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奶奶的一生竟和一棵树有关。小时候,我经常看到奶奶望着门前的树发呆,这是一棵槐树。我就问奶奶你看啥?奶奶说是看树。我心里就奇怪,这树有啥看的呢?  相似文献   

2.
台湾陈益源先生在《〈姑妄言〉素材来源初考》一文中,向我们披露了清代奇书《姑妄言》的有关信息:清雍正八年(1730),约达百万言的一部长篇艳情小说《姑妄言》在中国成书,书由辽东文人曹去晶编撰批钝翁总评。这部堂堂巨著,清代诸家藏书目及禁毁书目不见记载,刹、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也未著录,在中国整整湮没了二百年之久,直到本世纪中叶,始知全伙二十四册(每册一卷,每卷一回)使存于俄罗斯。据俄藏全抄本(姑妄言)的发现者李福清教授指出,(姑妄言》是俄罗斯天文家斯卡奇洛夫(1821一1883)于道光H十八年至咸丰九年间M8…  相似文献   

3.
李乐平 《新闻天地》2005,(11):53-53
湖姑的相思;湖神的晚宴;别忘了我 姑娘;希望与我。  相似文献   

4.
这么近的选材,这么明显的命题,我看八集电视连续剧《京九情》是带着几分冷静,带着几分苛严。可是,随着那隧道,随着那大桥,随着京九铁路吉赣段铁轨一段段向前延伸……我欣喜地看到,剧作家刘仁德、陈海萍在我国影视界推出了一部大工业题材的力作。可以说,这部作品跨跃了江西影视创作的第二个高度。  相似文献   

5.
何崇元与《环球时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球时报》影响越来越大,总编辑何崇元却很低调,能使得他同意接受我的采访,这着实让我自豪了一把。采访之前,关于他的资料零零散散,我总觉得有些仓促上阵,心里忐忑不安。刚到《环球时报》办公区,办公室的阴皎又对我说了句"我们何总很低调的,一般不接受采访",这时候。我心里的那种急促似乎又多了几份。见了面,没想到何崇元就是这样开场,"对不起,家里正装修,自己买材料,路上车多,让你久等了。"一句普通人的大实话,让我一下轻松起来。 1953年11月出生于湖南临澧柏枝乡敖山村的何崇元,六、七岁需要营养的时候碰上了自然灾害,那时的公共食堂对付六、七岁的儿童每餐就是一两米。每当食堂的铃声一响,他就去吃奶奶的二两米,奶奶吃他的一两米,他奶奶就是在那个年代逝去的。何祟元八岁半才上小学,脑子好像不笨,一直从小学念到高中,中  相似文献   

6.
奶奶今年90岁了,她有一个白色的软布小钱包,我小时候就发现她时常摆弄着看.奶奶舍得把家里的任何东西拿给我玩耍,唯独那个小钱包不行,至今我也没能细看过.多年来不管是她居住乡下老宅,还是随着我父母迁居县城楼房,总要随身携带着它.我曾多次试图索取这个小钱包,奶奶总会说:"给不得啊,这是我二哥留给我的念想."奶奶的念想,也就是我的二舅爷爷——抗日烈士付朝俊的遗物.  相似文献   

7.
各位南京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非常开心有这个机会能够在南京市跟各位朋友见面,我今天一大早进来,其实有点惊奇,因为我看到的很多的听众是爷爷奶奶,所以我就开始想,我今天所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呢,是不是能够合适大家的需求? 也许我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做一些调整,所以在我进入讲座之前我想了解一下,不管您是爷爷、奶奶或者是爸爸妈妈,您家里面有出生到六岁左右的,或者八岁的孩子请举手让我知道一下.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乖乖女。别人都这么说。每到星期天,我总是8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跳上自行车,随着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直奔奶奶家。大老远看到奶奶,便甜甜地喊:“奶奶、奶奶……”这时村里人便会对奶奶说:“瞧你这孙女多干净,嘴巴又甜,学习更是顶呱呱,你好福气哟。”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回家后,一刻也不闲着,又拉着爷爷一起去散步。一阵微风吹来,吹乱了我额上的几丝秀发。我眨巴着眼睛,认真地问爷爷:“以后我长大了,你还会领我来散步吗?”爷爷呵呵地笑了笑:“乖孙女啥时候想散步,爷爷都陪你。”“爷爷真好。”我娇声地说。“爷…  相似文献   

9.
袁勇 《浙江档案》2022,(11):64-65
<正>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大约三四千年前,在今天的金衢盆地曾经存在过一个称为姑蔑的部族,并有姑眜、姑妹、姑昧、姑末、姑篾等别称。龙游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春秋时期的姑蔑。姑蔑,在传世文献中始见于《春秋》。可能是由一个族群和部落而形成的方国,曾经留下了族群的文化痕迹,《逸周书·王会解》中有“於越纳姑妹珍,且瓯文蜃。”晋孔晁注:“於越,越也。姑蔑,国,后属越。”姑妹即姑蔑,瓯,指现在的温州。  相似文献   

