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丰 《青年记者》2005,(8):73-74
NIE,是英Newspaper InEdu-cation的简称,中可译作“报纸参与教育”。报纸参与教育是美国的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为适应目前激烈的竞争所采取的一种媒介经营策略,以培育潜在读。这些报社在办报过程中“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举办讲座,创办刊物,专门报道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供图并茂的知识,并鼓励教师们在课堂上引入报纸教学,以培养学生们的读报兴趣,培育未来的读群,扩大报纸的发行量”。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工作又将拉开序幕。有人把此项工作喻为是办报人与读报人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其实这种选择对于读报人来说是种主动的参与;而对于办报人来说是种主动的吸引。 如何使报纸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怎样才能使读报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笔者认为,相互间增进勾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作为一名报人,想说几句心里话、实在话。 话题之一:物质产品要考虑市场需求。那么作为精神产品的报纸同样要考虑市场(读者)的需要。首先,办报人要成为读报人的“贴心人”、“知心人”。社会在发展,读报人的需求也在变。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社会的变迁,会引起人们互相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作为办报人  相似文献   

3.
报纸既是社会的宣传者,又是社会的组织者。如何发挥报纸的社会组织作用? 我们报社在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策划和组织了20多个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活动,提高了编采人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读者的参与度,促进了报纸质量的提高,扩大了报纸发行,带动了广告开发,提高了整个报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报社的无形资产进一步得到了积累和增值。 依托报纸策划活动 近年来报界同仁普遍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报社就是要“以报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报纸倾注了更多的努力以争取高龄读者。全美退休者协会负责人说:“很明显,报纸越来越关心我们了。”1981年,美国报纸广告部的一次调查表明:“老年读者人数在不断增加,老人们的寿命也更高了。这个读者层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有金钱和更多的闲暇时间。”这个调查结果刺激了报界对老年人的热情。面向高龄读者的版面有每周一回的“五十有益”、“心尚年轻”、“成熟岁月”等特刊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菲利普·迈耶教授在其著作《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中预测:“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美国一位读者把最后一张报纸扔进垃圾桶,从此,报纸就消失了。”此言一出,“报纸消亡论”的观点一直在国内外报界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6.
封面链接     
《报业时代》2004年5月号 报纸阅读情况的变化 报纸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失去年轻读者。 西北大学读者研究所最近进行的一项全国读者行为调查显示,尽管年长读者读报的时间越来越长,但年轻读者读报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报纸一直为如何更好地吸引18-34岁的读者这个问题所困扰。在过去10年里,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年长的时候也不大可能增加读报的时间。报界为争取更多读者采取的措施对巩固年长读者与报纸的关系确实产生了帮助,但对他们迫切需要吸引的年轻读者却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
增强党报可读性湖北日报总编辑杨仁本报纸的对象是读者。报纸是办给读者“读的”。报纸的作用要在读者阅读后才能产生,如果一张报纸没有人读,那就比废纸还不如。因此,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是报界同仁努力追求的目标,不少报纸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当今中国报坛,可谓繁...  相似文献   

8.
当今网络时代,在各种新媒体的诱惑下,一些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弃报纸而去。报纸面临着大量年轻读者流失、现有读者年龄老化的窘境。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报纸如何培养未来读者,吸引年轻的不读报族,唤醒休眠的报纸客户?在这种情况下,报社希望通过培养潜在读者的方式保持报纸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读书时代就习惯于阅读报纸,成年后成为报纸稳定的读者。这时NIE工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走进了报业领域。  相似文献   

9.
王方群  蒋宏 《新闻界》2005,(3):43-44
NlE是“报纸参与教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英文缩写。在美国,NIE发展得非常成熟和卓有成效。美国各类报纸,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报,都把目光投向学校。他们通过与学校有关机构的合作,千方百计的扩大报纸发行量,培养青少年阅读报纸的习惯。这样既扩大了未来潜在读者的队伍,又扩大了报纸现实的发行量,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提高了报纸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10.
“周末的报纸有看头”,这是读者的反映。“周末的报纸有读者”,这是报纸的发现。近些年悄然萌生,并逐日汇聚成一股强劲潮流的报纸“周末版现象”,(包括与此相类的“扩大版”、“月末版”等),给了广大读者一份意外的惊喜,也给报界、新闻理论研究者带来震荡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人人都读报,可读报的效果、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看书看皮,读报读题”的“浏览式”;有“一杯清茶一颗烟,一张报纸瞄半天”的“消遣式”;有一报在手,只找自己“大作”的“希望式”,等等。对于一般读者的读报,此处不加评判。笔者是办报的,单谈谈通讯报道员的读报。有经验的通讯报道员,翻开报纸,除了从中获取信息外,还会从新闻业务的角度上进行研究。这篇稿子为啥上了头条?  相似文献   

