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6年5月,我在苏丹讲学,利用假期到邻国埃及探访古文明,走近金字塔。在开罗艺术中心参观时,巧遇沙特公主。那天我在画廊浏览,一个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在一个宽大的展厅内,她蹲在地上整理画框,准备布展。牛仔裤、旅游鞋,一袭轻盈的白沙披在头上。在光线略暗的大厅内,这个女孩有种动人的魅力和气质。我好奇地驻足观望,站在门口边的艺术中心主任莎莉女士大约看出了我是外国人,微笑着轻声对我说:“她是沙特公主,她的摄影展览后天开幕。”  相似文献   

2.
1945年,23岁的杨振宁为寻求科学的真知漂洋过海,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从师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在他孜孜不倦的探索下,很快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49年,杨振宁和费米一起提出“费米—杨”模型;1954年,和罗伯特·米尔斯共同提出“杨—米尔斯  相似文献   

3.
王宁 《文化学刊》2011,(2):124-127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当下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作家之一,在后现代语境中着力探寻人的灵魂世界,引起不同种族、不同文化间读者的高度共鸣。本文主要以其短篇小说为蓝本,分析其对异化状态下心灵的深度刻画及精微的文体表达,并进一步探讨村上春树的小说对当下中国小说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唱法”、“民族声乐”是我国现代乐坛上的新提法,与我国已有的各种民族唱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民族歌唱方法的新的质态。它的产生有明显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渊源、现实的迫切需求;它的发展既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也需要借鉴其它国家、民族的演唱技巧,以期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民族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失血的森林     
邱贤 《生态文化》2008,(2):53-55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以牺牲森林来换取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森林对人类恩深泽厚。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今日的辉煌。人类在不同地域、不同生境发展进程中,对森林的破坏却是共同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例外。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生产手段的进步,对森林肆无忌惮地破坏日益加剧,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中川美术馆与人民中国杂志社于5月16日至2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川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回京展”,获得了轰动效应。正如日本文化厅长官吉田茂所说,这次画展为日中友好作出了新贡献。 61岁的中川健造先生对中国文化一往情深,30年来到中国100多次,收集的中国艺术品多达5000多件。中川美术馆开馆以来,相继举办过多次中国绘画、书法、陶瓷、名砚展,甚至还“导演”了一出“秦始皇铜车马登陆日本”的铜车马展。为中国美术扩大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族唱法”、“民族声乐”是我国现代乐坛上的新提法,与我国已有的各种民族唱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民族歌唱方法的新的质态。它的产生有明显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渊源、现实的迫切需求;它的发展既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也需要借鉴其它国家、民族的演唱技巧,以期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民族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0,(4):100-100
杨建义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撰文指出:文化是人类精神的载体,虽然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更替,它的整体面貌会发生相应的嬗变,但某种精神却在经济、政治的变迁中传承下来,形成民族精神或民族性格,以其特殊的感染力影响着对民族文化具有天然认同的每一个个体,  相似文献   

9.
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周边环境注定了它必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新疆有面向中西亚国家外宣的地缘优势和化优势,这些优势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0.
彭定安 《文化学刊》2010,(2):98-103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草原民族曾经战胜汉族,拥有广阔地域、半壁江山甚至全国政权,但最后均以与汉族交融汇合结局。这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纵然作为统治者的草原民族坚守"胡汉分治",但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更文明,却不得不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而由"习"到"化",最后不得不"倒"在了先进文化的门前,一方面作贡献于先进文化的总体;一方面则自身消融于先进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一个作家成功的作品,往往和他们的故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一个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总能读出浓厚的故乡情结.文章从心理学、时间和空间、作家的情感经验及作家的生命历程等角度来阐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民族问题新态势 国际社会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民族问题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政治问题。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民族问题呈现出以下六大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13.
邱媛 《职业圈》2008,(3):81-83
一个作家成功的作品,往往和他们的故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一个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总能读出浓厚的故乡情结。文章从心理学、时间和空间、作家的情感经验及作家的生命历程等角度来阐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从地理位置来看,中越两国比邻而居,不管是在民族主体还是文化风俗上,均有相似之处。学术界虽有不少专家对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产生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但目前对关于越南文学的民族叙事风格与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的探究还不够充分。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专家认为我国古代的苗族、瑶族、骆越等族群的部分人民迁徙到中南半岛后,和当地的原住民融合之后形成了越南民族。所以,研究越南文学的民族叙事风格与中国民族文化时离不开对“中越跨境民族”的研究,因其特殊的组成形式对越南民族文学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这样一个神秘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家安家落户自然不乏理由。然而,在多数西方人的眼里,这个亚洲巨星仍然是遥远未知的,人们可以列举的也只有中国的几个少数历史事件而已,如马可波罗的游记或毛泽东的“化大革命”……。对其它外国人来说,中国最吸引人的还有各色美食;而对我来说则梦想着有一天能登上中国的万里长城,或去看看神秘的紫禁城以及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宝兵马俑。  相似文献   

16.
《对外大传播》2020,(1):6-8
2019年12月16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来自波兰、葡萄牙、吉尔吉斯斯坦、埃及等国的政要、驻华大使、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未来"等议题展开研讨。现对现场部分中外嘉宾发言主要观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眼里,盲人只是社会的包袱,家庭的累赘。然而,他,一个极普通的农村盲人,靠党在农村的好政策,靠自己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终于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又启迪他人的绿色之路。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4,(2):26-28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度走向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在重新审视着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怎样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的化应以怎样的方式让世界了解认同?在“中国化德国行”之后,央视演播室请来化部部长孙家正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请他们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观众一起向世界讲明当代的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次特殊的新闻发言……  相似文献   

19.
应群颖 《文化交流》2008,(11):56-60
乡土是我们的根。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有一段广为流传的话:"作为乡土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的乡土建筑,正在迅速地走向灭绝。如果不赶紧下大决心抢救,我们将永远失去它们,那损失难道会比死光了大熊猫或者金丝猴小吗?"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早春。北京大学的一个阶梯教室,因为白先勇和《牡丹亭》,300个座位座无虚席,晚来的学生只能站在走廊上,四条走廊全站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