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德性所知”是张载首创的理学基本范畴。它有三方面内容:以立心、大心、虚心为特征的道德直觉论;以大心虚静为主的道德修养论;“因明致诚”的道德境界论。本文通过这三方面的探讨,较为全面地把握和评价了它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兼爱”思想的基础上,张栽在《西铭》中提出了著名的“民胞物与”思想。“民胞物与”思想的主要内涵表现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做到“民吾同胞”,“爱必兼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做到“物吾与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张栽的“民胞物与”思想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获得方式、内容和表现方式上对张载“见闻之知”和“德性所知”的关系进行阐发,而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予以阐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友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对友爱的渴望与追求,一直是人类长期以来的努力目标。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性友爱论”的主张,认为友爱是一种德性品质,它是幸福之基础、自然之本性、高尚之善意。德性友爱根源于每一个个体的理性自爱。  相似文献   

5.
张载心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知论需做进一步分析。张载的知有三种类型:闻见之知、德行所知、诚明所知;分为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知识“知”,一种是道德“知”。笔者明确分析了三知的涵义及其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载“民胞物与”的理论基础是天人一体、自然与社会同构的宇宙本体论,其理论特色是理想的博爱思想与现实的平等观念的结合。“民胞物与”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对当代中国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先天范畴作为人脑固有的先天认识形式,独立于经验,并且先于经验存在于主体的知性思维中。张载在认识论上将知识划分为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其中的德性之知超越感觉经验,来源于天赋,与康德的先天范畴最为相契。二者都具有先天性,都需要思维的参与,但先天范畴是为了解决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不存在价值取向;而德性之知以人的修养为旨归,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宋代理学家张载对其诸多哲学概念的使用极其谨慎,他对这些传统哲学观念的诠释是在自己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的。"象"在张载哲学中处于其从形而上学到人性论和社会政治学说的枢纽的重要地位,指的是太虚气化流行之本体进入人的语言领域所表征的形象及其气势和动向,而非如有的学者所认为的内外相隔的"物象"与"心象"。其理论内涵集中彰显了张载哲学的思想特色和理论贡献。"象"观念的正确揭示对于理解其"虚空即气"等基础理论命题至关重要,尤其有助于揭示其立于道德认知结构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 教育的问题,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德性解放、人生幸福的达成问题,关注学生德性生命的自主发展及人生幸福是创造教育观念和创造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超越“知识本位”的创造教育观,就是要关注学生德性生命的发展与提升,重视学生德性生命的自主成长,也即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念必须回到“德性本位”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10.
"勇"作为德性的一种道德力量,是人的一种卓越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勇"的主要特征有不惧、审慎指导下的果敢、适度中道的原则,并且勇敢是其他美德得以运行的条件。在现代社会弘扬和发展"勇德"有着深刻的道德意义,培养"勇德"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德才兼备”是现代人才观吗?下文将告诉你,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这一观点。我们要一手抓“才”,一手抓“德”,两手都要硬噢!  相似文献   

12.
孟子"浩然之气"是通过"诚"联结"德性",他认为"德性"是由"思诚"进而"明乎善"所显现出来的。同时,"德性"也是"性之至诚"的体现。孟子把对"诚"的追求,作为体现"浩然之气"内化的仁义功用的本质,并最终显现为"德性"。这个过程既是"浩然之气"内化为"德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德性"显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张载“性”说的辨析,揭示了“性”范畴的基本含义,“性”说的内在矛盾:即宇宙“气”。本论的“性即天道”的“性”和人类学“性”本论的“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外在地表现为宇宙“气”本论和人类学“性”本论的矛盾,这一矛盾在二程的“理”本论中得以克服,所以,关学“洛学化”并非偶然,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立学生远大的志向与“诚心”。教师教学应因材施教、富有启发、“躬行力行” ;学生学习应“博学穷理”、努力实践、获取真知  相似文献   

15.
张载(1020—1077)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哲学遗产,后人曾给予高度的评价。明末清初的启蒙学者王夫之说“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概括了他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影响。与哲学遗产相辉映,他的教育遗产,特别是阐发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继承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唯物主义传统,丰富我国古典教育学内容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构成张载的教学理论的思想根源有三:(一)根据他自身的教学实践。依《宋史》本传和  相似文献   

16.
在张载的生态伦理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尊重生命,兼爱万物”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题;“民胞物与”是维系其生态伦理思想的理想原则;“体天下物”是其生态伦理思想所要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7.
关学的创始人张载,其思想具有独创性。他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他的成功理念。他的成功理念主要包括做人的大气品格;求真的批判意识;开拓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张载是关中理学的创始者,其美学思想既具有传统儒家美善合一的伦理美学观念,又将内心修养的趋于完美与亲身实践美政理想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天理之美、人性之美和名行之美三个方面。天理之美广布周遍而清湛明净,是宇宙间的至美;人性之美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个层面,天地之性作为气的普遍本质构成人与天地万物的本性,而气质之性则体现出人作为个体的特殊气质;名行之美是天理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实践表现,在内完成持中敦厚的自我完美,在外实现匡时济世的“四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年妇女要在前面车站下车,一位蓄长发的年轻人也要下车,他们俩都往门口拥,在距离车站还有100米的地方,车突然停下来,年轻人扑扶在中年妇女的背上,中年妇女脱口而出:“什么德性?”这位年轻人随即应答道:“这不是德性,而是惯性。”中年妇女瞪大眼睛说:“啊!你一惯这样呀。”引得车上众人哄堂大笑起来……“惯性”与“德性”@赵欣  相似文献   

20.
吴建英 《江苏教育》2014,(11):63-64
从我国对人才的传统价值取向来说,“德”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逻辑原点,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孜孜以求的培育目标。以教育史来看,不论是汉代的举孝廉,还是隋唐的开科取士,都将之奉为圭臬。建国后,“德育”也一直排在智育、体育、美育之前,而成为众育之首。可以说,教育在履行其培养和健全人的心智时,将“德”看做是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一直都没有变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