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以来,贫困生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虽可以解决物质之需,但不能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和能力等方面的贫困问题。高校要以经济资助为起点,以心理扶持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不断创新贫困生资助模式,从而提高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资助效益。  相似文献   

2.
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我国高校资助育人的发展历程,分析高校各具特色的资助育人模式对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南华大学积极探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经济资助为基础、制度建设为支撑、文化培育为保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四基点”多维资助育人模式.对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内涵的深化,对完善我国高校的资助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资助工作体系日臻完善,已经能保障高校学生安心求学。随着高校学生受助需求多样性增强,发展性需求明显显现,高校的资助工作已经步入从保障性资助转变为精准资助和发展性资助的过渡阶段,这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调研,探索"发展性资助"模式构建,扎实推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发展"上的精准帮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构筑个体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4.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可以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困难学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的管理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也应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资助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精准性,将资助和育人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借助现代手段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解决困难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高校资助体系在资助与育人结合上,特别是促进受助学生自身发展上出现瓶颈。这种情况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发展型资助并非是对现有资助模式的完全颠覆,而是对其发展和创新。它是在继承、落实资助政策的过程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育人为灵魂,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它在相关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中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将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帮扶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人施助,励志育人"。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正面临着从以资助规模扩张、加大资金投入为主的外延式资助向以资助质量提升、强调资助育人效果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全程式多样化"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强调根据高校贫困生在大学期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结合国家新资助政策的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资助育人工作,强调资助育人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多样性,以期达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引入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提高困难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培养积极人格特质;有利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实现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真正实现"心理脱贫",达到"扶志""扶智"的目的,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高校应在保障性基础资助的同时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在个性化发展资助的同时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助力学生储备"心理资本"。通过建立并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库,提升学生工作团队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重视落实在学生中从问题取向转化为发展取向的心理咨询模式,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理论指导,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政策宣传和育人模式上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从以经济帮扶为基础、以精神引领为支撑、以心理关爱为保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四个方面阐释了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以期为解决当前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今,伴随高校行政体制改革,高校资助的主要职能应由公共管理转向公共服务,及时对学生的各种需求做出反映,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为受助者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纽带服务.在新公共服务理念的指导下,纽带作用的发挥应从资助理念的提升、参与式资助模式的构建及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发展性资助是以全体学生为资助对象、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资助模式。发展性资助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更适应高校改革的新趋势,已成为高校资助体系建设的新方向。探索大学生发展性资助的途径,是实施大学生发展性资助工作的前提和支撑。大学生发展性资助的途径探索,包括健全品德培养方式、拓展学业激励形式、强化身心健康资助和完善创新创业资助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的特困生资助工作大都是依据地方开具的各类证明材料,从定性的角度进行认证和审批。资助的公正性、准确性、时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校园大数据的高校精准资助模式。首先,分析学生学习、生活、消费等海量信息,挖掘特困生行为的特征;其次,以此为判据,完成受资助学生的行为监督和未受资助学生的认定推荐。所提出的资助模式结合了主观和客观、定性与定量资助模式,为科学合理地配置高校有限的资助资源,灵活准确地调整特困生动态,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经济困难生在高校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困难生作为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与学校的广泛关注。目前,济南大学已经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绿色通道、辅导员家访"为核心的资助体系。多措并举资助体系的构建,有效缓解了困难生的经济压力,但是在该资助体系中仅有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为有偿资助,其他为无偿资助,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无偿资助模式影响下产生"等、靠、要"等消极思想,不利于高校育人工作的推进。倡导资助模式改革,由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变迫在眉睫。本文以济南大学资助体系为例,针对无偿资助存在的弊端及有偿资助的优势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资助体系是以渐进方式逐步建立健全的,整个过程符合渐进决策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从资助内容、资助主体、资助对象、资助力度、资助机构以及资助方式六个方面可以充分展现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渐进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地方民族院校结合国家资助政策形成了包括"奖、助、贷、勤、补"为主的多种资助方式的体系,对地方民族院校学生资助模式的分析,有利于完善甚至转变当前的资助体系,以适应当前高校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本文从认定、资助方式、资助工作管理等方面分析特点,从资助工作的理念、资助形式的转变等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贫困学生是高校教育不容忽视的群体。因此,中国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必须根据高校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每一个在校学生的教育质量,使高校的贫困生能够在智力、品德、人格塑造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从中国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价值实现的困境及其成因,以期对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贫困生个体系统、学校系统、政府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交互作用,共同决定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绩效,由此形成了一个绩效循环圈.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指标涉及个人--行为、个人--结果、组织--行为、组织--结果四个维度,根据这四个维度可以发展出贫困生资助绩效的三级指标体系.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评估可以分为人本模式、组织视角、项目视角和综合评估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教育全过程,推动形成"三全育人"。高校大学生资助不仅要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承担着育人任务。资助育人作为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必须协同推进。当前,高校资助育人领域不同程度存在资助业务与资助育人脱节、资助育人平台搭建滞后、资助育人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制约着资助育人整体效能提升。将自主业务与资助育人相融合、搭建资助育人线上线下平台、基于受助学生特点创新育人模式,成为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校传统的资助模式是单纯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为其在校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保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重在提供“扶困”的保障性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矛盾由学生资助资源配置能否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存需求转变为能否满足其全面发展需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在经济上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保障,更要转变资助资源配置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改革资助工作机制,促进资助资源的创新发展,加强资助队伍建设,增加资助资源投入。通过开发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发展型资源,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信心、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焦中宁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1):69-77+99-100
从文献研究视角揭示资助育人政策初衷与现实背离的表现及成因,有利于厘清资助育人政策设计与运行机制障碍,为政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资助育人政策缘起于资助育人的效应事实及影响差异,提升人力资本及促进全面发展成为政策初衷。传统资助政策绩效评价导向偏误导致了资助育人体制约束,从资助主体体验视角审视资助育人实践结果,执行效果偏差意味着资助育人实践面临困境。短期上,资助工作程序优化和科技赋能可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根本上,资助工作模式创新和资助育人成效评价成为资助育人实践困境突破的转型路向。资助育人问题研究可以拓展理论基础,重新界定资助育人成效标准,构建资助育人实现机制,从提高政策设计与执行契合度上探索资助育人成效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0.
非贫困生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的参与,可以减少"伪贫困生"的出现,可以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动态,是全员参与资助模式的应有之意,有利于全过程资助模式的顺利实施,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