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有些中小学校的科研工作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科研与学校的办学治校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相脱节,科研与工作“两张皮”;二是科研神秘化,很多教师认为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科研工作不能够搞大众化;三是将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写论文,理论与实践脱离;四是课题研究无序、缺乏规范;五是有些学校对科研课题“立而不研”,以致科研成了学校的门面工程和领导作秀的道具。中小学教育科研究竟应该怎样定位,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引领教师参加教育研究,推动“科研兴校”,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课改,呼唤研究型教师和研究型学校的涌现,中小学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是急需探讨的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改革经验,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1.树理念,正确定位教科研。 学校领导必须真正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树立科研兴校(教)理念,彻底澄清和消除教科研无用论、教科研神秘论及教科研“短期效益”论等错误认识,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确定为教科研的起点,着眼应用,立足实践,关键在创新,提高学校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教科研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课堂是教科研的主阵地”等观念,  相似文献   

4.
科研,是一些学校“打造”学校“品牌”的一条谋略,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些中小学搞教育科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更多地是把教育科研视为打造学校品牌,树立学校形象的一条谋略。他们把兴趣和精力用于课题申报,若课题申报获准立项,  相似文献   

5.
杨敏 《江苏教育》2013,(11):60-60
在长期的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实践中,笔者发现要把科研工作落实到每个教师的行动之中,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并且能够享受到教育科研的成就感,并非易事。作为学校,必须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才能使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教师队伍素养提升的重要推手,迎来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9S):I0001-I0001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邯山小学于2001年正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研究”为题,努力做到“四个结合”,达到“四个形成”:即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形成健康课堂;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形成健康班级;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健康家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形成健康科研。积极探索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逐步形成以科研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学校被评为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和区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校。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中小学教科研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一头热、两张皮。学校领导把教育科研视为打造学校 “品牌”,树立学校“形象”的一条谋略,校长亲自带头负责各 级各类课题的研究任务,但他们把兴趣和精力主要用于课题 申报,邀请众多教育“名人”来校讲学或参加课题论证或进行 课题鉴定,大多数一线教师无动于衷,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穿新鞋走老路,把教科研作为额外负担。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当前普遍存在的教学、科研“两张皮”以及“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以学校制浆造纸工艺、装备和自动化3个专业为研究试点,规划并实施了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两队合一”的创新教育模式试验活动,探索了使“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重点阐述了试验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共识,科研热也逐步在校园升温。于是,这个课题,那个实验在学校遍地开花,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外,忙于在课题、实验间穿梭,一会儿研讨,一会儿论文。于是,学校又有了新的经验一一轰轰烈烈地进行教育科研。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回顾所谓的课题、实验时,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除了一个课题、实验的牌子,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这是笔者多年来在教育科研与管理中的深刻体会。在将近3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无论是在哪所学校,每到一处,笔者总是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尤其是担任学校一把手以来.笔者更是把教育科研置于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积极主动地带领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的探讨与评价,脚踏实地地搞教研活动,认认真真地搞课题研究;坚持做到“科研服务”、“科研指导”、“科研引领”,促使广大教师在教科研中逐步成长,促进学校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蓬勃开展,带来了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然而,随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全面实现教育科研目标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口号膨胀和理论泡沫共同制造了教育的“虚假繁荣”现象。科研目的不正确,不少中小学教师尽管在热情地“搞科研”,然而兴趣却不在研究上,“搞科研”并非出于学术性目的,而似乎是他们为满足某种需要的必然选择。于是出现研究课题选择的偏颇,偏重理论性课题,还有就是研究过程的随意性。由于认识、机制、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例如有些学校的教育科研只追求成果,而有悖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素质之初衷,走上了形式主义的轨道,影响了“科研兴校”的声誉。而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导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偏低,已无法适应21世纪教育现代化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要求,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93-F0003
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如何从“知识的传授者”“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融教学、管理、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角色,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大连市沙河口区在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十一五”期间,在以校为单位的集体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师个人小课题”的研究,力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教育科研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笔者承担了河北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尊重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实践研究”。为了有效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实验学校采用了研训一体化的策略。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实验学校教师在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让教师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在子课题研究过程中,组织实验学校教师进行学习、研讨和交流,不断地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研究素质,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作为课程实施的内在要求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基于学校、基于教师、基于实践的校本科研和校本教研引起广泛关注。而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教育科研走向校本、回归实践的重要基石。过程管理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难点,各级教科研部门虽然采取很多措施和策略,但问题仍很突出:关注立项而不关注研究,重视评奖而不重视实效,工作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校教科研工作中。要克服这些问题,使教育科研真正走向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回归教学的“田野”,学校教科室应该在科研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所学校的发展,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个最关键也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那便是教师。可以这么说,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也才会快速地发展。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始终围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不断采用“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用科研成果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科研兴校”的浪潮席卷而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不由自主地投身于科研的洪流之中。而随着与教育科研的亲密接触,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既是一所学校永葆活力的源泉,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阶梯。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园就逐步建立起以园领导为龙头、骨干教师为支柱的网络化科研管理模式,并先后完成了两个太仓市级“九五”立项课题、三个苏州市级“十五”立项课题、一个省级教研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滚动课题“构建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幼儿艺术教育课程的研究”。回首徜徉在科研四季…  相似文献   

17.
我们“实验学校”创业起始,把“四科育人”即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育子、科研成才列入重要的办学思想.就是要在学校中全面开展创新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追问与沉思     
张华 《四川教育》2004,(10):15-15
教师科研神秘吗?不神秘。李镇西是广大读者熟悉的由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专家。他的教育科研道路表明:学习、工作、思考是三大法宝。他坦言,他从事的科研并未经“立项”,更未去争取哪一级鉴定。他认为:对优秀教育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也是一种类型的教育科研;工作并思考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停地理解、运用、体验、反思、总结并自然而然地表达,这就是教育科研。陈明华也是位一线教师,他捕捉课题极强的洞察力和透彻的分析力,使他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频频见诸于报刊。这次讨论,他把思维的触角由个人体验延伸到相关因素的研究,提出:要使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应当从“燃烧激情”、“激发自由”和“拯救阅读”三个方面有所作为,调动教师开展科研的内在需求。自身要有动力,这是他的经验之谈。顾颉老师长期在教科所工作,经常组织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熟悉面上的情况。他把教师科研的话题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来谈论,认为参加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阐述了教师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从帮助教师选择课题、运用方法和思想自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张华这位高校青年学者,研究教育教学执著得近乎痴迷。他发现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一些匪夷所思的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不是为了验证某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而是研究发生在学校里的教育问题;不是研究某种理论假设,而是研究现实的教育问题;不是将教育与研究搞成两张皮,而是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研究。因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更应该是低坡度、低层次的研究,应结合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草根性是一线教师科研工作的突出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科研兴校”、“教师即研究者”等观念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要求中小学教师也应该成为直接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但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学教育科研还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上,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效益还十分低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不少中小学教师缺乏从事教育科研的素质和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