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多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世界历史》教材在叙述1972年中美发表的《上海公报》时,都采用了这样的提法:“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最终将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上海公报》的发表,表明美国结束了同中国的对抗,改善了关系。”今年2月底,适逢《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世界知识》第5期发表  相似文献   

2.
2004年第9期《历史学习》上刊登了梅丽老师《“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建交”》一文。该文认为,美国“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我认为该文的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不是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而是“中美建交”。一、《上海公报》签署后,中美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无论现在还是当时,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在《上海公报》中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3.
(四)一、一九七二年《中美上海公报》初稿中,有关台湾问题美国方面是这样声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政府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我方对此却提出了异议。后来基辛格博士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措辞:美国方面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的中国人都认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杂志今年第5期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黄安年教授的章《从“认识到”到“承认”——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的不同表述》,中批评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有关这个问题的表述。章发表后,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一些中学教师的来信来电,询问应如何在教学中讲解《上海公报》问题。究竟是教材表述错了,还是黄先生的章有误?为此,本刊采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同志。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把争夺世界霸权与反共意识结合在一起。成为它的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接着文章分三个时期分析了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1950—1958年,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武装对抗,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1958年第二次台湾海峡事件以后直至1972年,美国为颠覆新中国,实行军事威胁和“和平演变”的策略;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和中美外交关系建立以后,美国对新中国“和平演变”攻势加强了。  相似文献   

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长期奉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不仅拒绝承认新中国,还与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并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但随着美国深陷越南战争难以自拔和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被迫调整其对外战略,其中一个重大步骤就是于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在此基础上,经过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可见,“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建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首先,两者的时间和标志不同。“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于1971年。这一年发生了中美关系史上的…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法看美国的对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建交后,美国仍与台湾保持着特殊关系,该作法已违反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183;一七公报》:美制订《与台湾关系法》并依其行事违反了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基本原则;美方将台湾纳入TMD和美日安保体制;美国以武力威胁中国统一大业;美众议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美方搞“两个中国”。根据现行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美国上述对台政策已严重违反国际法,其行为已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美国应为此承担国际责任,停止不法行为,并提供不重复该行为的适当承诺和保证。美方也有义务对不法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提供充分赔偿。目前中国应大力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挫败美国将非法行为合法化的图谋。  相似文献   

8.
三、发展期(1972—80年代上半期) 1972年,纽约出版社根据北京外文出版社的四卷本英文版《鲁迅作品选》(杨宪益、戴乃迭翻译),出版了一卷本的《鲁迅作品选》,标志着美国鲁迅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思想文化的变化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发展是互为影响的。鲁迅研究在美国重受青睐,首先与1972年中美建交以及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密不可分。这个一卷本的《鲁迅作品选》,紧跟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后匆匆面世,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象征。同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存在着模糊修辞,它具有积极性,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获得很好地表达效果。 模糊修辞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在外交活动中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语言技巧。 外交语言要体现一个国家对外政策,并维护本国利益。外交斗争是复杂的,特别是外交家在进行交涉和应对表态时,不但要看到已经公开了的一面,还要估计到潜在的各种因素。所以,外交语言更要具有分寸感和含蓄性。外交家们为了不把话说得过死,给自己留有余地避免或摆脱语言困境,进而解决外交难题,往往要进行模糊修辞。例如,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在表述美国对台的立场时用了以下含糊辞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周总理和基辛格谈判,在怎样表述美国对台湾的立场时卡了壳。我们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的任何措词,而美国又不愿就此得罪台湾当局,基辛格从北京一直想到上海,以这种把政区概念偷换成地理概念方法,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话。这里模糊修辞立了一个大功。 我们的一个代表团访问美国。陪同的主人间:“你爱费城吗?”,说“爱费成”吧,不恰当;说“不爱费城”吧,又怕引起主人的不悦;说“无可奉告”吧,也不是记  相似文献   

10.
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争论,史学界经过一度沉寂之后,近两年又活跃起来。1979年《世界历史》杂志第三期,发表了汪熙《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该文认为,“‘门户开放’政策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承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在此前提下,要求美国贸易的机会均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美国为了抢先获得对华发展经贸关系的优越地位,在南京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后不久,国务院首先致函南京政府外交部,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修订中美关税条约,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国关税自主的国家。美国这样做的动机很明显,进一步为本国商品寻求更好的销售市场,让它们在华合法的享受优惠待遇。  相似文献   

