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的认识"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异彩纷呈。然而这些课的学习情境往往让人感觉美感有余,总缺少一些数学的味道。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这节课时,  相似文献   

2.
疫情期间,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组织名师骨干录制小学数学微课,其中有一节六年级数学拓展课"吃不完的巧克力"。许多学生看完这节微课中的数学魔术后,对"图形中线段的比例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借此去破解其他魔术。笔者基于"因用而学"理念,对这节拓展课作了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3.
一、别人“怎么教”——经典案例聚焦 “圆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几乎所有的小学数学名师都用过这节课来展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后起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因此,有关这一内容的课例可谓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这节课是王昌胜老师在2007年3月"中美小学数学交流会"上作的一节研讨课.这节课与同台展示的其他课相比,进行得并不十分顺畅,其间甚至有些"磕绊",但这节课成了参会中美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朱颖老师"认识周长"这节课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独创性地将"周长的认识"作为一节独立的课来设计 "周长"是小学数学中的传统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合在一起进行.这样就把周长的概念作为一个铺垫,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而将重点放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上.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价值项目课题研究小组来我校开展"人文价值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的课题研究,笔者有幸参与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将人文价值理念渗透到数学课堂中这一全新的视角深深地吸引着我。根据我校数学课题组制定的主题"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公正、公平价值的课题研究",我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分数应用题"一节的教学作为我的第一次课例研究内容。本节课涉  相似文献   

7.
因需送教下乡,所以选择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作为示范课。同事们都说这节课很难上,特别是这次要面向农村的学生。是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很难上,但笔者选择这节课的目的是想探索"难课在农村小学怎么上"。经过五次试教,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了以下学案。  相似文献   

8.
"百分数的意义"是节经典的老课,很多数学名师都用过这节课展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后起新秀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因此,有关这一内容的课例可谓异彩纷呈。俞老师以数系的扩充、数感的培养为线索,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本质,看似"粗糙"的背后,蕴含着他对这节概念课教学独特而深刻的思考。一、类比邻近概念,沟通新旧联系  相似文献   

9.
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数与代数领域。"带扩线的实际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用图画形式描述一个数学故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里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杜厚娴 《成才之路》2014,(30):34-35
正今天新安小学的两位特级教师应邀来我校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我有幸作为代表执教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例2这一内容。听说能与专家零距离接触,能让专家亲自一对一的指导,机会真的很难得。我真的很激动,于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精心预设这节课,经过几天的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仔细推敲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我甚至把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一一预设到了,自我认为这节课设计得还  相似文献   

11.
<正>"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呈现,赋予了我们对本节课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优秀教师都诠释着对本节课的理解,其中不乏朱乐平教授和张齐华老师这些"大家"近乎完美的演绎。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到底该怎样来解读该课的教材呢?前段时间听完一位参加区优质课竞赛的男老师上的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纵观本节课,他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剖析教材,真正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  相似文献   

12.
"年、月、日"是我的成名课. 1995年3月8日,江苏省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我的参赛课"年、月、日"赢得了满堂彩.这节课获得一等奖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江苏省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和骨干老师们记住了南通市海安县墩头镇海舍村小学有个"华应龙",乃至10多年后,当我遇上当年听过这节课的领导和老师,他们仍然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3.
在"凤之秋华"教学节中,我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认识近似数"一课.这节课安排在学生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之后,使学生初步认识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磨课的经历让我难以忘记,现就"认识近似数"一课的导入环节,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有幸参加了南京市"落实课标精神发展数学思维"的小学数学市级四区联片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陶行知小学胡老师的一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一课,感触尤为深刻。我们现在倡导先学后教,为不教而教努力,从胡老师的这节课中我看到了我们的影子,也看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我的思路更开阔。以往我们的教学流程基本上都是设疑—质疑—解疑—释疑这样一个过程,这节课中没有"设疑"这一环节,改为由学生先预习,然后课堂上先"质疑",对于预习时还不太明白或不懂的环节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合作共同解疑,是"质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复习课应具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提高其教学效率?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特别是小学数学总复习中,值得探讨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就一位老师对分数加减法的一节复习课,谈谈对复习课设计的一些看法。一、一节分数加减法复习课的教学纪实  相似文献   

16.
这节课是王昌胜老师在2007年3月“中美小学数学交流会”上作的一节研讨课。这节课与同台展示的其他课相比。进行得并不十分顺畅,其间甚至有些“磕绊”.但这节课成了参会中美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2008年8月,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这节课中的精彩片段作为我国课例代表向大会作了展示。  相似文献   

17.
正"用字母表示数"是上海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小学代数的起始课。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认识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教参上是用"一个飞跃"来形容的——"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如何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理解从"确定"到"可变",直至成功完成这个"飞跃",是本次课例研究重点思考并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我校数学团队研发了一节五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玩玩三角板》,试图让学生了解一副三角板中边和角的一些奥秘,演绎"图形与几何"世界中角、边、面、体的相关知识,同时,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文化魅力。这节课在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回顾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我们重点在数学味和文化味的有机结合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我们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教师使用课程语言的情况便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语言要求的论述,紧扣"建设高效课堂,提升教学品质"的主题,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挥语言魅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这一命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参加全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时,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听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例。该课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