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要求价值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师德建设中最难的问题。认为,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应根据师德认识、内涵认识、实践和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的主要内容,努力建构互动式师德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构建适应高校发展的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要求价值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师德建设中最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应根据师德认识、内涵认识、实践和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的主要内容,努力构建互动式师德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的立教之本,高校的师德建设途径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本文分析了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从师德建设观、分层建设、建设的价值和利益主体以及有效的机制建立等四个方面,探讨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师德师风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师德中存在敬业精神欠缺、价值标准模糊,师表意识淡薄、人格影响弱化,师生关系疏远、只教书不育人等现象。因此,理顺师德领导体制、强化校园大环境的渲染和建设,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塑造,完善师德评价监督机制,建立师德激励约束机制,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师德师风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师德中存在敬业精神欠缺、价值标准模糊,师表意识淡薄、人格影响弱化,师生关系疏远、只教书不育人等现象.因此,理顺师德领导体制、强化校园大环境的渲染和建设,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塑造,完善师德评价监督机制,建立师德激励约束机制,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开大会、听报告"以及泛政治化、泛道德化和运动化的师德建设,脱离教师实际生活和真实教育场景,很难引起教师内心的共鸣。师德建设必须回到教师立场,回归教育本真。作为师德建设重要路径的师德培训,应当遵循教师职业发展与道德发展的规律,聚焦课程建设,整体架构,常态实施。师德培训课程必须着眼于教师的"关系圈",植根于开放的、真实的教育现场中,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价值澄清为指向,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互动式培训模式,凸显教师的"主体性",使师德培训从"模化"走向"鲜活",从"培训"走向"研修",从"外加"走向"内生"。坚持从"人"出发,从"人"的现实关系和发展需求出发。师德培训课程实施,将推动师德建设从"理想"回归"现实",进而推动师德从"现实"再向"理想"进发。  相似文献   

7.
论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强固师德建设的思想基础,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和肾迫性的认识;其次要建立师德建设的机制体系,包括建立领导机制、强化教育机制、重视培养机制、优化考评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再次要落实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师德建设价值不仅是道德的工具性价值,更是实现教师主体发展的基础,以人的发展为本,应该是师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本文认为应正视师德建设价值“自我保存功能“,呼唤师德价值的主体意识,批判师德价值的工具价值,并促使更新传统的师德建设观念.  相似文献   

9.
侯彦杰  杜凯 《成人教育》2011,(6):99-100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的师德现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道德认识上存在片面化;教师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教书与育人分离化、缺乏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文章通过对这些表现的分析,指出要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优化师德建设环境、健全师德建设机制、拓宽业务培训内容和途径以及加强教师心理引导等方面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建设体系逐渐完善,整体表现良好,涌现出了不少先进典型。但由于高校教师自身认识不足,又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师德师风行为失范、教育方式比较单一、考评机制尚待完善等现实问题。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有利于解决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从工作机制、培训力度、考评制度、监督执行四个方面,探寻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完善其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阐述加强师德修养必要性,探讨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德性伦理是一种关注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立足于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并以实现主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道德。德性伦理要求校长成为德性领导,校长德性领导应注重在真正的"人的意义世界"中展开其领导行为;要慎用权力、以德服人,重视道德领导的价值;应成为学习型领导者,并自觉提升自身领导力。  相似文献   

1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与使命。高校教师对自身身份认知的偏差成为其立德树人的困境根源。破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困境,高校教师既要正确认识自身身份公务性与专业性并存的特点,也要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推进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可以从促进立德树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融合,构筑提高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认知的法治基础,构建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协调机制,推动教师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是新世纪各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教师专业化,包含了专业知能和专业服务精神即师德两大方面.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最本质的体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灵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理想和诚信建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这既需要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师长的无私援助.湘南学院关工委在8年来的科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五老"的积极作用,实行三个"双管齐下",即前沿教学和二线督学双管齐下、心理咨询和心音传播双管齐下、课题研究和应需催化双管齐下,对构建大学生理想诚信建设的...  相似文献   

16.
吴晓静 《高教论坛》2014,(10):74-76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具有实践取向,实践中渗透德性需求,德性培养活动中凸显智慧目标,然而当前教育实践在技术理性的困境中愈陷愈深。麦金太尔的德性实践观为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实践智慧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应用型高校育人保障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论和谐语境中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文素质的本质是达成和谐的智慧,即达成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一种内在品质。虽然人文知识是造就人文素质不可缺少的材料,而培养人文素质还要从增进和谐入手,培养审美情趣、营造关怀的环境、增强教师的表率作用和加强师生交流,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德性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其养成对教师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教师德性的理解来阐释教师德性养成的意义,并提出德性养成的途径,希望有助于更好的促进教师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坚持以德治教,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思想,是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本从专业课教师应具有的德育品质,即爱生之心,育生之德,导生之行,教生之能四个方面,讨论了教师德育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突出。知识的转型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质量。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教师价值的体现息息相关。教师的价值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价值的核心,科学文化素质是教师价值的基础,情感因素则是教师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