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非常普遍。《红楼梦》之前的古典小说人物群像的特点是类型化的,而从《红楼梦》出现以后,“一切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曹雪芹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群像,形成了性格化的典型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它出现在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代乾隆时期,决非偶然。这时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开始了迅速走向崩溃的急剧转折,虽然外表上暂时还“赫赫扬扬”,但是“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围绕着土地高度集中问题的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围绕着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贵族统治与市民力量的矛盾,围绕着反对还是维护孔孟之  相似文献   

3.
称谓反映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称谓跟社会结构、政治背景、传统观念密切相关,也跟具体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之间的称谓情况能够反映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出于这一目的,我们调查了巨著《红楼梦》人物的称谓情况,并且进行整理和分析.《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所及荣宁二府人口四百多人,加上亲戚、同僚、朋友、熟人、街坊等府外人物,全书人物五百以上.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交际场合千变万化.作品写于18世纪40年代中期,作者曹雪芹、高鹗是旗籍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美丽聪慧而又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中谁是最称职的管理者?试从职场角度对王熙凤、薛宝钗和贾探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人本主义”新人的萌芽,林黛玉是飘逸着东方文化芬芳的“潇湘妃子,”而薛宝钗则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贵族淑女。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中宝、黛、钗这三个主要人物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寄托了他对“人本主义”人生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结构人物,也是旷世悲剧《红楼梦》中的一个给人欢乐的亮点人物,同时又是贾府兴衰盛败的见征人,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拓展了《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全剧的情节安排突出了一个奇字,在一些描摹风景的 词曲上着力雕琢,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说白上则一扫前期剧坛骈俪之弊,增加了生动形象的口语。但有些 地方显出过分雕饰的痕迹,而且全剧的主要线索与战争的背景结合不够紧密。  相似文献   

8.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是 4 7年出版解放后再版好几次的一本评论集 ,本文就其得失特别是与 5 0年代从政治学评红的时代潮流的关系问题作了评价 ,说明它既部分抵御了庸俗社会学 ,又不自觉受其影响 ,从而力求用新角度对该《人物论》作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9.
妙玉与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以“玉”为名的三个人物之一,他(她)们共同的思想品性是蔑视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中冥顽不化的顽石,所以都以“玉”名之。但妙玉对反抗封建社会所采取的方式是走向怪癖、遁入空门,这是作者所不同意的,因之她未成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而只是贾宝玉、林黛玉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名著《红楼梦》中人物语言及事件,较详细地剖析了怡红院的丫环———晴雯的性格特点,歌颂了晴雯勇敢叛逆的反抗精神,阐述了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人物的悲惨结局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妙玉与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以“玉”为名的三个人物之一,他(她)们共同的思想品性是蔑视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中冥顽不化的顽石,所以都以“玉”名之。但妙玉对反抗封建社会所采取的方式是走向怪癖、遁入空门,这是作所不同意的,因之她未成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而只是贾宝玉、林黛玉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巅峰性不仅表现在它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主题意蕴诸方面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至境,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无与伦比的"奇妙性",其最大的"奇妙"处不是别的,而是用一个人物"扛鼎"起红楼梦世界,这个人物就是林黛玉。《红楼梦》的轴心人物不是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而是林黛玉。作者特意赋予林黛玉许多奇特的禀赋,如"草"、"神女"、"玉石"、"花神"、"帝妃"、"玄珠";"报恩"、"情恋"、"乡愁"、"诗性"、"本真"等,使她成为一个全局化的"结构轴心",目的是要在整体上为其"为史作传"的新人学建设提供一个"一而统万"的"阿基米德点"。与之配套的是小说人物的"立体幻影互文结构",它保证了林黛玉"轴心论"的有效实施、贯彻。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新人学"范型的一次辉煌而壮丽的日出!她的神奇之光完全可以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美学人学"共契圆舞,交相辉映!她是中国的维纳斯、海伦和贝亚德丽齐;是中国近世人学拯救的人格化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3.
论《红楼梦》过场人物秦可卿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过场人物秦可卿形象的塑造,进行综合研究,那就是以 物自身在人际关系中的言谈举止具象为骨架,形成形象的客观属性,即自在客体刻划层镒,又以周围人物的观察评价为血肉,揭示人夫物身上的形象投影,即实践客体刻划层次,又以幻域鬼魂表象与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勾联环互联系,使整体形象不断深化升华,即认识客体刻划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结合便整合为人物各层次有机结构形象整体。  相似文献   

14.
虽然未读完《红楼梦》,但对这本书有了初步的感觉。这本书里的女性角色极多。李纨李纨是贾府寡居的少奶奶,也是《红楼梦》中最有母性特点的角色,她性格温柔且宽容忍让;她对生子贾兰爱护有加且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非常有家庭观念。她与大观园的姐妹和睦相处,时时关照,组织“海棠诗社”时,她不但支持,而且自我推荐“掌坛”;她踏实本分,不搬弄是非。如果她生活在现代,一定要抓住自己的幸福,否则会被埋没于无尽的悲剧中。  相似文献   

15.
人物美是作家的共同追求。《红楼梦》之成为不朽的文学名著,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曹雪芹借助映衬、对比等艺术手法,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对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的本质进行了无情批判,对以“人欲”为核心的民主思想做了大胆肯定,实现了文本人物交相辉映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女性为主的女子世界,书中的男人形象基本上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不肖之徒,这是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思想的体现,也是《红楼梦》一书问世后,屦遭封建正统势力封杀、禁止、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新时代,以至于出现专门研究这部作品的“红学”。里面的人物成为历代学者争先研究的对象,王熙凤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人物,她心思缜密,快人快语,刻薄嫉妒,具有一种世俗意味。她文化素养低,甚至被人认为大字不识。本文对比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可以得知,曹雪芹笔下的凤姐认字;高鹗笔下的凤姐目不识丁。前后出现明显矛盾,是续书者的失误。  相似文献   

18.
王熙凤是红楼中的女强人形象 ,但她的所作所为却表现出了一种变态心理 ,探究原因发现封建的特权家庭培养了她的性格 ,又压抑了她 ;特殊的生活经历成就了她的性格 ,也纵容了她。这些造成了她敏感、多疑、嫉妒、狠毒、冷酷、报复等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的人物中,作者最憎恶的是哪些?憎恶他们的原因是什么?他的看法和我们今天的看法有哪些差距?说明了什么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曹雪芹的生活态度和美学思想.一般地说,他对那些“皮肤滥淫之蠢物” 的“须眉浊物”——如赦、珍、蓉、琏乃至贾环之流——及“嫁了男人,比男人更可杀” 的女人——如邢夫人、王善保家的、赵姨娘之流——都是憎恶或没有好感的.我们说,《红楼梦》里的人物,好人为必全好、坏人未必全坏,是指其中最主要人物尤其是“好人”方面而言,它有着相对的性质.具体到某些“坏人”身上则并不完全适合.例如贾赦、“邢夫人及赵姨娘、贾环这样人物,就找不出“好”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20.
彭冬花  蒋东玲 《文教资料》2007,(20):126-127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丰富多彩。作者曹雪芹将自己对服饰方面的独特研究充分表现在小说人物身上,并频繁再现在人物的头饰、款式、衣料、纹样、颜色等方面,既鲜活了人物性格,又展示了中国服饰文化,包罗万象、美妙绝伦、艳丽多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