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迈,字景卢,号容斋,谥文敏,是南宋高、孝时期著名的文臣.他曾进起居舍人,知制诰,奉命使金,可谓是当时政坛上十分活跃的人物.洪迈著作颇丰,有《容斋五笔》《万首唐人绝句》《夷坚志》《野处类稿》等行于世,诗词歌赋、小说杂事及经学史学等领域均有涉及.然而,学界对洪迈的关注多侧重于其在史学领域的成就,及其《容斋五笔》和《夷坚志》两部笔记,专门考察其诗歌创作的研究十分之少.  相似文献   

2.
洪迈(1123—1202),字景庐,号容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是宋代著名的学者。洪迈一生,勤奋好学、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共编纂《节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11部918卷,撰写《万首唐人绝句诗》、《容斋诗话》等文学著作11部189卷,著述《容斋随笔》《野处类稿》等笔记体著作6部162卷。其中以《容斋随笔》最为著名,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珍爱的书籍之一。毛泽东在临终前十三天,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看《容斋随笔》,被称为“毛泽东生前要看的最后一部书”。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听两位老师讲解白居易的《琵琶行》。他们讲得有声有色,挺有感情。但对所叙故事,一说真有其事;一说纯系编造。前者,以诗前小序为据,讲得十分肯定;后者,强调故事内容凭空虚构,不过是借端寄慨。其实,这种分歧,早已有之。宋人洪迈在《容斋五笔》中说: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致,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谓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予窃疑之。唐世法网虽于此为宽,然乐天尝居禁密,且谪官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权从饮酒,至于极弹丝  相似文献   

4.
梁章钜诗话之多,清嘉庆、道光朝无出其右。论者普遍认为梁氏第一部诗话是《长乐诗话》,然经笔者考订,应是编撰于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四年之间的未刻之《补萝山馆诗话》。该诗话未刻似有其深层原因:历久而尚未完成之作;未能充分体现梁氏诗学思想;缺乏显著的区域特色等。《补萝山馆诗话》已散佚,未见传本。  相似文献   

5.
谈词话     
一、词话的兴起及其大盛词话之起晚于诗话,因为诗的历史比词长得多。诗话,据说始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前此非无论诗之著!如潘若同《郡阁雅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其多及野逸贤哲异事佳言,知非纯粹论诗之作,是则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氏(参考郭绍虞《宋诗话考》)。《四库总目提要》亦称北宋诗话惟欧阳、司马光及(刘)放三家为最古,并指出“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为诗文评五例之一而次于《文心雕龙》、《诗品》等之后。对于词则《词曲部》立《词话之属》一目,首列王灼《碧鸡漫志》。  相似文献   

6.
郭绍虞先生在《宋诗话考》上卷《六一诗话》条中云: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称欧阳文忠公有《杂书》一卷,不载于集中,凡九事。其卷前自题一行云:“秋霖不止,文书颇稀,丛竹萧萧,似听愁滴,顾见案上故纸数幅,信手学书。枢密院东厅。”今按其所言……数事均见《六一诗话》中。是则诗话之作,盖退居以后整理旧稿之所为也。《杂书》一卷即《诗话》之前身已。郭先生发现的材料诚然重要,分析也颇有道理,但还有几点意思可以补充。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诗话     
诗话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资料之一,品类繁多,其中专评某一作家者,如宋蔡梦弼之《草堂诗话》、元陈秀民之《东坡诗话》等。余仿其体裁,纂《柳宗元诗话》。今选数条,在《运城高专学报》发表,与世人共赏之。  相似文献   

8.
聂崇岐先生的《重印太平御览前言》(中华书局1960年)有云:“《太平御览》引书……有为今本所无的。南宋洪迈已注意到这一点,他在《容斋三笔》卷一和《四笔》卷一,曾分别提到《太平御览》引的《史记》或《战国策》‘多今本所无’。”今按:“多今本所无”五字仅见《容斋四笔》卷一的“战国策”条。而《容斋三笔》卷一“上元张灯”条原文为:“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而今《史记》无此文。”不检《容斋三笔》此条,或以为其原有“多今本所无”五字。另外,《太平…  相似文献   

