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初居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大郑宫。”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阈,秦徙都之”。秦国从何处徙都咸阳,此处没有明文记载。《史记·商君列传》载:“居三年,作为冀阈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这就明言秦国自雍直接徙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从此说者有:蔚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书局1961年版)云:“前350年,秦自雍徙都咸阳。”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90页云:“这时秦国为了争取中原,图谋向东发展势力,把国都从雍迁…  相似文献   

2.
“殽之战”中言及秦国都城的位置,课本没有作注;“教参”所附“形势图”,以“咸阳”为秦都。这与历史事实不符。   《史记》上说秦国曾有六七个都城,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都,即“西”都、“雍”都和“咸阳”。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肴殳之战”所发生的秦穆公时期,秦国的都城在“雍”,即今天陕西省凤翔县境内。 1986年,考古学家在凤翔县城附近发掘出了“雍都秦公大墓”,印证了《史记》所载雍都位置的可靠性。秦穆公为了与晋国争夺中原的霸权地位,曾不顾大臣的反对,“劳师以袭远”,从吴中西部出兵,去攻打远在河南的郑国。在…  相似文献   

3.
雍城考古     
秦公一号大墓以及正在发掘中的秦雍城宫殿和宗庙遗址,是近几年雍城考古中最引人注目的三大发现,人们称之为多层次的“立体考古”.随着发掘材料的陆续公布,雍城考古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 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离西安市约一百五十公里.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从德公元年(公元前三百八十三年)迁都栎阳止,秦国共有二十个国君享国于雍城,历时二百九十四年.后来,随着统  相似文献   

4.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国都城从平阳迁到雍城,此后一直到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迁都栎阳为止,共有19个国君在这里经营了294年.可是后来随着秦都的迁徙和秦朝的灭亡这个都城逐渐从地面上消失了.从1959年起陕西考古所雍城考古队就开始寻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凤翔县南面找到了雍城遗址,搞清了它的轮廓,  相似文献   

5.
一、柳侯国(柳县)的建置沿革《史记·建元以来王子候者年表》“康侯刘阳”栏:“国名:柳”.《汉书·地理志》:“勃海郡:县二十六……章武、高成、柳侯国”.据《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及《汉书·王子侯表》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于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封齐孝王刘将闾之子刘阳为康侯(刘阳和汉武帝刘彻同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金印紫绶;同时,其食地置为柳侯国.康侯刘阳薨于元鼎三年(前114年),元鼎四年(前113年)其子敷侯罢师嗣,至元封四年(前107年)薨,元封五年(前106年)孙于侯自为嗣(以下为《汉书·王子侯表》所载,各侯嗣薨年均缺),自为薨,曾孙安侯携嗣,携薨,玄孙缪侯轲嗣,轲薨,六  相似文献   

6.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时的五霸之一,卒于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年),这没有问题。在《左传》、《国语》和《史记·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均有明确记载,且完全相同。但是,他生于何年?《左传》、《国语》和《史记》却都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在记述重耳出亡的过程时,《国语·晋语四》载僖负羁对曹共公说:“……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史记·晋世家》却云:  相似文献   

7.
郭城 “城”,本义是“城墙”,指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不指行政区域。《孟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 “城”用作动词时,表示“筑城”。《史记·秦始皇本纪》:“城河上以为塞。”(河:黄河。)《汉书·高帝纪》:“今天下县邑城。”由“城墙”引申为指城墙范围内的整个区域,即“城邑”的意思。《史记·  相似文献   

8.
秦通南越_新道_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后,为了巩固统一,先后开辟了从首都咸阳通往各地的道路.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开始修筑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汉书·贾山传》)三十五年(前212年),开始修筑九原直道,“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从关中通西南夷,“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史记·西南夷列传》)至于秦与岭外的南越的交通,则有“新道”.《史记·南越尉佗列传》云:“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这里所说的“新道”,据索隐引证乃“秦所通越道”.任嚣死,“佗即绝秦所开新道,聚兵自守.”(《通典》卷一八八《边防四·岭南序略》)顾祖禹认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才征发治狱吏不直者“筑南越地”.(《读  相似文献   

9.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易俗”,改革了秦国的旧制度,使落后的秦国一跃而为称雄诸侯的强国,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成为春秋战国之际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司马迁肯定商鞅的历史功绩,《史记》中为他立了专传:“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作《商君列传》第八。”(《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下《史记》引文不再注明书名)在商鞅这个人物身上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司马迁的价值观同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学用书》第 118页 :“白起 ,秦国名将。……后为相国范睢妒忌 ,遂称病不起 ,被迫自杀。”把白起称病的原因归于范睢的妒忌而闹情绪。但史料记载表明白起称病不起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一因素。《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 :“秦大破赵于长平 ,遂围邯郸 ,已而 (应侯范睢 )与武安君白起有隙 ,言而杀之。”上述记载说明由于范睢与白起有矛盾 ,范睢向昭王进谗言杀害了白起。但我们看不出白起装病和昭王想杀之的真正缘由。再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秦军攻打韩、赵 )韩赵恐 ,使苏代代厚币说秦相应侯 (范睢 )曰 :‘……今赵亡秦王…  相似文献   

