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7,(7C):58-58
八戒正往前走,忽听背后有人叫他:“老猪,好自在啊!”八戒回头一看,是托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 八戒摇晃着脑袋说:“这不是那个三头六臂的妖精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哪吒是明代《封神演义》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少年英雄,其形象历数朝演变,至明代最终定型。文章梳理哪吒形象的起源与演变,根据英雄成长理论探讨了哪吒诞生—考验—重生—归来的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4,(10):49-49
八戒正往前走,忽听背后有人叫他:“老猪,好自在啊!”八戒回头一看,是托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 八戒摇晃着脑袋说:“这不是那个三头六臂的妖精吗?” 哪吒听八戒叫他妖精,勃然大怒,大喝一声:“变!”随即变做三头六臂,6只手分别拿着6件兵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恶狠狠地朝八戒打来。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是由中心思想、结构、材料、语言四部分组织起来的,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故事就能够说明。  相似文献   

5.
宜宾哪吒文化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旅游基础设施差、旅游产品开发单一和旅游人才不足制约了宜宾哪吒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宜宾哪吒民俗文化旅游已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且政府和相关人士也越来越重视它的发展,因此,宜宾应把握发展良机,对哪吒民俗文化旅游的劣势进行改进,以建成宜宾的精品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李靖以塔镇伏哪吒一节,在苏辙<哪吒诗>与敦煌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图中可以 找到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7.
哪吒魔童仍为童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画着烟熏妆、穿着拖裆裤的小哪吒闯入了人们视野。他两手插裤兜,嘴里叼根草,晃着八字步,性情很暴躁;善于整蛊,顽劣不堪,一个妥妥的熊孩子。本该是英雄的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了妖怪的标签,受到人们的敌视和误解。  相似文献   

8.
根据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哪吒人格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并对哪吒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进化过程进行分析梳理。从而进一步理解哪吒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9.
哪吒回家     
1佘蕊之所以留意起麦暄,不是因为他的帅气,不是因为他精湛的网球技术,更不是因为他是班里的问题少年。佘蕊看人从来都站在对等的角度,不仰视,也不俯视;不崇拜,也不歧视。但那天麦暄把小姨给他的毛毯扔了出来扔中了刚好经过男生宿舍的佘蕊,一切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八戒遇哪吒     
《家教世界》2012,(9):51
八戒正往前走,忽听背后有人叫他:"老猪,好自在啊!"八戒回头一看,是托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八戒摇晃着脑袋说:"这不是那个三头六臂的妖精吗?"哪吒听八戒叫他妖精,勃然大怒,大喝一声:"变!"随即变做三头六臂,6只手分别拿着6件兵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恶狠狠地朝八戒打来。八戒不敢怠慢,舞动钉耙迎了上去,两人"叮叮当  相似文献   

11.
巧聘哪吒     
自从HP小学于2010年9月确定动漫为学校特色之后,爸爸妈妈不仅很少干预我看动画片,相反,还买来了许多碟片,供我参考,渴望我能在动漫界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哪吒信仰的域外传入与其在中国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哪吒及其传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进入中土,不仅带来了印度文化因子,也吸收了中西亚神话传说。哪吒及其传说传入中国之初,面临着文化冲突问题。通过佛教自身、道教、儒家伦理、文学艺术、民间方术等对哪吒的传说、名称、形象、神能、信仰方式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本土化改造,哪吒被本土道教所吸纳和改造,为儒家伦理所接纳。哪吒的民间传说经人们口耳相传,进而被吸收演化成通俗文学,使哪吒这一民间信仰流传更广。这种本土化过程使哪吒从外来的制度化宗教之中抽离,从上层"大传统"领域进入"小传统"视野,从"域外神"变为人们喜爱的"本土神",完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3.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分别在两大在线评分网站IMDb和Rotten Tomatoes上获得好评。基于此,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对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影响因素:运用“好莱坞”元素,制造亲近感;通过幽默搞笑和价值观传递,降低文化折扣;利用动画特效,提升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14.
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现代性视角重塑了传统的哪吒主题。影片中,悠悠天命与世俗之见,是哪吒成长路上无可选择的困境,而这两座大山背后,激荡着孤独叛逆者对于真实自我的渴望。作为一种精神隐喻,哪吒象征着现代人在他者与自我关系间的迷失,在血亲之爱与独立人格间的撕扯,这是现代人自我追寻的旅程。  相似文献   

15.
哪吒作为一个本土化的神话英雄人物,其形象在典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随着时代不断演化。他的形象嬗变与某一时期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息息相关。《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电影对流传数百年的哪吒故事进行了改写,通过对电影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影片在故事结构和人物形象设置上对既有的哪吒神话及人物进行了重构性改编,以后现代的模式完成了当代观众内心对于哪吒形象的观照,呈现出神话英雄人物的时代特征和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16.
哪吒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叛逆者形象,他的反叛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他的反叛并非一般世俗功利的反叛,而是由性格本身决定的,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反叛,是争取生命权利的反叛;哪吒的反叛同时表现出人的独立的人格和生命意志。这在整个封建文学中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7.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其内容、题材和情节都传达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这部影片字幕翻译在文化层面需要考虑思维模式、处世哲学以及生活习惯等中西差异;在语境层面需结合上下文、情景以及文化对源语语篇整合重组;在内容层面应考虑语意和形式,通观全局权衡利弊;在表达层面应多模态配合,字幕长短得当,提升观影感受。  相似文献   

18.
明代叶松的《游天仓洞记》记载了他寻访太乙真人洞府的一次游历。在天仓洞,他见到了地方志中传说的仙米面,也见到了太乙真人奇石,但只在天仓洞口远眺时才感应到神仙洞府的实在。叶松所见的是长生与转世的普遍性宗教。在游记与地方碑文中,相邻的地点和真实的洞穴、石髓等,直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才最终形成陈塘观、翠屏山、九湾河等一组以武都镇为中心地名组合。这组地名是在神仙故事基础上,地方社会发展的产物。地方志的记载反映了天仓洞幽深景观的消减过程。首先发现《游天仓洞记》与哪吒传说中的地名关系并使其宗教化的,是清代翠屏山道人谭智云。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动画当中渗入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已经变得越来越多。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本,深入探讨当下动画中所渗入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以及这种现状对于国内动画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中华文化土壤的现象级哪吒题材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通过对道教思想的形象化呈现、对神仙道士的影像化表达、对道教仙境的审美化再现,《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形上抽象的道教思想创意性地运用到形下具象的影视作品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道教思想主要表现在我命由我、符箓咒语、道教仙境三个方面。编导将道教文化元素和奇幻玄妙的影像融为一体,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意性运用和创造性转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