理所当然课前导入也要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上下工夫。作为教师,让导入环节适应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吴娅敏 《学子》2013,(12):78-79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组织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分为导入、展开、收尾三部分。导入在这三个部分中是重要的一环。素质教育要想得到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要深入到每一个学科,渗透至每一个教学环节。理所当然课前导入也要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上下工夫。作为教师,让导入环节适应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而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师正清 《考试周刊》2009,(52):165-16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好学"历史、"乐学"历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的基础。任何教学活动,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获得成功的。在中国古代,孔子很早就认识到了“好”“乐”在学习中的作用。《论语·雍也》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好”“乐”在这里都有兴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伍启欣 《教师》2011,(12):117-11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喜欢,所以去做,因为有乐趣,所以再累也心甘。如袁荃猷先生的刻纸集《游刃集》,笔者深为其中淳厚巧妙的古韵、清新活泼的生机而折服。因为以前读过其夫王世襄先生之书《锦灰不成堆》述及该集的文字,于是更觉敬佩不已——一为袁先生伏案镌刻之八十高龄,二为其对摹刻作品的来源出处之记录翔实。是什么力量让袁先生不顾年高赢弱之躯而奋力编刻此书呢?她不为其他,  相似文献   

16.
姜德玲 《教育革新》2009,(11):33-33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性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学习最活跃最有利的内部动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激趣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很重要,语文真的很重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没有兴趣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收不到良好效果,平时语文学习更多是被灌输,是来不及消化的速成学习,时间久了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根本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调动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直观、生动、有趣,开展偷决教学是优化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而愉决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哪些昵?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而培养学习兴趣无疑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巨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可灵活多变地设计出各种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