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的习作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丰富  相似文献   

2.
一、巧妙诱导,积累奇闻轶事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教师应多渠道引导,让学生获取生活中的奇闻轶事,丰富他们异彩纷呈的习作园地。  相似文献   

3.
正培养习作能力,增强习作兴趣,让小学生有东西可写,会写,想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一、丰富素材,挖掘资源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文章如溪,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体验环  相似文献   

4.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日记的素材,以求通过丰富学生日记素材,让学生爱上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一、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进行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我注重让学生"迁移"运用已储存在头脑中的语言形式,从而建构学生自己的习作语言。在上苏教版三年级的《石榴》一课的时候,在学完"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丰富的习作素材来源于绚丽多彩的生活,教师应把习作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到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可见写文章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进一步说明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习作有生活味,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学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他明确地告诉我们,广阔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习作素材。只要我们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过上"四种生活",广开取材渠道,受到具体指导,具备丰富想象,就能走出习作"假、大、空"的怪圈,写出真情实感、富有个性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都明确告诉我们,要让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让学生习作中充盈着生活的旋律,流淌着生活的情愫。要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泉,就要让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积累、会加工。  相似文献   

9.
<正>习作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习作,学生个个提笔忘字,人人眉头紧锁,甚至大喊"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究其原因,是学生头脑里没有可供习作的材料。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走出"无米之炊"的困窘,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地多阅读,感悟生活、大自然,丰富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大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似文献   

10.
"灰色"作文即是"凑、抄、套"式的作文,可是,"灰色"作文之风有增无减,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另外,没有亲身体验,真实地感受,又怎能有真情的流露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应向生活开放,才能改变习作教学自我封闭,与生活隔绝的状况,给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可看似简单的作文却成了许多学生的烦恼,写起文章来词句枯燥乏味,内容“言之无物”,究其原因乃是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应该为孩子们开辟一片习作的绿洲,唤起他们诉说的愿望,捕捉素材,触发灵感,让学生尽情沐浴在表达的惬意中. 一、丰富生活的体验,调动习作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丰富其情感体验。作文教学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习作最突出问题有两点:一是缺乏写作素材。目前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单调,感觉没有内容可写,习作时自然只能"造假",文章总给人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之感。二是习作内容空洞无趣,平铺直叙,缺乏生动之感。如帮助学生让习作题材丰富多样,让习作的内容真实可信是目前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探究了以下三种策略:一、丰富习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决学生缺乏写作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要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5.
羌志锋 《考试周刊》2011,(47):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习作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关键在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注入写作的活水。我作了以下方面的尝试。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命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是生活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困扰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习作者不善于发掘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习作素材不是与生就有的,也不是教师硬塞给他的,而是学生在自己的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与自然、与社会、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作文,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要让学生乐于作文,能自感而发,有话可写,我认为在学生习作前要让他门充分做准备,主要包括生活积累的准备、写作知识的准备、语言材料的准备。一、生活积累的准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认识浅,如果不注意丰富其生活,只让他们埋头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整天局限于家庭──学校的圈子,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是很困难的。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才能使…  相似文献   

18.
一、自主感悟,闪现灵性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背景]习作教学一直是所有师生的痛,教师怕教、学生厌写,现今常态下的习作教学要么有些学生抱着作文选在那儿认真"借鉴",要么就是咬着笔头皱眉深思;要么苍白无力地想象所谓的过程,真是苦不堪言。最近读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深受老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启发,在我的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