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婚姻关系而言,宣告死亡并不实质消灭失踪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其目的在于赋予配偶再婚的权利。在法院作出死亡宣告后,配偶已再婚的,失踪人可再婚;配偶未再婚的,失踪人径直再婚将构成重婚。后婚当事人均为善意的,后婚应受保护;均属恶意的,后婚构成重婚。失踪人的配偶主观若属恶意,其后婚构成重婚,后婚无效;失踪人的配偶若属善意,而后婚配偶为恶意的,失踪人不得主张消灭后婚、复活前婚,但失踪人的(原)配偶(即后婚配偶的配偶)得以后婚配偶重婚为由而诉请法院判决离婚。  相似文献   

2.
宣告死亡和遗嘱继承是关于死亡的两种法律制度。如果法院依法宣告死亡后,失踪人在生存地立下遗嘱后,在法院撤消宣告死亡前自然死亡;依据现行法律,二者的法律效果会产生冲突。本文首先界定宣告死亡效力的地域性,然后根据遗嘱的内容分别确定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工农业生产在大跃进,生产力飞速发展着,今年钢铁产量将达1070万吨,比去年增加一倍,粮食生产将达6000—7000亿斤,比去年增加6O—90%。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是全国农村不久将实现人民公社化,在大跃进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形势要求我们重新考察过去的某些理论结论。这里我只想考察一下关于生产力方面的一些问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的一条国际交通要道,更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传送通道。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到底居于何处,就此各地掀起了一场强劲的争夺战。以丝绸之路"起点"为论述对象,通过对各城市争做"起点"缘由的梳理,分析出这种争夺战背后的经济诉求。提出了对丝绸之路具体出发处的思考,给长安(今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又提供了一条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宣告死亡旨在解决因失踪人生死不明而引起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不确定问题,重在保护被宣告死亡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需要综合评价,不能囿于申请人顺序(以配偶为必经第一顺序人)而侵害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当然亦不能藐视法律法规之权威。被宣告死亡人符合《民法通则》宣告死亡条件的,应当按照法定顺序提请,但后位顺序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前位利害关系人有不法目的或明显有不法目的时,应剥夺其顺位利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师范性”的一些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师范性”的一些认识问题张奠宙面向21世纪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研究计划,已经启动了。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事。多年来,关于“师范性”的议论一直没有停过,对它的含义也一直模糊不清。本文试图就“师范性”的若干认识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一、高等师范教育的一个目...  相似文献   

7.
罗时健 《数学教学》2005,(2):22-23,49
求“取值范围”问题,是中学数学中最为常见的题型之一,解题思想方法几乎包罗万象,综合性强,故也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之一,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包括一些书刊上发表的解法),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对此,笔者拟借方寸之篇幅,谈一些浅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学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刊登了吴树青等同志的三篇关于“过渡时期”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见解各异,均有独到之处,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断言,“过渡时期”的思想“首先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来的”,是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后提出来的。根据我所接触的有限材料,我认为,这个断语是不符合事实的。首先从马、恩的原著看。恩格斯在一八四七年六月九日所起草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就已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思想。他写道: “第十五个问题:你们准备一下子就以财产公有来代替现在的社会制度吗? 答:我们并不是这样想的。群众的发展是不能命令的。它受到群众所处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薛涛的作品一直以精巧的语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而备受儿童读者的喜爱。但与此同时,其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也因审美对象和读者群体的特殊性,而鲜被人关注。论文在对薛涛作品中的死亡线索逐一梳理后,发现作家正是通过构建一个个饱含哲思和人文情怀的故事,消除了儿童对死亡的恐惧感与神秘感,让死亡的生命在其笔下达到了“虽死犹生”的效果。因此,薛涛小说中的死亡话题是一个极具价值而且不容回避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占有人以所有权转移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将该 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如果受让人在受让该财产时不知道转让人无权处分其转让的财产, 即可依法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尚未建立完整的善意 取得制度,实现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权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提出了句子的“几种附属成分”,即独立成分——插入语、评论性状语、关联性状语和解释性状语。反复学习《提要》,《“提要”解说》(倪宝元、田小琳主编、北京市语言学会实用语言研究小组编写。以下简称《解说》)和《“提要”问答》(田小琳、庄文中、黄成稳,熊江平撰写,以下简称《问答》),感到关于这部分内容,有些问题需要提出来,请大家讨论,同时也略陈我们粗疏的见解以求教于诸位同志.  相似文献   

13.
14.
俞斌 《宁夏教育》2009,(3):44-45
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也好,教育科研人员也好,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而争论之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困惑。这一现象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表现得极为强烈,特别是在一些全区或全国性的大型教学研究活动中反应尤为激烈。主要表现为,一线教师与以某些课改专家为代表的一部分教育科研人员对课堂教学评价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关于“减负”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是当前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 ,教育部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各学校都在认真学习和贯彻。为了避免工作的表面性、片面性 ,在此 ,笔者谈谈对“减负”的一些思考。一对学生过重负担的认识学生负担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和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所应承担的全部任务与责任。做为学生 ,他们不能没有学习的任务与责任 ,因此也就不能没有负担。但是 ,中小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 ,其身心所能承载的任务与责任是有限度的 ,超过了一…  相似文献   

16.
孙芳 《高教研究》2004,20(3):56-59
“大学语文”是高校针对非文学专业学生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1978年,在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倡导下,全国高校开始开设“大学语文”,目的有四点:一,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7.
“减负”是教育督导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通过专项督导、“飞行”督查、调研评估,建立“督导通报”制度,“减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仍未得  相似文献   

18.
朱毅岩 《教育文汇》2005,(11):17-18
近几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一些学校相继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公开课”,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竞赛课种种。执教这类课的大多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也有教龄不太长甚至是才从教一两年的青年教师。笔者所在的县城小学也经常开展此类活动。参加校内、校外的听课、评课活动多了,我就有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继承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对被撤销死亡宣告人的继承权,既应坚持法律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又应贯彻公平原则,兼顾各方利益,予以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20.
自然人在很长时间内下落不明,其在住所地的民事法律关系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为了保护自然人和相对人的法律利益,使社会秩序不因自然人下落不明而混乱。我国民法确立了宣告死亡制度。其中包括宣告死亡的申请条件、程序、法律后果及宣告死亡的撤销等。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于宣告死亡人异地结婚的法律效力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被宣告死亡人与生存配偶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本文即对宣告死亡人异地结婚的效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