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意外:教师抛出一个数学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谁知有个别或部分学生竟然一下子说出了结论,打乱了教师的课前预设,使得课堂教学无法按预设进行。面对这样的意外生成,教师该如何应对?有两位教师同执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在导入部分,面对相同的生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尽管课前我们都会精心预设,尽可能考虑周全,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如何灵活地、正确地处理好这些“意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课堂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其实这些“意外”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因此,面对这些“意外”,我们应耐心聆听,进而灵活利用,激发学生活力,让“意外”演绎出独特的价值,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近日,笔者在教学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作了认真而周密的教学预设或教学设计,可是在正式上课时,总有可能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或理解,有时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此时,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解决?如何去面对来自学生的意外生成?是照原来的预设继续上课,不理学生的一些“意外”?还是以此为契机,放掉原来的预设,作些灵活的变动?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遭遇类似的经历,慢慢摸索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种种“意外”,这种“意外”有时会令教师措手不及,但这种“意外”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独特资源。面对这宝贵的财富,我们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错误”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其实这些“意外”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因此,面对这些“意外”,我们应耐心聆听,进而灵活利用“意外”,激发学生活力,让“意外”演绎出独特的价值,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一道原本可能归于平淡分析的位似问题,却引发了一次卓有成效的课堂研讨,也带给我一份“意外”的惊喜。我们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给他们独立思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7.
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激发、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麻雀嘴巴”和“鸦雀无声”的现象,如何认识这两种现象?哪一种更适合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呢?让我们首先从两个课堂教学案例谈起。  相似文献   

8.
杨玉平 《教师》2010,(34):24-2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是千变万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面对这种“意外”,是视而不见,还是追随学生的兴趣,抓住教学中的“机遇”,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抓住课堂生成的每一个契机,让精彩在课堂中绽放。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者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也意味着课堂教学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促进课堂精彩的生成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分析教师如何善待“意外”、巧妙处理“意外”,促进课堂生成,让数学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相似文献   

10.
真实的课堂总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意外,而这些意外正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体现,是学生率真的表露。可以说,“意外”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意外资源、演绎精彩课堂呢?  相似文献   

11.
吴秀英 《辅导员》2009,(11):19-19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语)的确,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何让“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而衍生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睛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待“意外事件”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营造“圆满”,却往往遭遇“意外”。如何把“意外”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如何让“动态生成”为思想品德课注入更多的活力,使之更具魅力?笔者结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特定的场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进程有时很难预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备课计划中预期的设计呈现他们的反应,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都会让教师在课堂中面对许多“意外”。作为教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呢?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会经常出错。面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我们是尽量避免还是沉着应对呢?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还是不够的,自我否定、自我纠错的过程也很重要。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错误”,把“错误”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资源,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教师的眼里,课堂意外就意味着教学的设计不到位。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他们千方百计地把课堂设计得很“圆满”,不给学生留下出错的空间。其实这是认识的误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活的,是随机生成的,具有许多充满活力的“不确定性”,这给意外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土壤。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容不得虚假。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冷场时及时调整;出错时重构共建,把课堂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的宝贵资源。一、灵感,在“意外”中迸发…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好,教师关心不够,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就是“破罐子破摔”,要么就是另类。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必将对提高他们的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17.
凡夫 《小读者》2010,(8):8-9
一个“不可救药”的问题学生,暑假快结束时.收到了一笔意外的爱心资助。他将如何面对?请看——  相似文献   

18.
吴美华 《考试周刊》2010,(23):221-22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封闭的系统,而是多维、开放的系统。教学过程也不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而是师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会随时出现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的“课堂意外”。那么,如何关注这些节外生枝的“课堂意外”呢?  相似文献   

19.
古诗《惜时》是我最近的一次课堂教学内容。对“惜”字的扩词与理解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小小环节。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当我请学生谈谈对“珍惜”这个词的理解时,令我没想到的是,原本只是一个普通词语知识点的教学。却意外地引发了学生真切丰富的情感表达与情感联想。俗话说“教学相长”,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也启发了我的教学思维。扩展了我的课堂教学空间。面对这宝贵的课堂教学“火花”,我“因时制宜”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情感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生生及生本等多因素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使教师的课前预设多么完美,但课堂教学中“意外”出现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善待课堂“意外”,巧用“意外”资源,激发学生探究自主性,引爆学生解题方法多样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从而达到“节外生枝处,时有暗香来”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