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又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科学地实现转移,也就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农民富裕问题的核心。因此,在转移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对别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所借鉴,以便科学地研究与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农民现代化的过程。在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制度问题。农民现代化是消解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必要途径。农民现代化的最高目标是使农民向本质回归,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认识偏差主要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一是将中国的农民问题混淆为小资产阶级问题;二是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分为反帝的民族革命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指土地革命)前后相继的两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施辉 《历史学习》2002,(2):29-30
由《中学历史报》编辑部编辑的《新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单元练习与综合测试》一书中有这么一题: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D.农民反帝爱国运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义和团运动到底反不反封建的认定上。但是,新旧版教材没有明确认可义和团运动反封建这一说法。姑且不论教材是无意疏忽,还是有意回避,也不谈这个问题有多高深的学术价值,义和团运动到底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宗教改革是德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变革运动,它引起了德意志普及性国民教育运动的兴起、民族主义的兴起,对德意志民族的教育观、职业观等,以及德国的工业现代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在大国崛起中,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好其时代特征,总结、借鉴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体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证。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社会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都离不开农村土地经济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农业现代化。制定正确的农村土地经济政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保证,而且也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经济问题,是社会科学中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作为生产者,其有效的生产能力主要不是取决于人口或劳动力的数量,而是取决于人口质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群体,有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全世界每6个人中,有一个是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中国大战略的意义大战略是大国的必需品,也是只有大国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过去500年,现代化的发育、兴起、发展、扩散进而成为全世界的普遍现象与趋势,大国扮演了重要角色和主导力量。现代化本质上还是大国竞争,大国的兴衰始终伴随着大国相互竞争的现代化过程,对世界上人口规模大、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大国而言,凡是那些开放的、对现代化挑战做出积极响应的、实施进取型大国战略的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强国。反之,那些封闭的、对现代化做出被动响应的、实施保守型大国战略的国家迅速衰落,成为弱国。有鉴于此,中国在迅速崛起的现代化过…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深刻揭示了传统农民把翻身解放的希望寄托于“真命天子”的出现,而不相信自己力量的封建依附性、奴性。建国至今,这种封建主义的明君政治,仍在很多人心目中扎根很深。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文化心理影响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和各阶层的人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首要的是人们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因此,要重视农民文化心理研究,并伴随着农民文化心理研究与改革的进程,实现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业问题上,周恩来坚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主张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科技兴农和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农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统筹兼顾全国人民生活,适当安排城乡建设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关心农民生活,心系农民困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工问题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现象,广大农民工在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受到一系列恶劣的机会上的、制度上的不公平的待遇,面临着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丧失的危险。当前,切实保护好农民工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其价值主体地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邓小平的经济战略思想,认为邓小平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出发,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制定了切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对于"后发式"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给予了独创性的回答,指引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独树一帜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工农联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个“农民国度”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过程中不得不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找到并确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这条中国革命新道路之前,“城市中心论”是全党的共识,毛泽东也曾受到“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中国革命发生了从城市到乡村的重心转移后,毛泽东辩证处理中国革命实践中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关系,中国革命新道路得以开辟;也正是在探索这条革命新道路上的实践,给予了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植根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人素质的提高与物质财富的增长严重失衡,随之而来的是种种困惑。人们痛定思痛,人的现代化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我国的现代化及体育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认为人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但最近几十年的历史促使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事实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以及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不断自我完善和更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现代化必须关注人的现代化。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农民工的现代化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流动的经历使得农民工初步接触了现代性,然而城市社会的排斥、职业选择困难以及受教育程度低、较少接触大众传媒等因素则制约了农民工进一步现代化。产生这些障碍的根源在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传统观念及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以及教育公平的缺失。此外本文还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大力倡导"新民"说,由此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历久不衰的"国民性改造"运动,使人的现代化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至今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透过一个世纪的历史烟云,重新审视一代启蒙思想家的"人学"思想,它的内涵与要义、缘起与旨归、价值与局限无疑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与未来发展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想象农民》立足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语境,通过文本细读对现代文学中的农民形象的审美嬗变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鲜明的问题意识从思想文化史视角深刻思考了现代文学农民形象对新乡土中国现代化的启示,构建了关于现代文学农民形象的极富理论品格和启发性的反思性文本。《想象农民》成为新世纪乡土中国文学和中国农民现代化思想探索和审美想象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在我国加速实现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人的现代化构成了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而目前我国人的现代化远远落后于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人的现代化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必须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核心,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作为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同时二者也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但人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在全球化与现代化交互并行的今天,人的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需要引起普遍性的回应与关注。中国社会发展中三者交糅与冲突的客观存在以及解决路径的考量探寻,是以人为本思想提出的一个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