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尹迎春 《新闻世界》2009,(10):139-14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兰州晨报》2007—2008年度报纸中抽取的435篇民生新闻为样本,从新闻要素、报道、版面编排方式、关注内容、受众本位理念等方面对其民生新闻报道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展示了《兰州晨报》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情,体验民生,畅达民意,是燕都晨报抓民生新闻的指导思想。燕都晨报自2003年中期创刊以来就以"民生新闻"为主角,并且以当地"民生"这张底牌,赢得了民心,有效地扩大了发行量,很快成为地方具有公信力的主流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3.
张天卫 《青年记者》2007,(21):57-59
规则是用来被打破的。2007年9月17日,鲁中晨报全新改版了。打破既有的规则,摆脱以往的面孔,一份更加通透挺拔、更显瘦身修长的鲁中晨报来到读者面前。这是鲁中晨报的又一次脱胎换骨:版式变了,一切向国际最流行的趋势靠近;内容变了,一切向更为读者所爱的目标进发。改版后的鲁中晨报,新闻更多原创,财富更加可读,文体更有味道,专刊更为实用,地方更近民生。  相似文献   

4.
代阳  周远 《新闻前哨》2012,(1):46-47
我国都市报兴起以来,社会类新闻批量涌现。随后民生新闻在电视亮相,很快又从荧屏走到了报纸.在我国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潮,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方兴未艾。仅就武汉市来说,就拥有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等影响力较大的都市类报纸。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民生新闻题材易低俗的特点,迫使现在的媒体工作者开始重新思考民生新闻的走向。楚天金报的“社区对话”栏目,通过精心再创作.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民生新闻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都市晨报》自2001年5月8日创刊以来,经历了社会新闻打头、批评报道开路、社会新闻减量、政务新闻深化、民生新闻强化、社会新闻硬化、新闻归类重组等发展阶段,不断进行都市类报纸新闻主流化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如何将民生新闻与经济报道有机结合,是摆在记者、编辑面前亟需破解的“考题”。衢州电视台经济信息频道从2008年开始在两者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根据频道的定位,创办了一档以“关注经济,服务民生”为栏目宗旨,以“经济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经济化”为定位的经济民生新闻栏目《经视新看点》。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节目的收视率快速上升,成为当地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7.
究竟什么是民生新闻?主要观点有: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老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陈淼 《新闻实践》2005,(7):57-57
这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值得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去关注和解决。一、民生新闻要通俗,不能“媚俗”民生新闻要通俗而不能“媚俗”,就要切实把好二者的度。有些民生新闻内容琐碎,形式流俗,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开掘;有的甚至打着民生新闻的招牌,挖空心思地变相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内容的肤浅和包装的矫饰,使得民生新闻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路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飞速扩张,全国各地方台纷纷推出民生新闻栏目。或将原来的社会新闻节目转型为民生新闻.而这类栏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受欢迎.一方面是其自身“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使然.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中夹叙夹议,轻松自然、灵活简洁的评论方式也让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的品质问题一直成为新闻理论和实践中探讨的焦点.2008年浙江收视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90%的开播两年以上的方言民生新闻节目的平均收视率都在下滑,下滑幅度在13%至50%之间.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以方言表现形式而津津乐道的民生新闻开始走向收视的疲劳期.而同样是在浙江收视市场,嘉兴广电总台的普通话民生新闻"小新说事"却保持着收视率持续稳中有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诞生至今,民生新闻的发展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期间争议和质疑之声不绝于耳,民生新闻也从未停止创新变革的脚步。从民生新闻衍生出来的记者帮忙节目、拍客新闻节目、热线互动新闻节目的勃兴,也让我们看到了新闻人的努力。然而,诸多形式的出现仍然是"新瓶装旧酒",对公共新闻的探索也是偶尔为之,并迅速销声匿迹。民生新闻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如何使民生新闻在坚持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对于全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意义非凡,无论是大学刚毕业的新兵,还是从业多年的资深记者、编辑,大家都面临一个新的课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在实践中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记者三问。而对于开播七年的《新北方》来说,走转改活动也是探索民生新闻发展之路的过程,民生新闻当下要怎么改、未来向哪里去?我们都要向脚底板下要答案。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报道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2010年11月起,温州都市报推出"都市新闻·民生"版,在版式、内容上大胆创新,在文章和标题处理上力求"接地气",体现了"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着重突出民生新闻的地域性、贴近性、人文性,创新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首开电视民生新闻先河之后,各地电视台纷纷办起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贴近性受到了受众的普遍欢迎。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民生新闻出现了格调低俗、内容肤浅、新闻娱乐化、冷漠化等不良倾向。民生新闻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新闻媒体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锦州电视台《新视点》栏目开办三年来,坚守社会责任,服务百姓生活,追求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位,获得观众的广泛赞誉,在实现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潘阳 《新闻前哨》2012,(10):93-93
如今.民生新闻已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占据着每个台的黄金时段。虽然,民生新闻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媒体号召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认知的不足、新闻来源的不稳定和同质化竞争,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陷入了低俗琐碎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持续发展的能量和空间呢?一、树立大民生观念现在,不少地方电视台还把“民生新闻”简单地等同于“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的内容也多局限于家庭琐事、邻里长短、鸡毛蒜皮、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小民生范畴。做出的节目只满足于新闻事实的简单堆砌.缺乏深入的阐释和挖掘,缺乏对现象规律性的把握.使民生新闻流于表象而无法自拔。不得不承认,这些琐碎小事的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的确能引起人们一定的关注度,可是。如果一天到晚都是这些内容,新闻的内涵在哪里?新闻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长此以往.民生新闻的生存和发展势必受到极大的威胁,最终会被大众所遗弃。  相似文献   

