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加速阶段,老年人口流动也成为常态化的社会人口现象。但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被动流动老年人口身处异地如何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拥有适老化生活的问题,需要通过社会、政府、家庭三个层面共同支持,增强被动流动老年人个体能力,使目标群体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相似文献   

2.
发展至今,我国老年教育已经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教育组织形式多样、教育结果遍地开花的大发展局面。但仍然有一些地方对老年人的关注不足,老年人的教育面临着多种困境,城乡发展严重失调,存在城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衡、乡村养老服务受到限制等问题。要想推动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的高质量发展,达到“老有所为”的新阶段,就必须深入社区、根植于基层,使老年人的健康成长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会参与途径,把老年教育当作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关注农村老年教育,通过“老有所为”来促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3.
“老有所为”是我国老干部政策和老龄工作宗旨“六个老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中,充分发挥高校离退休教师的人才资源,实现“健康老龄化”、“老有所为”,不仅是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丰富精神生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各高校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要以人为本,围绕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和“六个老有”,认真为老教师们实现“老有所为”牵线搭桥,开拓新局面。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九年了,差不多同步进行的价格改革也已进行了八年.由于改革是对人民群众长期生活于其中的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转换,因而就有一个人民群众对体制转换过程及新体制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尤其是价格改革,与群众的消费水平直接有关,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我国人民由于三十多年传统经济生活的培养而形成对物价水平稳定的特殊偏好,总认为物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科技给生活带来了“数字红利”,却也形成了“数字鸿沟”,给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特别是日常出行,带来诸多障碍。怎样才能让老年人同其他人群一样,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文章提出用开放办学的方式,实施线上线下同步的老年教育,更大范围地帮助老年人重新学习,让他们也同样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面貌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产生的贫富差距问题也使人们感到担忧。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  相似文献   

7.
试论老有所养的新模式——社区老年人公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分析我国老龄人口现状入手,围绕提高老年人社会活动与生活质量,在论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基础上,提出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鲒舍的新模式--老年人公寓。同时还论述了社区老年人公寓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也相应增高了。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由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68岁。这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个老龄化的问题。高等院校同样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就中国矿业大学的情况来看,1985年退休教职工136人,1989年底已增加到328人,1994年8月止已达647人。老年人从离退休到逝世,平均还有15至20年时间,怎样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使他们既能幸福地安度晚年,又能发挥他们的“余热”,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这不仅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及其它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可以丰富离退休…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建设担负着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从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既存在大好的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的。我们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要紧密联系实际,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事关文化建设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如何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处理好“满足”与“提高”的关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种“满足”是寓“提高”于人民群众的需求之中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  相似文献   

10.
论新形势下的老有所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多势必会增加社会的负担。只有实施积极老龄化对策,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才能达到缓解社会压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构建人人共享的社会的目的。只有各级党政领导重视。社会涉老部门引导和老同志自身努力。方能使新形势下的“老有所为”更具光彩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人口老龄化,不仅是量变,而且是质变,“六十而立”是人生第二青春的起点;对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的把握需要引起决策者和社会观念的“无声革命”;要实施老有所为,开发老年人才资源战略;特别需要从立法上保障老年人老有所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老年人不能很好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一项尤为突出的问题。老年人对社会做过贡献,理应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我国明确提出了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快完善老年法律保障体系,健全老年保障体系,还要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人口老龄化,不仅是量变,而且是质变,“六十而立”是人生第二青春的起点;对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的把握需要引起决策者和社会观念的“无声革命”;要实施老有所为,开发老年人才资源战略;特别需要从立法上保障老年人老有所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各朝各代走向衰落与覆灭无疑各自都有多种原因,但“风俗淫僻,耻尚所失”不可否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史学家干宝把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对待荣辱的态度看成是一国之本,强调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对政治得失有重大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也高度重视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文明、和谐、安宁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影响力。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风气,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公德,继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八荣八耻”的道德标准。本文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及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共产党的宗旨和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也是从苏联解体、东欧易帜的沉痛教训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同时,深化改革、扩大内需亦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改善生活、扩大就业、社会保障三管齐下,可以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试析弱势群体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会引发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也必然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弱势群体的出现即是其表现之一。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理论界与各级政府的关注。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这为我们研究弱势群体问题提供了思想指导与…  相似文献   

17.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历经了种种艰难,其中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再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不同的阶段。考察这些认识的来源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的发展,人的生存年限得到延长,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帜之一。在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关怀着老年人的生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特别提到要“重视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并指出,“要切实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离退休干部,使他们老有所为,安度  相似文献   

19.
民主原则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民主就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就会失去吸引力、凝聚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P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中小学教育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要为社会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中小学教育为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涉及社会千家万户,最直接和具体地体现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