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澜教授说:“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的文化意识。所谓“超前”,是指学校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当我们从大教育向强教育迈进的时候,一个学校领导怎样才能营造出自己的学校文化,这是每位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文化使命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的文化意识。 所谓“超前”,是指学校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当人类社会出现了“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的现象,当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时期,“超前”的文化意识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中国学校,尤其是承担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面前。如  相似文献   

3.
民族教育及其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相矛盾的,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由于民族学校文代使命的特殊性,必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传递和延续民族文化,具体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活动和文化环境建设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4.
肖蓉  伍自强 《教育探索》2012,(6):121-123
多元文化的发展要求学校道德教育应从文化视角来分析自己在教育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承担起多元文化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可以从学校道德教育中应有的文化立场、对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文化反思和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文化自主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校文化,是对现代社会文化反复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和整合,并融汇了学校科学人文精神和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的现代文化结构,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其主要内容是强调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明确的哲学思想、道德、文化传统、价值准则和经营方针,能够用崇高的精神力量去吸引、团结、鼓舞教职工,形成共同目标、方向和使命,并使教职工为之努力工作。文化是学校制度的补充。学校制度是务实的,而学校文化是务虚的。学校可以突出本校…  相似文献   

6.
一所边陲农村学校的文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所学校都肩负着一定的文化使命,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也不例外。那吉屯一中,坐落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城关镇那吉屯,是一所典型的北方边陲农村学校。几年来,在克服办学条件艰苦、生源一般等困难的同时,学校没有忘记自己所承担的文化使命,一手抓科学管理,一手抓学校文化,走出了一条科学与人文有机融合的和谐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教育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应有怎样的追求?又应怎样去实施?这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使命与梦想。而民族复兴,必须教育先行;教育发展,必须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同时,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正如  相似文献   

8.
陈晔 《江苏教育》2014,(12):64-64
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以经典文化为引领,使师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就是要以文化育人。通过教育,让学生从骨髓里得到先进文化的渗透,使之变成永古不变的精神、气质。因此,我认为学校管理必须从“文化”的高度来经营,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场”,让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在这个“文化场”中浸润和熏染。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学校文化提出了挑战,要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而学校文化中最有活力和最具主体意义的是教师文化。对教师来说,在这种传统教育下所形成的一些教育理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等,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种“旧文化”的强大惯性,必须进行一场“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构建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新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打造天津特色职业教育文化品牌的新的历史使命.从文化层面审视高职院校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个人自身的“文化“与“技能“的和谐、学校内部“精神文化“与“职业文化“的和谐以及学校与外部社会主要是与企业文化的和谐三个层面.受传统文化与现实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底蕴相对薄弱.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将自身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重点规划日程.  相似文献   

12.
学校承担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教育人,培养人的光荣使命,“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学校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多样性与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近年来引起广泛重视的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事实出发,阐述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其所面临的威胁,讨论文化多样性时代给学校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以及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深思和承担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校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创造学习型社会和文化大省、文化立市、文化大区的背景下.现代学校的功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需要重新认识。当代社会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要求现代学校更多地承担传播和创造新文化以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使命。本文以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围绕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学校如何创造自己的特色文化来推动区域文化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深化.对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梁漱溟和他的乡村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改造旧文化 ,创造新文化”是梁漱溟赋予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 ,乡村学校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具体机关 ;分析邹平的乡学和村学的办学目的、学校组织、教学概况 ,并总结其政教合一、注重人生行宜教育、知识分子与乡民打并一起的办学特色 ;对当代农村教育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带给农民家长系列正面影响的同时。也留给了他们更多的文化空白,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强化了他们错误的教育观念。为了消除负面影响.这些学校必须深入研究农民家长和农村学生的需要,树立彻底地为农民家长及其子女服务的观念。同时,以超前的眼光培养新一代,有针对性地重塑成年一代,为西部农村社区贫困文化的改造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化如水,虽无形,却无所不能。一所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至成为优质的品牌学校,靠的就是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办教育,就要在文化影响上下功夫,从“文化自觉”达到“文化实现”。教育传承文化,文化滋养教育;文化支撑管理,管理塑造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刘永书  梁中凯 《农村教育》2004,(6):25-25,29
农村学校实现”两基”攻坚战目标之后,应该思考怎样运用文化管理学校,带领学校进入文化管理阶段?怎样丰富农村学校文化内涵,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这应当成为学校管理的聚焦。龙家小学是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的一个边远乡镇中心百年老校。学校1998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合格。学校以独特的农村义务教育身份,在“九五”、“十五”期间,承担主持国家教育部“特级教师专设课题”、“规划课题”教育科研任务。2004年,成为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在贵州是唯一获奖的农村学校。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注重校本研究,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结合发展的趋势,也是学校管理发展的大趋势。“现代的学校必须有现代的管理,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管理。“而学校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主体,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学校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文化管理引入学校教师管理中去,引导教师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这是对当前中学学校教师管理理论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也是21世纪全球各国中学教育管理创新的一个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校长的文化自觉是校长和他的领导团队在追求学校创新发展中对学校深刻的文化思考和积极实践,体现在校长在办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动选择上。校长是否具有文化自觉,决定着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深度和厚度,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水平。从今天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所承担的使命来看,要格外强调校长的文化自觉,这是社会对办教育者回归教育本质提出的新期待,也是时代对“教育家精神”和“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新要求。我们可以从下面三对关系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