10.
假如要我投票评选最佳电视广告片;我会投‘威力洗衣机’一票。明丽的山村,妈妈、奶奶在水边洗衣。奶奶费力地直起身来捶捶腰部,她们都很累很累了。一辆汽车从远方开来,传来了女儿的声音: “妈妈,我又梦见了村边的小溪,梦见了奶奶,梦见了你。(汽车进村了)我给你捎去一样好东西。’  相似文献   

11.
隔壁的西邻     
<正>小时候,奶奶严禁我到隔壁的西邻于家去玩儿。于家跟奶奶家就隔着一道院墙。对于小孩子,大人越是严禁你做的事儿,你对那件事便越发地心生了许多的好奇。我问奶奶为什么可以到六指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同志亲自书写的《萍矿工人报》报头,现在又重新与读者见面了。回想起这个报头的遭遇,令人悲喜交加。一九五五年九月,萍乡矿务局的全国人大代表郭清泗上北京开会。当时的萍矿工人报社代表萍矿工人的意愿,委托郭清泗同志带信给刘少奇同志,请少奇同志书写报头。会议期间,中间休息,在怀仁堂外的草坪上,少奇同志与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在一起交谈。郭清泗同志走拢去,拿出萍矿工人报社写的信,说明来意。少奇同志笑问毛泽东同志:萍矿工人报要我写刊头啦!”毛主席当即回答: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一家人     
这张全家福,录下的是普普通通的上海一家人。 中间端坐着的,是我的奶奶和爷爷的妹妹二姑奶奶。奶奶是一身浅色,而二姑奶奶的面料,看上去是传说中的香云衫。她们身后站立着的七个年轻人,是父亲和他的兄弟姐妹,还有他的大嫂。照片里没老四,那时已故。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他最小,排老七。  相似文献   

14.
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张照片是我和家人逛庙会时拍的。看到精巧别致的泥娃.“买两个。”我忙说。“这孩子,要说请。”奶奶忙打断了我的话。仔细观察这些泥娃娃觉得奶奶的话是有道理的,人们真正“请”的是那些泥娃娃所传达的美好寓意。  相似文献   

15.
春节前夕,高台县图书馆收到上海《图书馆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通知我馆推荐的高台三中白菊萍同学的《我熟悉的一个图书管理  相似文献   

16.
序──丰收的田野。金色的谷穗。一位老奶奶和一位小姑娘从远处走来。姑娘:奶奶,这谷穗真美,像金子一样。奶奶:是呵,象金子一样灿烂。孩子,你知道我们国徽上为什么会画有谷穗吗?姑娘:不知道。奶奶:这里有一段千古流芳的故事。姑娘:奶奶,请讲给我听吧。奶奶:那是1942年冬天,正是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宋庆龄奶奶在重庆寓所为董必武爷爷回延安举行饯行茶会。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奶奶也应邀出席了。那天,尽管北风呼啸,寒风凛冽,但屋子里,却温暖如春。桌上,摆着两串麦穗,映着彤红的炉火,金光闪亮,仿佛是一幅精美的油画。…  相似文献   

17.
撞“蛋”     
我小的时候,并不十分喜欢过年,原因是农村里拜年太麻烦,而且没有什么好处。通常,我叔家的孩子会先来我家拜年,他拎来的东西,我们不会打开吃,而是由我拎着送到我舅家去。然后,我姑家孩子拎来的东西,我再拎到我叔家去。这中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很早就发明了酒,因而也很早就有了关于酒的诗。就其早期作品来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诗经》中的《卷耳》和《湛露》。前者写一个贵族妇女因亲人出差远方,想到他在外面劳累不堪,自己心里又着急又难受,于是只好借酒浇愁:“我姑酌彼金星,维以不永怀。”──这是根据《毛诗》引的,在“三家诗”中“姑”字作“”,是多的意思。《毛诗》出现在“三家诗”之后,我想“局”字应比“姑”更接近该诗的原貌。由此看来,当时的妇女酒量相当大,所以她必须多酌,才能醉得不再想念亲人。后者据说是“天子宴请侯”之诗,其第一章为:“湛湛露斯…  相似文献   

19.
电视上一放火箭队的比赛,大家就都扎堆到电视机前了。奶奶一个人没人陪着觉得没意思,也坐到沙发上来凑热闹。奶奶是球盲,我只好耐心地给她解释,什么叫现场直播,就是电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爷爷     
爸爸的老家在黑龙江,家里有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和三个姑姑。爸爸和妈妈抗日战争期间就参加了革命,全国解放后他们从东北调进北京工作,那以后有了我和妹妹。1960年,近十年没有回过家的爸爸思乡之情益甚,无奈公务缠身,情急之下只好托人把爷爷、奶奶接到了北京。那年我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