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淦林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开设并主讲《马列著作选读》《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专题》《中国新闻史研究》《新闻史论著阅读与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等多门课程,并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带教过30多位硕士生或博士生,为中国新闻教育事  相似文献   

2.
高皓亮  靳赫 《青年记者》2010,(16):45-46
1815年创刊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史发展的第一页,而1834年1月发表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的《新闻纸略论》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拉开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没有新闻。”这是80年代中期,一位学者对刚刚开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白润生说的。十几年过去了,当白润生数十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和《民族报刊研究文集》面世以后,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评价道:“在中国新闻史学界独辟蹊径,成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家’。”有人称白润生“在中国新闻史界第一次树起了系统化的、全面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旗”。他在自己的那方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5):19-25
2015年中国的新闻史研究仍延续了往年新闻史研究的总体态势,主要集中在报刊个案研究、著名新闻史人物个案研究领域,但亦有两个新的生长点值得关注:一是配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关于抗战时期新闻宣传事业的相关研究,出现一个小高潮;二是研究视角自觉转换,从传者本位转向受众本位,阅读史研究成为本年度新闻史研究的一个亮点。新闻史研究者在方法和理论视野上有了更为自觉的审视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1927年11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了。这被公认为是我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研究由零碎的探索阶段走上了系统化研究的道路,成为在很长时间里无人超越的高峰。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问世;稍后,由他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攀上了新的高峰。两座学术高峰的耸立,熔铸着几代学人特别是戈公振和方汉奇两位巨擘的智慧和艰辛。 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几乎是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同步起始的。最早的文章应是英国传教士马…  相似文献   

6.
关于本科新闻史教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 《新闻界》2006,(4):122-123
从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和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中增设报学系开始算起,中国的新闻研究和新闻教育已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最早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专著是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对外国新闻史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今天,中国很多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学生所使用的新闻史教材主要有下列几种:高等教育出版社:丁淦林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的《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和《中国新闻传播史》…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有两本山峰之作,一本是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另一本则是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前者虽不是第一本新闻史著作,却是新闻史研究的第一次重大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新闻史走上整体的、系统的研究轨道,后者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中国新闻通史著作,被誉为中国新闻史学成果的集大成者。篇幅之宏大、材料之厚实、内容之丰富、方面之细致、建构之完整,在同类著作中达到先进水平,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最新重大突破。 正如河有源头,细流不涓,才能成浩荡之势,中园新闻史研究这条大河,…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中强化"本体意识"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全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宁树藩先生在题为《新闻史研究的前瞻》的发言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曾引发学界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与特性的讨论与反思;2007年3月,《新闻大学》(春季号)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专栏,五篇讨论稿中有三篇又不约而同地论述到了中国新闻史特性和本体论的问题。宁先生看到《新闻大学》的讨论,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很乐意把他新近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借此讨论而公之于众,以便和全国同行共享。宁老师的观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亲笔所撰的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回顾,这既是他本人研究心路的记录,也可以作为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的简短历史过程看;另一部分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大学》编辑部委托博士研究生郭丽华对宁先生所作的访谈。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刊载如下,以供同仁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史学术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倒"四人帮"以后,百废俱兴.新闻史这个向来冷落的学科,也开始热闹起来.仅过了短短的五年,新闻史的科研和教育就取得了较大成绩,超过文革前十七年.就已出版和将出版的教科书、资料汇集来说,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刊史话》、《中国现代新闻史资料选辑》,暨南大学、广西大学、中央广播学院合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央广播学院的《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中国广播史料选辑》,复旦大学新闻系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了进一步修订,《中国新闻史稿》即将撰写  相似文献   

10.
霍福红 《青年记者》2012,(18):106-107
我国学者对新闻史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历史学的年代划分进行断代史的逐期研究的.中国的新闻事业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而新闻史的研究则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在《上海闲话》一书内出版的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报刊史著作;1924年在美国纽约用英文出版的王英斌的《中国报刊的兴起》是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报业发展过程的新闻史著作;1927年9月在上海出版的蒋国珍的《中国新闻发达史》,是我国第一本通史型的新闻史著作;而同年11月在上海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则代表了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曾多次再版并有外文译本,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新闻通史研究的一个突破──评张昆的《简明世界新闻通史》胡武传统的新闻学研究,一般划分为新闻史、新闻理论及新闻业务三大领域。而新闻史又被解析为中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两大部门。历来这种中外分开研究新闻史的格局,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割...  相似文献   

12.
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起步,但后人对其学术价值、创新之处以及写作缘由等都很少论及。本文认为该书结合自身经历,叙议结合,论从史出,带有口述史特点,并开创了运用社会史范式研究中国新闻史的先河。以此为契机,重新认识和评价民国时期新闻史研究,对于当前中国新闻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史学史》是目前中国新闻史学史领域的最新成果,可称了解中国新闻史近百年来学术图景和发展进路的一部力作.本文从选题依据、叙事结构、观点创新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评介,该书的研究问题源于中国新闻史学科的现实性困惑,采用纵横交织的复线结构展开史学史叙事,通过提炼特征和刻画细节呈现出知识增量.该书为中国新闻史研究提供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第一篇新闻学专文到底何时刊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登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新闻纸略论》,是近代中文报刊刊登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对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关它的发表时间,却说法不一。其一:1833年12月《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第2版)第48~49页指出  相似文献   

15.
1927年11月戈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了,这被公认为是我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由零碎的探索阶段走上了系统化研究的道路,成为在很长时间里无人超越的高峰,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问世,稍后,由他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攀上了新的高峰,两座学术高峰的耸立,熔铸着几代学人特别是戈公振和方汉奇两位巨擘的智慧和艰辛。  相似文献   

16.
孟庆鸿 《新闻记者》2002,3(1):54-57
我在2001年第9期《新闻记者》上读到白子超先生的《中国当代新闻史的缺憾》(以下简称《缺憾》)一文 ,文章指出了近20年中国当代新闻史撰写中的一些缺失。在缺少争鸣与探讨的新闻界 ,这样的文章很少读到 ,我仔细拜读 ,收益颇多 ,但对于文中的观点并不完全同意 ,下面逐一论述。晚报的客观历史地位《缺憾》一文主要是以晚报作为个案剖析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中的不足的 ,认为在当代新闻史的研究中对晚报的研究不够 ,在著述时应增加相应篇幅。我也认为对晚报的研究应予重视 ,但重视到什么程度 ,则有异议。在建国以来形成的新闻体制中 ,新…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1,(6)
上海交通大学谢金文教授所著《中国新闻史纲要》今年六月出版。该书注重新。一是新材料,融入新闻史研究的新发现,内容延伸至2010年,并注重对规律和启示的探讨。二是新观点,融入新闻史研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史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1992年6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会议期间,举行了三次大型学术报告会。先后有40多人次作了专题发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对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主持这次会议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在题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报告中,全面回顾了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发表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他说,中国新闻史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27年到1949年,是其奠基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先后出版的各种类型的中国新闻史著作不下50种。其中,戈公振的  相似文献   

19.
<正>尹韵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中国新闻年鉴》社长,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副主编,国家社科规划办新闻传播学科组评审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研究员和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领域为新闻史和新闻理论,专著有《孙权传》、《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昨天与今天——历史学新闻学论文集》、《尹韵公纵论三国》等,合著《西北采访万里行》。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花枝春满、蝶舞蜂喧"(见方汉奇:《报史与报人》,第38页,新华出版社,1991年),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在蒸蒸日上的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却留有一块"蛮荒"之地——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如今,白润生先生主持的"十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少数民族语文的新闻事业研究》的最终成果《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上下册)问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