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把小刀     
<正>在二年级的一节数学练习课上,我正在班上巡视,跟往常一下,我跟几位学生说起了悄悄话:"上完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这节课你觉得满意吗?""你觉得开心吗?"……  相似文献   

2.
每踏上三尺讲台前,我总要扪心自问:"你的言行合乎规范吗?你赢得孩子们的真诚和信任了吗?"寒来署往,不觉间涉足教育已十余个年头,终难忘却的是我从教生涯的第一课。 18岁,初为人师的我踌躇满志,进入课堂。为学  相似文献   

3.
我最喜欢“天外有天”这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得从历史渊源说起。  相似文献   

4.
王磊 《贵州教育》2014,(12):39-41
怎样上好中职信息技术课,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信息技术课老师?这是很多同行冥思苦想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也很简单。很难是因为很多老师部习惯了以“己”为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角度教书育人,而我们的中职学生又普遍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是因为教师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学生,你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相似文献   

5.
你好,小姨     
小姨,你还好吗?你在那遥远的地方过得习惯吗?侄儿又来看你了,你知道吗?小姨!朔风轻吹,草木含悲,我也禁不住热泪横流。小姨,你在九泉之下是否想起了你的家人,是否想起了你的父老乡亲,是否想起了你从车轮救下的那个小男孩,还有与你共度了十  相似文献   

6.
自身承担的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习惯向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你要我怎么做?”“老师: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这节课上什么?”“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这个事情吗?”“老师:这次作业最后上交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老师:你帮我选一个题目吧!”  相似文献   

7.
当我最后一次在纸上写下“唐诺”这个名字的时候,忍不住地笑出了声。老师深情的讲述被我打断,同学用一种惊异的目光看着我。要知道这可是老班的课啊,我已经想到了我的后果—站着度过后半节课。唐诺,知道吗?当我第一次在纸上一遍一遍地写下你的名字的时候,就是我喜欢上你的时候,但我从未想过,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你去过我的家吗?你认识我的父母吗?我生活在这个家庭,十多年来,慢慢地,我发现,我的这个家与其他人家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存在着许多“不是”。至于有哪些“不是”,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9.
一年级新生由于识字不多的缘故,课间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下一节是什么课?像这样简单的问题,很多教师习惯看一下课程表,就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以便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殊不知,这种做法一开始就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凡事都可问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甚至让家长代抄课程表、代为整理书包等。这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思考,在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堂班队课上,我启发并协助学生绘制一张小朋友看得懂的课程表——图画课程表。案例: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课程表上的字吗?(不认识)那你找得到语文书吗?请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你怎么…  相似文献   

10.
经常有中学生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语文成绩怎么总是上不去呢?我也听课、复习,而且做了不少题目啊。”而我会问他(她)这样一些问题:“你早读课会大声朗读课文且及时把该背诵的篇目默写出来吗?你有上课记笔记、回家整理笔记的习惯吗?你有每天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完成作业的习惯吗?你有经常观察生活、练笔、重视口语交际的习惯吗?如果没有,就不要指望你的语文会学好,因为你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语文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要有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记得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孩子们就给我上了一堂课。那天自我介绍后,孩子们向我问长问短。“你从哪儿来?叫什么名字?你说你喜欢我们是真的吗?”有个小朋友问:“你说的团结友爱是什么?大人也要团结友爱吗?…当然啦!”我循声望去,在不远处有一个漂亮的小男孩,正用一双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向他招招手,“你叫什么名字?”“缪伟”。好熟  相似文献   

12.
开学第一课     
姜杰 《小学语文》2014,(9):42-43
年轻时,我并未真正考虑过开学第一课会对学生的影响,直到十年前临时接了四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才让我意识得到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开学前夕,根据之前对这个班的了解,我精心准备了初次与他们见面的第一课。因为当时刚刚参加完自治区教学能手评选,我加大了对不同年段识字写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力度。恰逢这个班的情况非常适合从写字教学人手,于是锁定了“提笔即是练字时”这一内容,因为它不仅仅可以作为内容呈现,更主要的是它还包含了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你最近在报刊上看到过、或是在听大人们说起过“博士后”这个词汇吗?你可能想知道,这个“博土后”是高于“博士”的又一种学位吗?  相似文献   

14.
<正>师:当看到我这个陌生人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生: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会怎么上这堂课?师:有好奇、有期待、有思考、会提问是优秀学习者的标志。我曾经在这里上过课,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有人说相信)。师:2009年的9月,我就在这里上过一节阅读探究课。同学们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你  相似文献   

15.
猜猜看,照片上这两个人是母女吗?如果你点头,那你就错了。桌旁站立的人是我,而那位衣着朴素、慈眉善目、笑吟吟的则是我师范时的恩师——刘玉梅。我们相处的日子已过去8年了,可她的音容笑貌却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我今生永远不会退色的记忆。说来我们真的很有缘。她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就以她的随和亲切、风趣幽默博得了我们的喜爱,尤其是我。有趣的是,下了课,刘老师刚走,“呼啦”一下我就被同学们“包围”了。“我敢断言,你到了刘老师这个年龄就是她这个样子。”“对。绝对一模一样。”“太像了。性格也像。”“说不定刘老师在我们这个年…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小猫钓鱼》这一课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0,知道0表示什么都没有,同时也能体会0在生活中奇特的作用。但我在处理这一部分教材时,觉得仅这样按部就班的讲下来,十分平淡。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0就有一定的理解和体会,所以这节课上起来一定缺乏新意,达不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我另辟蹊径将语文知识与这节课糅合一起,以此来加深学生对0的再认识,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你们知道穷光蛋这个词怎么来的吗?你能猜想一下它与0有什么样的联系吗?结果学生异常积极地指出:0本身像个鸡蛋,并且表示什么都没有,所以人们就…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山区小学从教十多年。遇到了很多的学困生,对他们的教育,我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态度的转变和自信心的培养上,教他们想学的知识,让他们课内外没有一点拘谨,能信心十足地与其他人交往,为他们将来投身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实,对待学困生,我也经历了从恨铁不成钢到行行都能出状元的思想转变,这个转变,还要从下面这个小故事说起。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山区小学从教十多年。遇到了很多的学困生,对他们的教育,我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态度的转变和自信心的培养上,教他们想学的知识,让他们课内外没有一点拘谨,能信心十足地与其他人交往,为他们将来投身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实,对待学困生,我也经历了从恨铁不成钢到行行都能出状元的思想转变,这个转变,还要从下面这个小故事说起。  相似文献   

19.
听一位教师教学《20以内退位减》的最后一课。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计算正确率高,但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用“破十法”来计算。在课要结束时,教师出了6道13算题,竟然6个发言的学生都用“破十法”。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这个班只有极少数人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呢?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吗?  相似文献   

20.
参与同课异构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第一课时“温度”的教研活动之前,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研:你见过温度计吗?请你描述一下温度计上的刻度;你有没有注意,温度计上有两个“5”,液面处于哪个“5”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