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教育是学生将自己作为德育对象,有目的培养自己的优良思想品德,克服不良思想的教育过程。它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自我教育是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力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最终要使受教育者养成自律、自强、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在中小学生中进行自我教育。是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实效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
南素珠 《成才之路》2010,(21):17-1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寻求自我教育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要使德育落在实处,只是单纯地依靠强制监督手段是不行的。长期有效的德育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思考、自我奋进。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意志、自我监督、自我训练、自我总结等自我教育意识、习惯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解决学生自我心理矛盾,变他律为自律。  相似文献   

3.
以自我为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具有自觉性、目的性、有控性、自我性和社会性五个特点。自我教育有助于完成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德育的效果,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自我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德育机制,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调控为主要手段;外部教育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受环境的制约。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已基本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及自我提高的迫切要求,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它的成效同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密切相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少年和青年早期是困难年龄期.学生在身体、智力、道德方面都迅猛发展.教育者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克服这些困难。”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尤其需要注意青少年学生学习自我修养.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他在学生品德提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还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自我教育: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学界部分学者对德育范畴自我教育的界定,强调了德育领域中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从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和智育范畴自我教育的区别出发,提出了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的自我取向、教育内容的自我选择、教育方法的自我践履、教育过程的自我调控、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等五个具体特征;从道德的本质、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发展水平、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追求等角度论证自我教育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中让大学生走向自我教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在日益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积极探索德育教学改革方式。运用“德心融合”育人,把德育和心育有机融合,在德育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觉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切实提高德育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韶东 《广西教育》2012,(18):33-33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就是学生通过自主认知、自我觉悟、自我管理等方式改变自身不良行为,提高思想境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高中德育目标之一,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和个体的自我教育两方面探讨高中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的德育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训练学生的道德习惯。建立开放式德育应着重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顺应学生心理特点,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学生时代是一个容易出错的人生阶段,出了错误应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因为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比外力教育的效果好。教师对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危害要点到为止,切忌婆婆妈妈地唠叨,上纲上线地教训。过度地责骂只能使矛盾激化,使学生叛逆心理增强,造成德育的障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提高其自我价值实现的能力。实现自…  相似文献   

9.
自我教育是自我德育和自我修养,是自我教育通过教育掌握科学的方法,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自我教育的一般方法有三种,即自我修养、自学自得、互动自教。  相似文献   

10.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要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突出自主性,力求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注意德育主体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谢友元 《教师》2014,(13):39-4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自我教育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要使德育落到实处,单纯地依靠强制和监督手段是那样苍白无力。长期有效的德育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思考、自我奋进,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湖南省武冈市新东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近年来努力创新德育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2.
加强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看德育的实效性,必须看到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会自己进行判断、能够进行自律的过程。因此,德育不能简单地要求立竿见影,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我们一味地说教,学生的表现就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充分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评价,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良方。  相似文献   

13.
服务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服务德育把教师的“教”看成是教师职业实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看成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就教育工作者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就学生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教育服务自我生成与发展良好的综合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服务德育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德育,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自我教育是相对于社会教育而言的,是指教育客体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发挥主体性作用,根据社会及教育者的规范、要求,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等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和提高自我品质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省自律活动。自我教育在大学德育中有着重要的现...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贵在因势利导●王昴临所谓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诸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既是中学德育目标中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举凡学生各方面品德的形成,无一...  相似文献   

16.
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而所谓的“德能”就是通过德育培养学生个人思想道德品质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批判、自我提高、自我实践的能力。我院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能”为主线,对德育教学进行了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种忽视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倾向。而学生的主动性作为德育过程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发展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激励水平、加强自我调控能力、丰富自我教育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加强研究,采取措施,搞好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以“自我目标”为导向,逐步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修养”,形成自我教育的力量,经过几年的实践,“德育注重自律”这一作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努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是“超级保姆”,对学生实行的是全方位的监护,“老师说了算,学生围着老师团团转”。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充分体现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性,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能力,把自我教育的权利还给学生,近年来,我在班级管理中高举民主大旗,启动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努力把自我教育的权利还给学生。结成小组,互相帮助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怎样把抽象的德育内容内化为他们实在的自觉行动,实现自我管理?结成小组,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指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品德水平,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自我教育是语文学科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品德的任何变化总伴随着相应的心理活动。语文学科有丰富的感情因素,它主要是伴随着喜怒哀乐爱憎感情的艺术形象感染进行教育,因此它最能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心理活动,能促进学生产生内在的道德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