9.
郭绍虞先生曾指出:“诗话之作,至清代而登峰造极。清人诗话约有三、四百种,不特数量远较前代繁富,而评述之精当亦超越前人。”(《清诗话续编·序》)诚然,清代是中国古典诗话发展的黄金时代。其数量据蔡镇楚《中国历代诗话书目》初步统计,实际上至少达五、六百部之多,堪称为储藏量极丰的文化宝库。近几年来学界对清诗话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象王夫之《姜斋诗话》、叶燮《原诗》、袁枚《随园诗话》、刘熙载《艺概·诗概》等著名诗话都有研究专著和大量研究论文。但还有许许多多有价值的清诗话没有或很少被论及,有待于广泛开发。本文选取清中晚期若干种有一定价值而罕见论及或论述不多的诗话,就其体例、内容、诗学主张作简略评说,旨在开拓清诗话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0.
康熙、乾隆时代师范的《荫椿书屋诗话》是现存最早的滇人所著诗话,该诗话主要表现了求真、尚清、求新的诗学观。透过《荫椿书屋诗话》的诗学观,能够展示其诗学思想之大概,诠释其对传统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开拓,并指出该诗话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历代冠以《东坡诗话》之名的书籍至少有四部:日本近藤元粹编《萤雪轩丛书》本《东坡诗话》(本自陶宗仪《说郛》)及其《说郛续编》、元代陈秀民《东坡诗话录》、清代无名氏诗话小说《东坡诗话》及今人王文龙《东坡诗话全编笺评》。此外,《纪诗》《东坡志林》《东坡题跋》等都与之关系密切。《东坡诗话》在早期四部书目的著录中一般归入子部小说类,反映了早期诗话多闲谈纪事、与小说间的界限模糊的特点。《东坡诗话》的历代名字不一,原因是多方面的。诗评体《东坡诗话》是历代不断辑录散见在东坡文集中的论诗条目而成。早期著录在小说类的《东坡诗话》实际是诗评体的《东坡诗话》,真正有情节的小说体《东坡诗话》是明清通俗小说兴盛之后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为中国品诗之祖、诗话之源,而清诗话则代表了古典诗学的鼎盛与繁荣。本文结合量化分析和学理分析,拟把作为源流关系的钟嵘《诗品》与清诗话略作比较观照。通过《诗品》对清诗话影响概观、《诗品》对清诗话诗学理论的影响、清诗话对《诗品》诗学理论的反拨三个层面的研究,探讨了《诗品》影响清诗话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攽《中山诗话》与欧阳修《六一诗话》、司马光《续诗话》有宋代诗话三古之称。而最早有较全面评价,实乃四库馆臣。馆臣之提要,言简意赅。但亦有不确当之言。其中《文选类林》著者或不为刘攽作,言刘攽郡望为中山,有不确当之嫌。花蕊夫人《宫词》百首之说存疑,《锦瑟》"青衣"说存疑,杜诗功曹为晁氏所纠亦属未当详考。而剩余之论,确为精当。故本文试对其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15.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静居绪言》刊于郭绍虞先生主编之《清诗话续编》。郭绍虞先生“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平生搜集清人诗话不遗余力,而朋辈中复有以孤本、抄本见贻者,故收藏较为完备”(《清诗话续编·前言》),而《静居绪言》即是“未刊稿本”(《清诗话续编·校点说明》)而首次于《清诗话续编》中公诸于世的,确实弥足珍贵。此书作者“阙名”,据其于《清诗话续编》中排列顺序看,郭先生当视之为乾、嘉年间著作,并  相似文献   

17.
一般人都同意,诗话之体最早创制者为北宋欧阳修,其《六一诗话》为名实相符的滥觞之作。但是,诗话这一文体的名称并非肇始于《六一诗话》,它最早出现于讲唱文学作品的名称中,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现在还无法查考该话本到底出现于唐还是宋,但可以肯定它的萌生至少是不会比《六一诗话》晚,况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来看,都跟唐以前的变文中“说话”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无非是说明“诗话”这种体裁最初是一种通俗的口头文学,后来的文人学士移用来作为一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文人陈霆,一生非常勤奋,除了创作方面的成就以外,学术方面的成就也十分的可观.本文拟就他存世的几种专著分类略加述评,不详存佚者阙而不论. 一、《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两书为陈氏诗词评论方面的著作,各有三卷,其前均有作者自序.《渚山堂诗话》唯于《四库提要·存目》见之,谓“是书杂论唐宋以来诗词工拙,而明诗为多.又喜自载其诗,如《冷斋夜话》、《瑚珊钩诗话》之例.如论古人作诗,用事当如水中著盐,寓意当如空中散花”.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该书的大致面貌及作者论诗的主要观点.其序收进《水南集》,大旨论“诗话”之源流及功用,以驳斥“谓诗话病诗者”.集  相似文献   

20.
诗话产生于宋代,也兴盛于宋代。其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应首推严羽的《沧浪诗话》。 宋代诗话据郭绍虞《宋诗话考》所著录,共有八十八种之多。在众多的宋代诗话著作中,《沧浪诗话》派生出了明代“七子”的“格调说”和清代王渔洋的“神韵说”,又引出了宋以后“诗话之话”的话头,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专辟一卷义正辞严地履行《严氏纠缪》的职责。他们都毫无顾忌地站出来或抑或扬地来断这千百年公案。为什么围绕着《沧浪诗话》会出现这种纷杂的文学现象?这还要留给文学史研究家们去解说。本文试图解说的是《沧浪诗话》所涉及的有关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