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出书门坎大幅降低的现实,作者仰赖出版社的情势将会发生逆转,换成出版社仰赖作者了.由于作者太容易取得出书机会,出版社要留住作者的代价,就会高到最后他们无法负担.  相似文献   

2.
美国出版社一般不喜欢作者过多干预出版社的营销工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推广宣传中,还是要争取作者的帮助,尤其是学术出版社的邮寄直销,更需要利用作者在学科的广泛人际关系。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学者或专业人士,这本书的读者正是他的同事、同行和知名人士,作者了解他们常读什么杂志,参加何种协会,谁的观点会对他们产生影响等,作者也知道他的书在什么媒体上登广告或发表书评最有效。  相似文献   

3.
地方科技出版社的作者队伍建设■焦团平地方科技出版社由于受到区域、交通,当地文化、教育、经济等多方面的局限,就为选择高水平的作者增加了难度,联系高水准的作者也相应受到了限制。同中央级出版社相比较,是“先天不足”只是二流出版社。一些高水平的作者愿意与名声...  相似文献   

4.
企业发展的速度越快,规模越大,蕴藏的财务风险就越大,稍有不慎,由财务风险导致的经营危机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甚至破产。所以,出版社一定要有“警惕出版社在高速发展中的财务风险”的思想。出版社高速发展的前提是必须变革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特别是要改变不以财务管理为纲,不把财务管理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的做法。大家都知道,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本来就蕴藏着风险,一般用预期收益的“可变性”或“不确定性”来衡量。因此,企业高速发展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和企业利益遭受损失的风…  相似文献   

5.
近日接到一位文艺评论家的来信,要我将他的已经付型的论文集的清样寄去,为的是从中挑一些文章,再从编选这集子时删去的旧作中挖掘一些,然后再加进一些新作,凑成另一本论文集到别的出版社去交差。信中说,实在推托不了,不得不这样做。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我也知道这个“别的出版社”新近有个打算,拟出一套关于当代文学评论的“丛书”。既然要成套地出,那当然就应囊括当代有名的、活跃的评论家的作品。但是问题就来了。有的出版社在二、三年前就开始陆续  相似文献   

6.
七月中,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在包头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时,听取了部分专家、作者对该社现代文学出书工作的意见。出版社要有个性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瑶一开始就谈到出书特点问题。他说:“出版社要有个性。专业出版社自不必说,就是综合性出版社,也应该形成自己的出书重点。解放前的商务、中  相似文献   

7.
陈颖青 《出版参考》2007,(11S):28-28
大概在出版业呆过十年以上的朋友,多少都会碰过,一本默默无闻的书,上市以后,忽然就莫名奇妙地吸引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出版社什么事也没做,就看见书卖起来了,有人为它写评论,书店订单持续不断,销售量开始升高,出版社惊喜莫名,向他们询问为什么会如此时,他们比较诚实的答案通常是:“我也不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观点摘要     
董中锋:出版社选题规模要适度董中锋在《中国出版》上发文说:出版社也好,选题也好,要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还需要有一定的规模。规模要适度,选题的规模要与出版社的整个发展规模相适应。盲目追求规模必然导致选题的规模过大,选题的规模过大会给出版社的发展以很大的负面影响。规模过小也会出现问题,没有规模就没有效应,最终就没有了效益。现在有的出版社从盲目追求规模的极端又走向了盲目缩小规模的极端,似乎最大限度地缩小规模就可以减少投资、增加利润。实际上,盲目削减规模在短期内之所以能取得“效益”,是对前面投入的一种过度垦挖,是不能…  相似文献   

9.
一想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人,就是央视知名主持人芮成钢.他风光的履历和成绩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最终的下场也肯定无人不知.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因为不断地看到和听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也有这种倾向.这就是作者策划“童话名家暖心绘本”的缘由.  相似文献   

10.
编辑其实也是一种多重身份的人。在出版社,他是编辑,以编书为己任;为了编好书,他得买书、读书,这时他又成了读者,他要写点书评,读书札记,乃至洋洋论文,他就成了作者;如果,他要去听听营业员和读者的声音,抓一点“信息反馈”,帮助书店做些卖书的工作,那么,他又成了营业员了。这四重身份,被“书”一以贯之,最终当然还是编辑的本来面目。但是,每变换一重身份,对“书”的观察就换了一种角度,对书”的感受和体会就会出现变化,变得更“立体化”、“多样化”。这比单纯以编辑身份  相似文献   

11.
浅谈作者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出版社来讲,作者是其“衣食父母”,尤其是在当今出版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更要重视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为出版社提供优质的稿源,这既是增强出版社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满足读者读好书的需要。对于如何建设好作者队伍,笔者有以下粗浅的认识。  一、提高出版社声誉,吸引更多优秀作者出版社良好的形象,是靠较高的图书品位、较高的图书质量来树立的。多出书、出好书、出精品书,对于提高出版社的声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一个出版社如果出版了一大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图书,那么必然它的读者众多,社会影响大,认同度高,作者也…  相似文献   

