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改变现在"上头小、底层大"的洋葱型社会结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明确,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5月16日中共中央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共讨论了两个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我的印象里,中央会议讨论中等收入群  相似文献   

2.
中等收入群体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支撑者和贡献者,又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和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推动者,且该群体的扩大能够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他们逐步陷入了某种群体性焦虑,其中高等教育焦虑是其重要的一方面。面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等收入群体在高等教育需要方面表现出的焦虑情绪具有广泛性、深刻性、持续性和扩散性四大特点。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加有利于更好地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理性认识到中等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焦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是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的典型特征,缓解中等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焦虑需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我们要遵循“守住公平底线,坚持共同发展;关注群体需求,扩大优质资源;多种手段并举,开拓教育消费渠道;聚焦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质量”的总体思路,分别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成员共同发展、保障中等收入家庭心理安全以及持续提升高等教育培养能力等角度采取相关措施,以有效缓解中等收入群体高等教育焦虑,更好地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需求正面临历史性拐点的背景下,如果只是一味的继续投资,最终只会导致产能的过剩.因此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适度的扩大总需求,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方案的实施.从供给侧改革中深深的挖出增长和改革潜力,既要创造出更新的供给,又要提供有效的供给,使社会资源能够合理有效的配置.中共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一重要方略.纵观国际与我国国内,着眼于当前和未来,兼顾着战略与战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我国推进了供给侧改革,是党中央提出的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在世界贸易增长正处于困境中,我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新形势下,从而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能够实施良好,将会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从而将会帮助我国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现在的中高速稳步增长。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作出的最新调整与理论创新。新时代,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来源,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特征,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之处等,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背景下生产体系在要素市场、创新路径以及厂商行为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新经济背景下劳动者既是劳动力同时也是信息资本拥有者,信息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创新路径日益开放,厂商更加重视对消费者隐性信息的挖掘。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生产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于生产体系中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现象突出,"数字鸿沟"下生产体系的群体差异和区域差异呈现扩大态势,生产体系中劳动力要素明显分化。新经济推动生产体系变化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和政策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创新驱动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新产业,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间的协调运作。  相似文献   

6.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迅速成为学者和官员探讨的热点。部分学者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制度供给与创新,但尚未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制度供给滞后问题。鉴于此,文章探析了我国供给侧改革理论基础,回顾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演化路径,并从制度供给视角分析供给侧改革中制度供给滞后的表现,在此基础上从制度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两方面分析制度供给滞后的原因,据此提出了通过增强制度需求主体表达意愿、提升供给主体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等措施来有效防范制度供给滞后现象的发生,确保供给侧改革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体系、结构、内涵、质量等问题,解决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提高人才供给适应性,扩大有效供给,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本文从梳理广州市产业结构、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等发展脉络入手,从院校招生规模、专业结构、层次结构、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分析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并提出广州市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学术语,是指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实现经济新常态的一项创新理论,又是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具体措施。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实践,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解读和阐释,不仅有利于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澄清错误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经济理论创新意识,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理解马克思供求理论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供给与需求、供求平衡和供求失衡的含义出发,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外环境与现实依据,从而得出马克思供求理论对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其他改革一样均会带来衍生风险,当其与农业固有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叠加后甚至有可能放大改革风险,因此,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险防范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地方政府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风险类型与多层次责任,以及目前改革风险防范中的政府责任缺失及原因的剖析,阐明了构建地方政府农业供给侧改革风险防范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理论必要性,并对该框架中的外部变量与行动者舞台及互动关系进行了解释,从而说明了地方政府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险防范中可以恰当地选择其应承担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产生了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转型、刺激政策消化等经济问题,为了化解经济新常态下的种种经济问题,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改革思路。从理论渊源上看,供给侧改革思想源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和实践化。为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成背景和基本原则,探究了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出发,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外实践的主要特征以及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适用性与借鉴意义,揭示了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框架,并提出相应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的一年,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一时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那么,何为"供给侧"?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本刊特别约请湖北省特级教师曾钊老师撰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相关知识,对这一热点话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政治课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视野出发,分析了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教育培训的影响,提出了推进企业教育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树立的引导市场需求、价值创造、问题解决、回归本质、营销推广等理念以及主要任务,以期企业教育培训适应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推进企业教育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供需错位"问题,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扩大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以个性化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系统论科学研究法,阐释了高职药学类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逻辑特征和内涵,探讨了构建高职药学类专业个性化人才体系以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他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当"供给侧改革"成为热词后,谈改革不谈"供给侧"似乎就会落伍。面对当今中国经济困局,仅需求侧已经很难有所突破.必须依靠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力,这是强调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原因。联想到几十  相似文献   

18.
蔡佳诺 《学子》2017,(1):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的概念: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20,(1):50-54
自中央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带来了显著效果,煤炭、钢铁、铁路等寡头垄断性行业效果良好。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化阶段,中小型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理想的问题逐渐凸显。通过分析中小型企业市场结构、生产要素及成本-收益模型,从微观层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资本、劳动、创新等制约中小企业供给侧改革的阻力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我国目前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经济发展特点所提出来的,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内在逻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成为全国两会的重要讨论内容之一,本文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理念的主要来源,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并重点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