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挫折的礼物     
有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他生气地问上帝:"我是个博学的人,为什么您不给我成名的机会呢?"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不够深入,用什么去成名呢?"那个人于是便开始苦练钢琴,但是,他虽然弹得一手好琴,却还是没有出名。他又去问上帝:"我已经精通了钢琴,为什么您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他生气地问上帝:"我是个博学的人,为什么您不给我成名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渝中区肖家沟是区内一所有着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的公办小学,具有办学规模小、学生来源多元化、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等特征。2009年,我校在专家引领下从"为师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思想出发,确立了以"博雅教育"为特色,构建"博雅"学校文化的实验研究。旨在让肖小学子通过六年"博雅"学校文化的浸润变得"博学多识有才气,温文尔雅有气质"。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要培养学生温文尔雅的气质,我们就首先从让学生知礼、明礼、懂礼、践礼开始。我  相似文献   

4.
挫折的礼物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了上帝,他生气地问:“我是一个博学的人,为什么你不给我机会让我成名呢?”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不够深入,用什么去成名呢?”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他生气地问上帝:"我是个博学之士,为什么你不给我成名的机会?"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不够深入,所以你用什么去成名呢?"那个人听后便开始苦练钢琴,后来虽然弹得一手好琴却还是没有出名。他又去问上帝:"上帝啊!我已经精通钢琴,为什么您还不给我机会让我出名呢?"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人生高度,盖源于他的思想高度.他研究的对象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孔子关心的是现世,是百姓,是人的发展.孔子的人生追求是"修己以安百姓"."仁者,爱人."只有德才兼备,方能堪当此任.所以要"修己",就是培养"仁"的品格,认识自己的有限性和可能性,尽可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最大,"安人"以至于"安百姓"."修己"是手段,"安人""安百姓"才是目的.不"修己"则无以"安人",更无以"安百姓",所以,孔子教导弟子勤奋好学,特别反对虚度光阴的人.孔子"修己以安百姓"的人生理想,有效地扩展了他的生命宽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7.
胡金波 《江苏教育》2014,(11):12-13
<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对夏天最突出的感觉是炎热,故有赤日炎炎、烈日灼灼、吴牛喘月、流金铄石等词语。夏天虽酷热难耐,但"夏天是花果成熟的季节"。我们"走进学习的夏天",若要"安享果实成熟的乐趣和快意",就应时刻不忘"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努力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上下工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孔子推崇《诗经》,这在《论语》和《孔子家语》1多有反映:"不学诗,无以言",是孔子对诗的作用的解读;"诗"三百、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的总体评价;虽重"诗教",但就"六艺"之间关系来看,孔子认为"诗"的最终旨归应为促进礼和乐的培养。孔子"诗教"观始终围绕"君子"这一理想展开,具有强烈的道德说教色彩。  相似文献   

9.
步摇 《教学随笔》2014,(7):90-90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他生气地问上帝:“我是个博学之士,为什么你不给我成名的机会?”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不够深入,所以你用什么去成名呢?”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了天下最聪明的智者,他生气地问智者:“我是个博学的人,为什么你不给我机会让我成名呢?”智者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不够深入,用什么去成名呢?”那个人听完智者的话后便苦练钢琴,虽然弹得一手好钢琴却还是没有出名。他又去问智者:  相似文献   

11.
肖川 《师道》2008,(4):17-17
我们一生最终能走多远,最终能取得怎样的成就,恐怕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我们可以掌控的是,如果愿意,我们可以始终走在通往博学的路上。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博学,不仅指学问的广博,也指学问的精深。 我以为博学是具有生命价值的。“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诫子书》),非学也无以明智。博学能够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开掘我们生命的深度,提升我们生命的高度,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纯净和厚重。走在通往博学的路上,是一种姿态,一种开放的姿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按照时代要求和各自利益的需要重塑孔子形象。孔子或被誉为"天纵之圣",也曾被奉为"神人"。透过《论语》,我们看到的孔子,更多的是一个普通人:一位勤勉努力的学习者,一位博学称职的师者,一位性情率真的生活者。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博学多识的学者。他的主要思想学说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之中,细读《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一生致力于"为学"。本文从好学、会学、博学三个方面论述孔子的"为学"之道。  相似文献   

14.
黄琴丹 《现代教学》2015,(Z1):112-113
说到诗,我们自然就会想起《诗经》。孔子以诗、书、礼、乐、施教,诗是孔门之教的首位。"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认为,诗对人的教化作用至关重要。历史上有许多诗人文豪受益于"诗教"。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显示了"诗童"的才气;曹植"七步成诗",取譬之妙,用语之巧,令人叹服;白居易五岁学诗,九岁识韵,十六岁就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佳句;诗仙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其飘逸潇洒令人艳羡;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自小受到  相似文献   

15.
孔子生前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可谓影响巨大。可是学生不是"粉丝"。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说明政坛没有知己。有一回子贡问他,为什么人家都不了解您呢?他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子教给弟子的"六经"中,礼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人说话、写信也讲究礼节,注重遣词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语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练,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相似文献   

18.
有礼者敬人     
缪青 《江苏教育》2008,(11):7-9
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客观标准则是礼——“克己复礼为仁”。礼既表现为规范化的文明仪态,也表现为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定型的许多具体仪式。“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的仪表标志着一个人的素养.对具体礼节仪式的熟悉则可以使人在一切社交场合中都能应付自如。“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礼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恪守既定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歌文学源远流长,曾经代表了最精粹最具魅力的民族语言艺术,也浓缩了民族最典型的情感精神,历来都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视的教学内容。孔子在教育儿子的时候就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之言"的重要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许静 《现代教育》2011,(Z1):12-13
孔子,对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代圣贤。熟悉的是他的名字,陌生的可能是他的思想。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两年来,我坚持利用课前五分钟和学生一起进行国学诵读,平时有空就翻阅《论语通译》,的确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