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李秀丽 《科教文汇》2014,(27):197-198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症结于幸福感的严重缺失。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势必要提升大学生的幸福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正肩负着提升大学生幸福力的神圣使命。本文旨在从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着手,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幸福力。  相似文献   

2.
许珍 《科教文汇》2011,(34):172-174
本文从幸福和幸福感的内涵出发来探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借鉴其他研究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从不同层面认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并对当前大学生幸福感缺失进行归因。在分析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基础上,提出塑造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一个既简单又博大、既深邃又浓烈的感觉和感受。随着高校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大学生幸福感缺失表现的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待生活的心情、对待生命的心态以及对待人生的心境。从幸福的事件到幸福的感受、从幸福缺失到幸福的呈现、从幸福的被动提醒到幸福的主动享有、从面对幸福的主动抛弃到面对幸福的主动把握之中应浸透着爱和善,应体现朴素之美。本文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缺失[1]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幸福的一种认识。受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的启发,文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幸福理念、完善教育模式、重视生活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策略,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出整体性的评价(Dine:E,1984)。针对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层面,多维度提出关于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教育对策,实践用于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大学生各个方面的生活满意度,对完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谭萍  王函函  王磊  相丽辉 《科教文汇》2013,(13):191-192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出整体性的评价(Dine:E.1984)。针对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层面,多维度提出关于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教育对策,实践用于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大学生各个方面的生活满意度,对完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郑 《科教文汇》2013,(18):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8.
陈郑 《科教文汇》2013,(6):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9.
李畅 《科教文汇》2020,(5):158-159
以积极心理学的幸福2.0理论为研究依据,探讨职业生涯发展幸福感的内涵,结合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1014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总结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现状以及影响职业生涯发展幸福感的内外部因素,进而就如何提升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主观幸福感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珺  覃涛 《科教文汇》2013,(22):187-187,191
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幸福感的提升这三个方面。存在现状调查多、影响因素杂、提升方案少的现象。应该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找到预测作用较强的因子,为制定可操作的提升幸福感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幸福感的提升这三个方面。存在现状调查多、影响因素杂、提升方案少的现象。应该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找到预测作用较强的因子,为制定可操作的提升幸福感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魏鹏程  饶春红 《中国科技纵横》2011,(24):348-348,35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有助于客观系统地认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寻求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的支持策略,有助于我们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人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幸福感"是个体对幸福的感知能力,而大学生的幸福感知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他们今后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适应度。本研究使用牛津幸福量表修订版对某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在接触了更多的心理学课程后,幸福感有所提高。即心理学学科的某些内容与课程对幸福感的提升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影响内地西藏班(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通过内地西藏班(校)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协作努力,积极采取提升内地西藏班(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自助策略与他助策略,有效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内地西藏班(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校对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提高内地西藏班(校)学生学习动力和生活满意度,增进心理健康,实现健康、幸福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一直不变的一个主题就是对幸福的追求,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在心理学界,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研究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改善与增强人类的生活质量。大学生是重要的社会群体,而师范大学生又往往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研究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张钘铭 《科教文汇》2014,(32):202-2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将提升心理复原力的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之中是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的全新思路和有益探索;也是通过课程带动大学生真正实现心理自助这一长效目标的教学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索了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对其心理健康的贡献机制。研究发现,心理复原力对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全感和社会支持能够起到帮助与调节心理复原力的作用。最后,文章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徐莹 《科教文汇》2011,(33):174-174,17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困扰我国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对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对自身的自察力和处理问题的行动力等途径来改变。  相似文献   

19.
葛阔先  方平  乔云雁 《科教文汇》2010,(19):159-160
幸福是人生存的终极目的,目前已受到人们、社会、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又有多少人了解幸福的真正内涵?作为社会未来的承继者,大学生们又能从何处得知呢?本文拟从心理学界对幸福感的一大分支———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中,希望能给予一些有益于其幸福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员的职业幸福感,能充分发挥馆员工作的积极性,能提高馆员为读者服务的效益,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对图书馆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多种原因,馆员的职业幸福感有所缺失,对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此文详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