12.
一、市场形势逼迫法制类报纸必须办好要闻版,以参与市场竞争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拳头”,是吸引读者的亮点。据北京地区报纸读者的调查,有76%的读者之所以喜欢阅读报纸,为的是从报纸上获取各类新闻。这个数字也告诉法制类报纸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要办好要闻版,用高质量的法制新闻去赢得76%的读者中的一部乃至大部。这份调查材料又说,通过读报纸学习法律知识的读者约占34%,与通过读报了解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生活等方面信息的读者数量相比居于中游。这又提示法制类报纸,必须把办好要闻版和充分施展自身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专长结合起来,以生动活泼的法制新闻和具有权威性的对法律知识的宣传,赢得更多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这份调查材料还表明,“在报摊邮亭零买报纸已成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在18岁以上的读者当中。52%的人是“在报摊或邮亭零买”而获得和阅读报纸的。因此,法制类报纸应当及早对自己的发行方式、发行渠道作出战略性调整,在巩固和发展固定订户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面向零售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办好要闻版,把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吸引和促使他们慷慨解囊就成了自然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报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尤其是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不仅给我国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报业进人市场、参与竞争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报社一班人必须认清形势,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做到“两个效益”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办好报纸带动经营报纸质量是报社生存的基础,办好报纸是报社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办成一流报纸,在广大读者中保持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创收。如果报纸办不好,失去读者,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基于这…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标志着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被人称为继蒸汽机、发电机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美国一位未来学家托夫勒,将它形象地比喻为“第三次浪潮”. 在这“第三次浪潮”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向所有的读者提醒一句:朋友,你的读报方式也受到了挑战! 难道,多少年来一成不变的读报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了?是的,这不是危言耸听. 持续进步的轨迹报纸,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处在变化中,尽管这种形式上的变化有时是极其微小而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去年底,工商信息报从她的8万多读者中选聘了181名“特约读者”,并向每个特约读者赠阅今年全年报纸一份。这件事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读者说,报社把编者和读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尊重读者的意志,满足读者的需要,是办报的立足点。要了解读者意愿的方法很多。聘请“特约读者”的办法,就象一条纽带一样把编辑部同广大读者连接起来。“特约读者”会有一种责任感,能够比较注意收集和研究报纸各方面的问题,从而为编辑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谁是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关于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的操作性定义读者是报纸这一传播产品的消费者。对于读者作为报纸消费者的划分可以从两个维度上加以区别:一是从读者对于报纸的行为依赖程度上划分──经常还是偶尔;一是从读者对于报纸的心理依赖程度上划分─—非常重要还是无关紧要。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维度加以交叉,我们便可以得到读者作为报纸消费者的3种“量级”:轻量级消费者、中量级消费者、重量级消费者。所谓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是指那些既认为读报非常重要,同时又有几乎天天接触报纸的实际行为的读者;所谓报纸的轻量级消费者是指那些既认为读报不…  相似文献   

17.
各地的调查表明,在报纸众多版面和新闻中,最受读者欢迎的版面是时事版,人们读报时最关心的新闻是时事新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这一变化,许多有眼光的报社“老总”纷纷开办时事版,扩大时事版,加强时事新闻报道尤其是国际新闻报道,强化时事新闻报道力度,并以此作为创办开放型报  相似文献   

18.
去年底,工商信息报从她的8万多读者中选骋了181名“特约读者”,并向每个特约读者赠阅今年全年报纸一份。这件事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读者说,报社把编者和读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尊重读者的意志,满足读者的需要,是办报的立足点。要了解读者意愿的方法很多。聘请“特约读者”的办法,就象一条纽带一样把编辑部同广大读者连接起来。“特约  相似文献   

19.
在省报工作的时候,记得有位读者给报社写信批评报纸说:“我每日打开报纸,看见报纸上各大版的稿子,几乎都成了本报记者写的,群众写的稿件登不上,希望报纸改变这一现象。”对这位读者的意见,怎么看?我们当时的报社总编让群工部的同志统计了几天的《人民日报》,最后他得出结论说:“记者的稿件登得多?是好现象,《人民日报》发本报记者稿件达到94%左右(包括新华社电稿),我们还不及哩!”那位读者的意见给否定了。可这件事儿,一直在我的脑子里逗留着。近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办给人看的,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有人说,“读者是皇帝”,是“报社的衣食父母”,这话虽不尽然,但从思想认识上来说,把读者摆在第一位,让他们在报纸上说长道短,并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办好报纸,使读者喜欢,发行量就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就有了。相反,读者不喜欢你的报纸,发行量很少,不但报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就是报社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可是,这个问题并不是所有采编人员都是这样看的。就拿我们报社来说,有些同志往往存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