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如果说,有了现场画面,电视新闻变得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则使电视画面更有了灵气,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汪勇 《视听纵横》2004,(6):61-62
电视新闻的细节指的是在新闻现场中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的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如果说,有了现场画面,电视新闻变得血肉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电视新闻对细节运用得好,能小中见大,见微知  相似文献   

3.
王玉明 《军事记者》2006,(12):47-48
电视新闻述评将新闻的客观性与说理性结合起来,融客观叙述与主观评论为一体.其表现形式是以纪实性的事实为基础.以现场图像和实况音响为手段,由大众参与评说,最后经主持人或权威人士点评,通过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揭示,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对受众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由于这种电视新闻节目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有较强的舆论引导功能,社会影响较大,因而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受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应力求用精确的语言表现事物的客观真实。然而在许多电视新闻中,尤其是在暗访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真实,可将其称为电视新闻的模糊语言。电视新闻的模糊语言可定义为:通过电视媒介传播,受现场环境制约或编辑意图需要的影响,采用不够精确的视听模糊效果描述新闻事物的不确定性,并利用受众的思维活动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的平面化是记用惯常的平面思维进行平面式报道的结果,平面报道在观察事物时,无视事物的矛盾性、复杂性,看不到新闻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平面报道在表述事物时,用固定的模式把活生生的现实变成僵化的东西。突破平面化,是电视新闻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王开国 《新闻界》2005,(2):75-76
民俗类电视新闻节目让我们仿佛置身现场,“亲眼目睹”或许一生都不可能接触的民情风俗。当我们陶醉在轻易就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真实状况的满足中时,很少有人想到这种民俗纪录事实上正是一种对我们的欺骗——它采用“代看”的方式制造了“被看”的形象,以让我们置身现场的方式带领我们远离现场,不仅巩固了以我们自己为中心的将“异域”作为“他者”的观念,而且建构和塑造了我们符合编导意图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是指运用电视艺术表现手段,对新闻事实所作的及时报道,这种报道区别与报纸、广播等媒介的优势在于,电视新闻依赖于新闻现场的图像,达到播出时效性和屏幕形象性兼备。但是在实际的电视报道工作中,有些画面来不及传送,甚至无法拍摄,比如,有些国家领导人的互访信息、会谈信息,有些政治家、领导人发表评论、演讲,编辑只有文字稿;有些统计数据和概念,内容抽象,仅靠现场解说表达不清,有些事件发生地覆盖面较广,仅靠现场镜头远远不够……运用图表这一特殊的电视手段,不仅能弥补上述缺陷,改善和丰富电视视觉语言的表达,而…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的拍摄需要记者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是做电视新闻必备的技能,同时也是提升电视新闻质量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摄像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化,把现实中需要拍摄对象的形态、体积、质感、神韵、情绪、动作、语言转化为观感具像符号,通过具体的影像对事物外在表征和内在意蕴的具体表现,从而把观众带进直观的新闻现场。电视新闻摄像对新闻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新闻的技巧关乎着新闻的质量,必须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除了与报纸、广播的新闻报道有许多共性之外,还有着自身独有的特性。这种特性就是电视新闻的现场性及由此在观众方面引起的现场感。它以屏幕画面为主,声音、语言为辅,声画并茂,把新闻事件及其发生的现场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直接参与的感觉。电视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电视新闻在取信于观众方面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摄影报道。一、现场性与时效性电视新闻的载体是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速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七圈半。这从理论上说明了电视新闻传播速度足以使地球上任何地方发生的新闻传播到全球的任何…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采访每一个新闻事实的时候,都要或多或少的面对这样或那样的新闻素材,那么作为记者本身如何面对新闻现场出现的众多复杂的新闻素材,是每一位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因为新闻素材的选取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导向。本文力图通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运用事物最简单的组成部分——元素,来作为新闻报道的突破口,以此进入新闻的主题,从而展现元素式的采访对新闻的功能显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的采访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有记者出镜,出镜记者现场的表现和提问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节目的成败。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新闻现场要有判断能力;摆正自己与被采访者间的关系;能够引导和倾听、实现采访双方的互动;能够很好把握自身的情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使提问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新闻采访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电视直播现场参与实地采访并面对镜头的记者,即出镜记者,见证了新闻发生的第一时刻,对新闻事件有着深刻的亲身体验与经历,能够对现场的新闻事实进行完整的报道,通过他们的实时报道,传达新闻事实的真实和较强的感知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向农民传播正确的农业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已经成为了各地政府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电视新闻作为目前最为广泛的传播媒体,能够通过声音和图像形象系统的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通过农业电视新闻目前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业专题片的语言应用,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电视新闻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闻选题的确定是电视采访的一个重要环节,记者必须深入实际,从事实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和多种思维方式,选取观众最感兴趣的内容,来确定电视采访角度。在采访报道中,要从现场、从事物的历史延展变化中,开拓多元角度进行报道,从而适应当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余飞  郑颖 《新闻前哨》2003,(4):35-35
录音报道主要由实况录音和人物谈话录音组成。实况音响作为录音报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报道中能够烘托现场气氛,表达人物情感,拉近与听众间的距离,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在此,就录音报道中实况音响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实况音响能体现录音报道的真实性录音报道所以感人,首先在于它传递了来自生活的真实的声音,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原貌,使听众如临其境,真切感受。而这种真实性的表达主要依赖于现场的实况音响。虽然现在的听众对广播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不管听众收听需要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他们要听到最真实…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闻媒介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越来越重要地左右着民众认知世界纷繁芜杂事物的取向。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能够同时呈现对象可视形色结构和可闻声音的一种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为观众提供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电视新闻,就必须熟练掌握电视摄像这门综合艺术。那么,怎样才能拍摄出既反映主题思想、又生动新颖冲击视觉的电视画面呢?我认为,除了熟练掌握视觉艺术和摄像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外,还要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根据新闻反映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手法进行创造性地拍摄。 一、情感对于摄像选材的意…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中的细节具有区别于学细节的特征。电视新闻理论学黄匡宇先生将其定义为:能够突出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它不仅指有冲击力的图像,还包括现场语言、播音、音响、屏幕字等有吸引力的因素。按符号语言划分,细节可分为画面细节、现场语言细节、播音语言细节和屏幕字细节四大类。“电视新闻细节具有信息传播的突现性、单纯性、证实性的特点,其中的突现性主要是就画面细节而言的,它是媒体表达态度,进行新闻说理的强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有源音响,包括记者现场、人物访谈和采访现场的各种音响等。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同期声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信息、表述观点的重要表现形式。电视新闻同期声能够直接、客观、生动地记录新闻事件,反映新闻报道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电视  相似文献   

19.
论电视现场报道采访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剑 《新闻前哨》2002,(12):30-31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作口头报道。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现场报道是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报道形式之一。与其它报道形式相比,现场报道具有更为强烈的现场感,观众更能强烈地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可视性。虽然电视现场报道有众多的优势,但是也应看到,电视现场报道,从操作上讲,又是最难以把握的一种报道形式。那么,如何能较全面地掌握电视现场报道的技巧呢?一、现场———观察的艺术(一)个人镜头的运用,有利于增强现场感。在电视新闻现场…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应力求用精确的语言表现事物的客观真实。然而,在许多新闻,尤其是暗访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中,受众接触更多的是“模糊的真实“。电视新闻模糊语言可定义为:通过电视媒介传播、受现场环境制约或编辑意图需要的影响,采用不够精确的视听模糊效果描述新闻事物的不确定性,并利用受众的认知心理活动传播新闻信息。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