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睢""涣"皆水名。东周战国时期,二水共同的源头是"大沟"——中原运河水系干渠,亦即鸿沟。"睢涣之间",最初应是"睢濊之间";"濊水",应是"涣水"或"浍水",浍河的原名。"睢涣之间出文章","文章"二字的本意,应是"锦绣襄邑"之"锦绣",亦即"襄邑织文"之"织文"也。"出文章""出人才"等是睢、涣二水留给后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公元一二三四年,蒙古軍既已約同南宋滅了金国,即转而向南宋侵略。按照当初所約,金滅後蒙古應把河南地归宋。但当宋遣趙葵等率兵六萬,依約收復三京(東京开封,西京河南即洛陽,南京應天即商邱)的時候。蒙古却敗盟,决黄河水以淹宋軍。次年,蒙古主窩阔台命曲出,張柔分两路向南宋進攻。曲出攻下成都,張柔攻陷襄陽,樊城而進圍江陵,公元一二四一年(理宗淳祐元年)窩阔台病死,戰爭告一結束。 這次戰役,余玠曾在汴城和蒙古军大战,獲得了一定的勝利。一二四二  相似文献   

3.
一、利用诗词引入物理概念。例如在讲到物体的运动相关概念时,可用毛主席《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引入,借以说明运动是绝对的的概念,地球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而由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一诗中飞花两岸照晚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  相似文献   

4.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在历代描写滚滚江汉的诗中,王维的这首五律以其气势之雄豪,图画之壮观堪称一绝。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是与李白、杜甫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开元末年(741年)曾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  相似文献   

5.
作为今邢台市、县名的“邢台”最早系由古代龙冈县改称而来.龙冈一名始自隋代.《隋书·地理志》襄国郡条称龙冈县:“旧曰襄国,开皇九年改名焉.”是则龙冈县名称自隋文国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龙冈县改称邢台县又始自何时呢?通行的说法是北宋徽宗时期的宣和年间.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邢台地名志》第27页、35页、530页作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539页作宋宣和二年(1120年).1984年内部印刷发行的《邢台市地名志》第2页作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3页又引《方舆纪要》作宋宣和二年(1120年).1983年内部发行的《邢台县地名志》第6页作宋宣和三年(112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辞海》缩印本邢台条作“宋改邢台县”,邢州条作宋末改称邢台.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相似文献   

6.
21襄21.1襄■甲骨文作■,卜辞: (1)贞、翌丁巳侑十羌,在襄。(449)地名。(2)戊戌.弓弓田襄,其悔。(29353) (3)……卜.戊,王其射襄。(英·2296) (4)其■……在北襄。(30722)于省吾先生释字为■,和从衣的襄字古通用,隶变作襄,“上从■,不知所象,待考。”谨按,先生释字为■ ,即襄,至确。至于字所从“■”.甲骨文未见.小篆作凵,《说文·凵部》“凵,张口也,象形。”《原本玉篇残卷》作“■”其形外侈,与甲骨文更为接近,金文凵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举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李遵顼(1163—1226),为西夏襄宗李安全之族侄,其父李彦宗曾受封齐国忠武王。李遵顼于桓宗天庆十年,即南宗宁宗嘉泰三年(1203)状元及第,并袭封齐王,充大都督府主。建皇二年(1211)废襄宗自立,改建皇二年为光定元年,其时49岁。  相似文献   

8.
1、两种短语1·1 本文所说的“体之谓”短语,是指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这种短语: (1) 君子是以知平公之失政也。(襄26) (2)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隐4)  相似文献   

9.
社邑(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它源远流长,从先秦直到近代,在社会生活中始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传世文献中有关这方面的纪载较少,且很零散,使人们难于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敦煌遗书中保存的近四百件社邑文书为研究者提供了生动而又具体的材料,人们不仅可以据之对唐五代宋初社邑(主要是私社)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细致的描述,还可以借助从这批文书中获得的认识对汉至唐及唐以后社邑发展的脉络做进一步考察。今人遗憾的是敦煌写本社邑文书的绝大多数没有留下确切年代,在我们搜集  相似文献   

10.
陵邑制度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本弱末的重要措施,对于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陵邑始置于秦。《后汉书·东平宪王传》云:“园邑之兴,始自强秦。”汉新丰县,秦曰骊邑,或作“丽邑”、“郦邑”,置于秦王政十六年(公元231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于丽邑。”①骊邑当即秦始皇骊山之秦邑。秦亡汉兴,改骊邑为新丰县,仅为秦始皇骊山置守冢二十家,“今视其冢,复亡于它事。”②西汉高、惠、文、景、武、昭、宣七帝皆于陵旁置邑,此外,太上皇、皇太后、皇后及诸侯王等人也可置邑。元…  相似文献   

11.
敦煌社邑的丧葬互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依据敦煌文献中保存的材料,对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社邑的丧葬互助活动作了具体考察。指出丧葬互助不仅是敦煌社邑经济和生活互助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敦煌社邑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两汉京兆霸陵县(邑)承袭秦芷阳而来,自“文帝九年(前171)以芷阳乡为霸陵”至曹魏正始五年(244)改为霸城县,前后共计沿用415年。西汉景帝时将部分辖地划出分置南陵县(邑),东汉时期南陵县(邑)并入杜陵县,使霸陵县(邑)南界稍有变迁。以文献记载为基础,结合地形地貌及考古材料,初步考定两汉京兆霸陵县(邑)四界,东、北、西、南县界分别为铜人原东边缘、渭水、白鹿原荆峪沟(鲸鱼沟)、魏家寨及长乐坡一线,大体符合“山川形便”的划界原则。  相似文献   

