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期刊工作的性质、特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于图书馆期刊工作正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个体性逐渐向一体化靠拢。具体说来,图书馆期刊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服饰是文化内涵的外化,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结构下特定审美观念的反映。维吾尔族由传统服饰走向了现代服饰,这种变化折射出审美观念的变化,由传统审美慢慢走向了现代大众化的审美,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个性化的追求和对社会主流审美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采取了大规模扩招的方式,培养出大量人才,大城市人才供大于求,大量人才由大城市流到中小城镇及农村,流到任何需要人才的地方。这种发展策略有点“城市包围农村”的味道,也许不很贴切,但姑且称之。剖析这一战略走向,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基本被大城市吸收;  相似文献   

4.
从上古洪水神话看女娲补天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上古洪水神话中女娲补天神话早于鲧禹治水神话,其所反映的社会内涵在于原始社会婚姻形态的变化——由群婚走向了对偶婚。女蜗表现出独特的阴阳兼具的神格,协调阴阳的功能。阴阳在女娲神话中被具体化为木石,不但可以之补天治水,亦可填海、置婚姻。而这种阴阳一体的观念对后世影响至大,也是中国社会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为社会最小细胞的化源头所在。  相似文献   

5.
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崛起 1.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顺应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急剧转变。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已形成了一个综合经营、多业兴旺,广大农民家庭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农村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促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重新进行组合,广大农民家庭有的联产承包,有的专业生产,还有的走向联合,他们要发家致富,开始了商品生产;大量涌现的乡镇企业,把千百年来一直从事着粮食生产的劳动者,陆续地拉进自己的怀抱,让他们亦工、亦农、亦商,成为农村…  相似文献   

6.
《大浴女》明确的故事性、叙事中独特的主观化色彩以及由作家熟练的叙述而表现出的叙述个性有机地统一在作品之中,这种矛盾所呈现出来的张力使读者在阅读欣赏中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刘艺红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发生了急剧变化,科学技术得到了推广,由单一的农业走向了农、林、牧、副、渔及工、矿企业全面发展的阶...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的价格行政执法经历了两次质的变化,第一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实现;第二次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而正在进行。其中,后者对中国的价格行政执法的发展更具有根本性,在行政职能上,价格行政执法将由全能行政走向有限行政;在价格行政观念上,价格行政执法将由管理行政走向服务行政;在价格行政方式上,价格行政执法将由随意行政走向法治行政;在价格行政作风上,价格行政执法将由神秘行政走向透明行政。  相似文献   

9.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 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论的概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与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就是传统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课程是“专制”的一方。课程成为一种指令、规定,教材成为圣经;而教学成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课程与教学走向二元对立,两者机械地、单向地发生关系。这样,课程不断走向孤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难、繁、偏、旧,而教学也不断变得死板、机械、沉闷。这种背景下的所谓教学改革只能是打外围战,“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总之,这种改革最多只能在方法上、形式上做文章,而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社会立足于有序的管理,依赖于制度化的运作。而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却表现出较低的制度化水平。一方面,在职教师不能经常地、自觉地进行流动;另一方面,教师流动的基本走向为,由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由西部流向东部,由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导致我国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教学观念正在逐渐走向课堂,而设计出一套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则是当务之急。文章从“做、疑、放、用”四个角度,阐述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正> 心理紧张是人体感受环境变化并力图适应这种变化时产生的一种主观内心体验。它是人在适应环境时因知觉的要求与自身满足这种要求的能力之间发生冲突从而感到威胁,由焦急不安、烦躁惧怕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压迫感受。 社会变革,生活节奏加快,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变化,同时也给人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造成心理紧张。儿童也处在这种压力之下,虽然他们年龄小,感受比较肤浅,但儿童对人生的态度更为积极,外来的要求和压力一经被他们知觉,他们会尽自己全部能力去适应。因此,儿童的心理紧张问题同样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在《到城里去》中,作家刘庆邦通过主人公宋家银对“到城里去”意识的追逐,揭示出正是对这种意识的过于执著甚至偏激的追求当中所内含的对乡土人情、乡土生命关怀的忽视甚至抵消,对乡土伦理和道德诉求的漠视,以及对农村人在城里“讨生活”生存状态的现实感受让宋家银饱尝了追逐的心理艰难和灵魂阵痛,单极地徘徊在城乡两端,从而造成她凄然的结局,表达出作家对生机盎然之乡土生命和乡土人情以及对城市与农村和谐交响的由衷憧憬和动情呼唤。  相似文献   

14.
学生作文中,老师最不愿看到的是假话、大话、空话,而这种现象在学生作文中却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是在现行作文教学模式下,学生作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硬写一些挤出来、背诵下来的东西,越写越弄不明白作文到底是怎么回事。大量的技巧训练,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致使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一种“制造”。要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灰色状态,让作文变得有生命力,有标题日记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能像星星之火,启动学生作文走向个性化,变得生动活泼,也让老师批改作文成为一种享受。有标…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指出:要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那么什么是语感呢?鲁迅的《故乡》中有这样一句话:“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读到此处,有的同学在头脑中立刻现出萧条、冷落、破败的旧中国农村的景象,而有的同学却会漠然置之,甚至会提出“荒村怎么会横着”等疑问。这种差异,正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方面的差异。这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简言之,就是语感。即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世界教育信息》2007,(4):91-92
首先是教育的民族性。原《教育基本法》侧重于强调民主、和平及“具有普遍性之文化”等理念,而新的《教育基本法》则着重提出培养“尊重传统和文化、热爱养育自己的祖国和乡土”的态度以及“丰富的情操和道德心”。这种变化反映出当前日本政治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新保守主义势力给教育改革带来的深刻影响,即通过修改《教育基本法》来确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目的是加强道德教育,恢复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凝聚力,宣扬日本文化的优越性.强调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心和作为日本人的自豪感,从而以这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的灌输来加强政治统合力,使日本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1.学习用有走向的点和粗条纹装饰猫的皮毛,让幼儿在活动中对主题大胆表现,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2.感受单色线描画中的黑白、线、面所呈现的对比美。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散文创作越来越走向主体深层次的内心世界。在这种趋势下,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者在处理主体感受与客观生活内容的关系时,不再囿于追求主客体的融合,形成形神兼备的意境,这种对传统审美观念的悖离,在具体的散文作品中体现为对生活的“形”的淡化和疏离,即不是把主体感受融于对生活的具体生动的描绘(画面式的描绘),而是主体感受的直接渲泄,从而使散文获得了新的美质。  相似文献   

19.
农村诗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的农村诗面貌独特,对农村生活的叙写多面、细切而又深挚。这种独特性,主要来自杜甫对农事的亲身涉猎,对农民的真情相待,对农村生活的深切体察,及对自身所遭遇的窘迫生活的真切感受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抓住学生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乐于表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与同伴交往中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 ,在家庭中 ,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 ,让学生从说到写 ,真情流露 ,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于是 ,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 :老师 ,我很———(伤心、烦恼、幸福、委屈、苦恼、快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选词补充题目 ,并鼓励大家 :“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老师说 ,就借此作文机会 ,尽量表达出来 ,实话实说 ,把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