12.
甲方说,国内好的出版社多的是,你们不就一个地方出版社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乙方则说,说得对,国内好的作者也多的是,你们算老几,傲什么?以这样的一种深层心理为交往基础,当然最后就难免出现本地作者找外地出版社,而外地出版社又找本地作者这样一个“远交近攻”的出版怪圈。对于江苏文化产业来说,它最大的痛苦是想“堕落”、想“表现得特别差”,老天爷都不给你机会。但是很显然,这一点也恰好表明了江苏文化产业在内在机制上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对按照小农意识形态复制出来的小利益集团,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有一个比喻,说他们就像是“一群冲进瓷器店的劫匪”,其对于社会利益的破坏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这个贴切的比喻,也许是最值得南京出版界深思的。  相似文献   

13.
西方出版社经营艺术拾粹周奇四个“合适”德国出版界流传一句名言:出版社的经营艺术就在于,将合适的作者的合适的书稿,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市场。这四个“合适”很精辟,可谓西方出版社经营艺术的高度概括。出版社作为企业,当然要寻求资本增殖。资本增殖的数量和速...  相似文献   

14.
版权引进的过程中除了商品经济规律的作用,更有出版社对作品内容及价值的把握、对作者的熟悉、对作品在中国市场销售前景的估计,甚至要考虑诸如影视、动漫之类图书以外的相关因素可能发生的作用。对于中国出版社来说,和世界文学界、娱乐业这样前瞻性的“合谋”意味着商品经济时代眼光的逐渐成熟和决策的逐渐理性,当这种“合谋”由少量变成多数,由偶然变成必然,也就成了出版社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在跨入新世纪、新千年之初,适逢我社步入“知天命”之年,“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便是五十年社庆纪念文集的书名;也是我社为编纪念文集,向给予我们一贯支持的作者朋友们约稿的文章题目。作为纪念文集的编辑之一,我曾向编委会提出建议:邀请作者撰文应该是文集的重要方面,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建设,是我们和作者共同担当的,出版社能形成今天这样的图书建构,也是集优秀编辑人才之心智,精心设计的结果。“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仅要反映作者与出版社的关系,也应该体现编辑与出版社的关系,编辑在出版社五十年的建设中不仅是为人作嫁的裁缝,而且是关系全局的设计师,许多大型丛书都是在编辑部形成规划,再  相似文献   

16.
某出版社的一位编辑为了攫取一部书稿到手,明知作者早已与一家兄弟出版社基本谈妥,双方都已按口头协定开展工作,他竟秘密地插手进去,向作者许以“满意的条件”,迅速签订了合同。在另一方面,作者亦干得相当合拍,一面签订合同,一面同原口头成交的出版社虚与委蛇,密不透风。直至有关部门发现两家出版社上报同一选题为同一作者而提出询问时,秘密交易的帷幕才被揭开。不料此时幕后人物亮相,竟振振有词地声称向作者组稿是“理所当然”,是“竞争”云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据传闻,这类事还曾多处发生)?为什么这几位编辑、作者对此非但不以为非,竟然还洋洋得意,冠以“竞争”的美名?  相似文献   

17.
刘军 《科技与出版》2007,(10):18-19
如果出版社没有叫得响的产品,就算每本书都赚钱也成不了品牌社。一个出版社不能没有自己的品牌图书。品牌图书对出版社的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品牌图书让读者记住了一个出版社,使他们在购买相关图书的时候,自觉去寻找该社的展台。作者出书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他们会首先投奔“名社”,并因为自己的作品被“名社”出版而感到骄傲。因此,品牌图书不仅能提升出版社整体的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还会使它在无形中获得更多的出版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既然品牌图书对出版社这么重要,那怎样才能打造出品牌图书呢?首先,品…  相似文献   

18.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当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收到一份书稿的时候,编辑或助理编辑会给作者寄去一个申请书收条表格,或者编辑会给作者写一封正式照会。作者的名字、地址、书稿的名称、收到书稿的日期、页数和接收书稿的编辑的姓名的首字母都会被被输入两份登记卡片,一份作为主文件,另一份为出版社编辑归档所用。此外,卡片上还要记录书稿的情况、读者的姓名和已付费用等项目。准备一本书的文件档案和一份“作者和书稿调查表”。标有作者姓名、书稿题目和收到稿件日期的书稿就这样被保存起来。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由于出版社实行承包制,编辑怕赔钱,就采取了“作者包销”这一做法,客观地说,也是“逼上梁山”。“作者包销”办法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论利弊,我个人看法,利少弊多。先讲利,最大的利是作者能够把不上印数的书出版,如果作者有能力采取对口征  相似文献   

20.
编辑人员要精通业务编辑工作是出版社的中心工作,也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编辑,首先要有清苦醒的政治头脑。就当前来说,要在深入揭批“四人邦”的斗争中搞清路线是非思想是非和理论是非,在出版物中完整地准确地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次,要熟悉编辑出版业务。在组织稿件、联系作者、征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