13.
宝玉同志: 您来信问我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使金确实时间,兹特奉答如下: 胡云翼选注《宋词选》(1962年,中华书局版,现在重印),其中选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名森)使金词,注引《金史·交聘表》云:“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一一八六)三月己卯朔,宋试户部尚书章森、容州观察使吴曦等贺万春节”。按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相当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因此作者即认为陈亮送章森使金时间在淳熙十三年。以后,论陈亮作这首词时间的书报,也往往以为是在淳熙十三年。其实《金史·交聘表》  相似文献   

14.
1904年1月11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孙中山在檀香山致公堂(即洪门三合会总团体)的国安会馆,“由洪门前辈钟水养介绍‘入闱’(入会),受封为‘洪棍’(元帅)”。据檀香山至公堂保存下来的“会员名册”,当时与孙中山同时加盟的有60余人。现节录如下: “天运甲寅癸卯年吉月十一月念五念四日,在会馆大放洪门,招贤纳士。……太岁大吉大昌五祖保香邑程显甘连贯保香邑孙逸仙领票钟国柱保香邑林先陈保保”。孙中山为什么加入洪门?其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况如何?孙中山联络会党对辛亥革命有何意义和影响?本文拟对此试加论述,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宋代乡兵中的“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可先生《述“社邑”》(《北京师范学院学报》85年第1期)一文,概述了从西周到明清两三千年间“社邑”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各个朝代“社邑”的特点。但是,因为该文的时间跨度很大,不可能对每一个时代的“社邑”都进行全面而详尽的论述。笔者不揣浅陋,拟对《述“社邑”》中有关宋代的一些问题,分两个专题做一些补充说明;其一是《宋代乡兵中的“社”》(即本文),其二是《宋代的秘密社会》(另文论述),聊为《述“社邑”》的续貂之作。其间或有异同,则姑备一说而已。  相似文献   

16.
一、有违编例而误收者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版)卷一录载朱存诗十数首,皆为朱存在南唐时所作大型组诗《金陵览古》二百章之中者。朱存其人亦未入宋,若入宋,也未见有入宋之诗作(有宋人诗误入者不计入)。《全宋诗·凡例》云:“凡唐五代人入宋以后有诗者,将其入宋以前所作之诗一并收录。”又云:其人“虽历经宋朝,而无宋时诗作,一概不录,如其诗写作时代难以确定,则从宽收入。”而朱存《金陵览古》大型组诗之写作时代有明确记载,不属于“写作时代难以确定”者。据马光祖、周应合于南宋理宗朝纂修的  相似文献   

17.
曹魏时期的梁国,其疆域包括睢阳、下邑、虞、砀山、鄢、蒙、宁陵七县,西晋时梁国疆域扩大,辖睢阳、蒙、虞、下邑、宁陵、谷熟、陈、项、长平、阳夏、武平、苦十二县。西晋灭亡后,梁国先后被后赵、前燕和前秦控制,其辖域主要有睢阳、蒙、虞、下邑、宁陵、谷熟六县。此后,梁国处在东晋和后秦、后燕的交界处,疆域很不稳固。刘宋时的梁郡仅有下邑和砀两县。北魏、东魏时期的梁郡仅有睢阳和襄邑两县。直到隋朝,梁郡改称宋州,疆域扩展到十三县。  相似文献   

18.
《快乐阅读》2008,(4):85-85
(前50名)河南郑州郭耘嘉安徽当涂袁亚男北京顺义刘云江苏徐州孟琦广西南宁孙晴湖北武汉潘锦玉辽宁抚顺徐英媚广西南宁莫婷河南郑州冰雨甘肃兰州大山内蒙古呼和浩特Aaron河南郑州巫毒娃娃北京顺义崔利薇河北秦皇岛宋荟江苏南京樊依晴山西襄桓刘司南新疆乌鲁木齐李诗楠重庆巴南张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期魏国大将爨襄因功封于安邑,即今夏县爨村。因嫌爨字笔画繁多,简化为“全”;晋末爨氏迁云南,爨又简化为“劝”“寸”;唐代爨人赴长安献艺,后人又改“爨演”为“串演”;明初安邑爨村人迁京郊,立村曰“爨里安口”,为简化改称“川底下”。总之,随着河东爨氏(包括爨姓、爨人、爨村人)的迁徙,“爨”字先后有了“全”“劝”“寸”“串”“川”等各种简化的写法。  相似文献   

20.
师旷,字子野,是晋国的音乐大师。《据一统志》、《山西通志》、《平阳府志》云:“洪洞东南有师旷墓,邑例里名师旷,村名师村。”塚前树碑,一高七尺五寸,题曰“周乐师子埜(野)墓。”邑南通衢立一碑,题曰“师旷做里”。《元和志》:“师旷祠在洪洞县东南二十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