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数"和"形"两方面刻画宇宙万物之形态、存在形式和运动规律的数学知识,有人称之为思维的体操。它素以严谨性、抽象性著称,常在初学者面前  相似文献   

2.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融于画境中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深具"空灵之美"。从构思构图、境界的空灵到用笔用墨、技巧的空灵,八大山人花鸟画在中国花鸟画史上达到了精粹完美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函数的性质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也是竞赛的焦点内容之一.函数的对称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对称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数学问题之中,而且利用对称性往往能更简洁地使问题得到解决,对称关系还充分体现了数学之美.现拟通过函数自身的对称性和不同函数之间的对称性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函数与对称有关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韩召贵 《语文天地》2014,(33):39-40
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蕴含丰富。学习古诗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感陶冶以及文化熏陶有重要作用。诗歌是审美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明丽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古诗还具有音乐美、建筑美与图画美,这需要我们在解析古诗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诗歌的美。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诗歌写景抒情,充满了诗情画意。其实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何根据诗歌内容还原生活场  相似文献   

5.
探究之美     
一、引例力求自然、新鲜我在上“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注意到这节课重点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逼近”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二是引导学生探索寻找小区问的方法。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下面这样一个引例以帮助同学们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6.
探究,《牛津英语词典》定义为"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探索研究",即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诸多原因,人们在理解和实施探究时易出现偏差,一是对探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课程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本文从“淮安本土文化”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系统地阐述了“淮安本土文化”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以“淮安历史”为例介绍了“淮安本土文化”的内容选择,与此同时,为“淮安本土文化”地方课程资源提出实施构想,试图让“淮安本土文化”成为淮安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中最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刘文风 《语文知识》2003,(10):13-13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1932年在其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的创作主张。他形象地把文学创作比作冰山。他说,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作家在创作中将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使读者通过看得见的八分之一去体验看不见的八分之七,这并不会使作品显得单薄,反而会使作品深厚起来。在冰山理论的  相似文献   

9.
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竟突发奇想,想起了桥.我隐隐觉得,建筑师建桥与教师进行教学,二者之间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似乎还有一种同构关系.对桥的联想,对我们语文教学也许不无启迪.如果我们前面碰到一条大河,从此岸到彼岸,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借渡船摆渡,一种是建桥而成通途.显然,前者是权宜之计,后者才是长远之策.在我们的教学中,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犹如前面有大河挡路,怎么才能过去呢?从教师来讲,一种是造一条船把学生引渡过去,甚至还有背着学生泅水而过的,还有一种教师则为学生建起一座桥,让学生经过这座桥,自己由此岸到彼岸.无疑地,后者确是一种聪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的“总目标”中提出“欣赏数学美”,在“学段目标”中明确了相应的阶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感受数学美”,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数学美”,第三学段(5~6年级)“体验并欣赏数学美”,第四学段(7~9年级)“欣赏并尝试创造数学美”。虽然这“一总、四分、33个字”的篇幅不长,但价值导向很鲜明,那就是要从“美”的视角审视数学学科,开展数学教学,落实数学育人。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的论说中屡屡提到"大",秦汉"以大为美"。那么",大"是不是一种审美意识?有没有凝聚成为一种审美形态?分析先秦儒家对"大"美的论述,儒家的"大"既是道德范畴,也是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2.
中和之美是梅兰芳早期剧目创新,中期艺术成熟,晚期艺术精深所始终贯穿的传统文化脉络。本文从梅派艺术诞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剖析梅派艺术对"中和之美"的体现、特点及其传统文化渊源,以进一步理解梅派艺术。  相似文献   

13.
当代许多画家致力于人物画的写实创作,努力探索其中所包含的艺术问题,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玉玺就是其中之一。其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写实技法的新探索,尤其是画面构成方式如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相契合,以及针对农民、儿童题材,绘画应呈现何种审美情怀等艺术创作问题。他以细密苍润的线条在表现纯朴善良的人物形象时,融入了素描和印象派的技法,以逆光处理的手法、繁复饱满的构图等使得画面空灵而又厚重。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着一种朴厚真纯的气质。  相似文献   

14.
姚雪琴 《学子》2014,(9):47
正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是创新的,设计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需要有创造性的理念作指导,设计的结果是创造的结果。而真正的授课过程还是一个再创造,带着事先的设计到课堂上,让综合实践的课程效应动态生成,使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恰恰为这种创造与再创造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学中的美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高尚的师德能建树人格魅力,诗意的讲解能焕发教学的潜能,美观的教具能激发学习的情愫,成功的实验能创造愉悦的享受,严谨的推理能形成思维的共振,丰富的联想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哲理的透析能孵育内心的澄明等等,这些都在不经意中会带来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17.
“酷”之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简单而普通的词语却变成了时尚的代言词,那就是“酷”。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时尚、前卫这类本应属于成人的专用的时髦词汇也用来形容青少年的形象之美。如今三四十岁的家长,他们的青少年时期也正是社会的经济复苏期,根本谈不上时尚二字,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孩子着装的理念还是“传统的”“朴素的”。在给孩子选购衣服时,家长不是很注重时尚的概念,只注重一般意义上的功能和漂亮,对于孩子追求时尚的心态,往往横加指责及阻挠,有时甚至在这一方面与孩子产生代沟。而实际上这一代沟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家长,因为孩…  相似文献   

18.
我的同桌是一个胖而矮的女生。长长的睫毛下闪动着一双怯生生的眼睛 ,两条乌黑的辫子垂到腰间。身上那桃红的衣衫早已褪色 ,而那淡蓝色的裤子离脚面还有一大截。一个花布书包背在肩上 ,那模样一看便知是农村孩子。从我认识她那天起 ,她就有个绰号———“猪八戒  相似文献   

19.
萌有爱的青藤和生的新意,萌有明天的财富和春的生机,“美”淡淡地从远方飘来,带来了安谧,带来了甜蜜,然而世界千变万化,世人各有不同,不同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是千差万别的,对“美”的疑问、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20.
杨筱君 《成才之路》2013,(23):65-66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中塑造的刘兰芝这一形象更为人津津乐道。她集合了中国古代女性所有的美德,是"美"之化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