12.
1972年 ,中美签署了上海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00年 ,美国大选问题闹得沸沸扬扬 ,最后小布什幸运当选美国总统。2001年4月1日 ,美国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一事使中美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01年9月11日 ,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世界贸易中心和美国国防部的五角大楼遭到恐怖分子袭击。美国问题热闹非凡 ,中美关系发展中存在着阴影。200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30周年。因此 ,中美关系和美国问题将是2002年文科综合试题命题的重要选点。本文现对这两个问题从政治角度、历史角度和地理角度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双方就改善中美关系以及对世界形势的看法交换了意见。随后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两国20年的对抗结束,走上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中美关系的转折是本世纪国际事务中重大事件,它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从敌对状态走向正常化的历史的回顾,探索和吸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这对保持和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不无益处。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干美国奉行亲蒋仇华的政策,中美两国处于长达20年的对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入世”以来,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已修改近3000件法律法规,中国90%以上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确定,中国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些都说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但是中国仍戴着“非市场经济国家”这顶帽子,为了“入市”,我国自2003年以来发起了一波外交、经贸攻势,2004年终于有了重大突破,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已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004年6月3日,中美双方就中国的“入市”问题在美国举行了首次听证会,但参会的一些美国行业协会和企业提供了不同领域的证明材料,一致要求美国维持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国慈善事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中美慈善文化具有“博爱”和“仁爱”的差别:美国基督教的慈善思想强调本能意识,具有民主性且开放,而中国儒家的慈善思想则重视道德教化功能,政治色彩浓厚且比较封闭。第二,中美慈善管理模式具有“民间主导”和“政府主导”的差别:一是美国慈善组织登记注册的程序简单、条件宽松、形式多样,而中国慈善组织的注册登记采用双重管理体制;二是美国慈善组织的税收管理制度成熟,而中国慈善组织的税收管理制度不成熟;三是美国采用多种监管模式并存的监管制度,而中国对慈善组织的监管采用的是以行政为主的多主体监管制度。第三,中美慈善组织的发展也有成熟与稚弱的差别:美国慈善组织数量多、类型多样,专业化程度高且社会公信力高,而中国慈善组织和机构数量少、类型单一,专业化程度不够且社会公信力低。因此积极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加快推进慈善事业的管理体制创新,并努力营造慈善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直接关系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理性分析美国国内出现的中美“冲突”论与“共治”论,可以看出,中美之间悬殊的实力、两国紧密的经贸联系、美国的相对衰落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决定中关不会走向冲突;而所谓中美“共治”更缺乏根基,也折射出美国当前的困境。未来的中美两国仍会有分歧与矛盾,但更多的将是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在经贸合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1979年贸易额只有24.5亿美元,发展到2003年贸易总额达1 263.3亿美元.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之后的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且这一合作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四年换届,最多只能连任两届。美国人没有将“铁饭碗”交给总统,却以州立法的形式,将一个不大,但很引人的“铁饭碗”交给了教育界。据说,美国存在不少实际的“铁饭碗”,但以法律形式承认的恐怕只有教育界和政府工作人员手中的“铁饭碗”(政府工作人员之“铁饭碗”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 为什么在中国人开始砸“铁饭碗”的时候,美国有人捧上了它?为什么在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9.
现代英语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以“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为主流、多种变体(如“西班牙式英语”、“中国式英语”等等)多元化并存、共同演化的态势。只有客观地接受这一现实,不歧视任何变体,承认文化的趋同和异化,才有利于英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苇 《中国教师》2003,(6):28-29
陈香梅(1925——):美籍华人。籍贯中国北京。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世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作家。美国著名空军将领、二战期间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夫人。在美国,陈香梅依靠自己的才智和惊人的毅力,成为美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她出任“美国共和党少数民族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美国总商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美国太空协会董事”、“美国难民救济总署主席”等政界、商界要职。她成为第一个走进白宫的华裔,是美籍华人的楷模。她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为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