11.
聂崇岐先生的《重印太平御览前言》(中华书局1960年)有云:“《太平御览》引书……有为今本所无的。南宋洪迈已注意到这一点,他在《容斋三笔》卷一和《四笔》卷一,曾分别提到《太平御览》引的《史记》或《战国策》‘多今本所无’。”今按:“多今本所无”五字仅见《容斋四笔》卷一的“战国策”条。而《容斋三笔》卷一“上元张灯”条原文为:“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而今《史记》无此文。”不检《容斋三笔》此条,或以为其原有“多今本所无”五字。另外,《太平…  相似文献   

12.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以下凡引自该篇均不注)他死在哪一年呢?他是在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后死的。梁怀王又死在何时?《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说是汉文帝十一年(前169)。《汉书·文章纪》说得更具体,是这年“夏六月”。将这个时间推进“岁余”,如果“岁余”是一年零三个月,就到了汉文帝十  相似文献   

13.
徐仁甫先生《史记注解辨正》附《史记校读举隅·辨省略》(四川大学出版社 1 993年版 ) ,揭示了《史记》记事的“省略例”。如其文云 :“《郦生列传》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 ,赐郦生食。’按 :‘沛公喜’上节略了一段记郦生言辞。”“《游侠列传》‘而猥以朱家……郭解’等。按 :上文曰‘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 ,此言朱家、郭解等 ,明举五人之首尾以赅括中间 ,其有省略可知。”徐先生所论 ,甚为精道。今循徐先生之法 ,似还可得《史记》“省略”之一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 :“余读《离骚》、…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才略》云:“汉室陆贾,首发奇采,赋《孟春》而选典诰,其辨之富矣。”今案:此言陆贾著述情况,但“选典诰”一语文有(讠为)误,故义有所不明。“选典诰”疑本作“撰《新语》”。《汉书·艺文志·诗赋》著录“陆贾赋三篇”,《孟春》当为其中一篇之名(原文已亡佚);而《史记》、《汉书》陆  相似文献   

15.
“县官”一词,屡见于《史记》、《汉书》。如: “元鼎元年,遂坐卖宅县官故贵, 国除。”(《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 (《史记·平准书》) “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 (《汉书·武帝纪》)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汉书·张陈王周传》) “令丞相用事,县官信之。”(《汉书·霍光金日磾传》)其例多至不胜枚举。通而观之,《史》、《汉》中出现的“县官”一词,不外有两种  相似文献   

16.
题解: 本文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标题是选文时加的。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史书,所记史事自黄帝起至汉武帝止(约公元前3000年—前90年),计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文是《秦始皇本纪》中的一节。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其父司马谈曾任汉太史令(掌管历史和天文的官),开始计划写《史记》。司马迁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三四八年(秦孝公十四年)秦国的“初为赋”(《史记·秦本记》)究竟是“初为”田赋,还是军赋,或者是口赋?近年来有些学者否定田赋或者军赋之说,提出了口赋之说.如林剑鸣先生在他的新著《秦史稿》中就说“初为赋”是中国“最早的人头税,也就是……口赋”(第190页).熊铁基先生在《秦代赋税徭役制度初探》一文中说:“‘初为赋'就是‘初为口赋'”(《华中师院学报》1978年第一期,以下简称《初  相似文献   

18.
“巨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注“间”为:“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这是不妥的。据《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孙云鹤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间”也可以从本义(隙也)引申为“悄悄”,“偷偷”的意思。如:《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乃屏人间语曰……”《汉书·项籍传》:“太公吕后间求汉王,后遇楚军。”《汉书·匈奴传》:“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间告  相似文献   

19.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先秦诸子的国属一般都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对于庄子,他只是说“庄子者,蒙人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蒙属何国?即庄子是战国时的哪国人?他没有说的清楚明确,这给后代的学者留下了了混乱和纷争。汉代学者一般认为蒙是战国时宋国的邑里,故庄子是宋国人。如《史记·庄子列传索隐》引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庄子名周,宋蒙县人。”《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班固自注:“名周,宋人。”张衡《骷髅  相似文献   

20.
《毛遂自荐》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中记叙毛遂随平原君使楚定合纵之约的经过。平原君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毛遂就是他门下的食客。所谓合纵,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这里指赵楚定合纵之约,联合抗秦。就战国时代的整个形势看,秦国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而基本上是秦国分别向东方几国进攻。秦国打败楚国之后,于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使白起为将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现在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射杀赵将赵括,传说坑杀赵卒40万人。后二年,即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又一说,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围邯郸”在赵孝成王九年,即公元前257年),秦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取得了“合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