16.
高洋 《记者摇篮》2012,(3):28-29
民生新闻发展的最终方向是融入主流、成为主流,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单纯从报道内容上区分出的概念,而是从新闻报道的理念、语态、方法上与传统新闻的一个综合演进,是新闻观众本位的回归,是市场理念的回归。民生新闻一定是一个主动向主流媒体靠拢,关注社会问题,承担社  相似文献   

17.
吴军 《声屏世界》2005,(8):27-28
“民生”这个关键词在我们当今社会中的出现频率是越来越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工作中都在强调“民生”、关注“民生”,民生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当“民生”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点时,它也催生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各类以民生为内容的电视新闻栏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形成势头。  相似文献   

18.
谢汶 《新闻三昧》2008,(6):21-21
柴晓佩在2008年第2期《新闻窗》发表《谈民生新闻的整合》一文,提出:人们对民生新闻质疑的原因主要有:内容琐碎,常见没有多少价值的信息见诸报端;题材狭窄重复,小题大做,或一味短平快;同质化现象严重。事实上,民生新闻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日常琐事的展示,也不是一味求新、求奇。以严肃的新闻理念对时政新闻、重大政策问题进行报道、分析和评论,始终是中国新闻的主流。民生新闻理应站在民生的角度、普通民众的立场看世界,  相似文献   

19.
冀晓琴 《大观周刊》2012,(31):47-47
近几十年来,传媒产业飞速发展,民生新闻逐渐在新闻事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它接近民生,拉近了百姓与媒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得列受众的喜爱.那么。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笔者认为,作为新闻制作基础环节的新闻采访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好的采访可以得到好的素材,可以吸引受众的更多美注,从某种程度上说,民生新闻采访的质量是新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牡丹江晨报》推出了视觉·深度专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通过新闻策划以摄影手段开展深度报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此,笔者将《牡丹江晨报》开展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的感受作以浅议。一、策划在新闻摄影报道中的作用新闻摄影报道策划是新闻策划概念的延伸和内容的丰富,它使新闻策划范围更加广泛。对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