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唐代乡村社会中的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乡村社会中,社与官方的乡里组织相互补充、相互依托,一方面,乡里政权希望通过社这一组织来弥补自己统治中的不足,以此约束民众,稳定一方局势;另一方面,社也需要乡里组织的支持.社有成为乡里政权在经济、思想、政治、组织上控制人民的辅助手段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代,社的性质日益抽象化.社祭时的祭祀与被祭祀者,也由以往对自然的敬畏转而变成一种相对平等的交易,社神的地位开始下落.而乡里之社,尤其是在农村聚落中的私社,则转化为一般的土地祭祀单位,还具有了愈来愈浓重的娱乐节庆色彩,使其成为当时乡村社会中的两大节日.  相似文献   

3.
社日与中国古代乡村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日作为曾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民俗节日,它在公众生活中曾有着特殊的地位。社日既是村社成员的兴奋点,又是维系村社共同体的精神纽带,社日在乡村生活中尽着有效的调节服务功能。社日在中古之后出现了历史性的衰变,这种衰变是中国村社制度动摇的结果,同时也是村社公共精神失落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代,社的性质日益抽象化。社祭时的祭祀与被祭祀者,也由以往对自然的敬畏转而变成一种相对平等的交易,社神的地位开始下落。而乡里之社,尤其是在农村聚落中的私社,则转化为一般的土地祭祀单位,还具有了愈来愈浓重的娱乐节庆色彩,使其成为当时乡村社会中的两大节日。  相似文献   

5.
广西桂平市西山镇长安村中的社节,作为桂东南节日习俗的代表,内容包括祭祀、吃社等活动,在节日期间以祭拜祈愿为主旨。长安村过社节具有功利性较强、过节范围广、次数频繁等特点。社节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其社会功能不可忽视,可以表达人们的心情,展示个人能力,帮助人们提高社会声望,增进人际交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七夕是中国民众传统岁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竞相歌咏的对象。唐代七夕诗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内容很丰富,是唐代七夕节俗的生动写照,反映了唐代七夕节的主要节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龙抬头节是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在我国北方地区极为兴盛.依据山西各地方志岁时民俗资料,对清末民初山西地区的龙抬头节节日习俗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出一定的岁时民俗所反映的文化含义,以及与相应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滢坤 《家教指南》2008,26(1):69-76
本文主要从敦煌社条、<吕氏乡约>、<龙祠乡社义约>的结构、内容、性质等角度探讨了唐五代宋元乡村私社与乡约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乡村民间组织的转变和社会互助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乡村的乡民、乡绅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论及了国家控制乡村与乡村自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乡村生活中,传统节日往往被形塑为一种村落标志性文化景观,且在村庄社区内部发挥着乡土文化传承与民众情感联结的关键作用。若从当下乡村传统节日的具体传承实践路径来审视,其主要呈现出以社会动员与信任重构为鲜明特征的文化治理功能。长期以来,盛行于冀南广宗一带的乡村梅花拳武术组织,这一群体成员依托春节期间联村举办的“亮拳”展演等节俗活动,不仅在乡村社会中促进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动员格局,而且达成了跨村落社会交往的信任重构状态。遵循传统节日与乡村文化治理之间价值互嵌的基本逻辑,能够进一步明晰乡民传承地方性节日文化的生活边界感,同时也可将传统节日民俗转化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治理资源,并对村庄未来的治理格局产生持久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千秋节是唐玄宗新置的节日,也是盛唐社会富庶和文化繁荣的产物。唐代的千秋节诗文是千秋节俗的生动写照,寄托着唐人对千秋节的复杂感受。透过唐人的欢歌悲吟,既可以探知唐代千秋节俗的内涵,也可以考见其盛衰演变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长江流域出土的简牍材料表明,战国秦汉时期南方楚地存在着很多里。里皆有其社,社主又有“地主”、“侯土”等异名。围绕着里社的巫术活动十分盛行。从战国至汉代,里、社合一之制基本得到沿续,然而里、社分离的历史趋势已明显存在。西汉晚期,民间百姓在里社(官社)之外另立私社。东汉初年的《序宁祷券》证明了此种私社的存在,西汉中期邗江汉墓的《神灵名位牍》和秦朝末年的周家台秦简《日书》中关于私社的内容,比文献中唯一一条材料(见《汉书.五行志》)要分别提前36年和177年。  相似文献   

12.
诗序与诗歌是二位一体的文学存在,它所具有的映现生活、抒写情感、传承文明的文化价值不容小觑。节俗类诗序是唐代诗序中的一个小类,共37篇。梳理这些诗序,我们发现,唐代节俗诗序不仅较为全面地保存了唐代流行的节俗名称,而且鲜活地再现了节日风俗文化自古至今的流变过程,同时它们还具有不可低估的民俗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盟誓节"是占里侗族诸多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在当地乡民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通过细致访谈与实地参与观察,对占里"盟誓节"的起源与节庆仪式过程进行了全面地梳理与详细地描述,试图揭示今天这一节庆活动所蕴含的包括加强乡民身份的自我认同、教育并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实现聚落内外社会关系的重组以及集中消费生活物资等在内的诸多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穿天节是湖北襄阳古代特有的节日和习俗,它蕴含着浪漫主义色彩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其习俗更是撩人兴味,是襄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争先恐后申报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对其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可以唤醒襄阳民众对穿天节文化的自觉,以期达到对襄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还可以为群众节日文化丰富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社是以湖州旅沪商人为基础,以湖州旅沪政界人士为核心的同乡团体,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同乡团体之一.通过考察湖社与政府、民众的互动,可以看出近代的新式同乡团体对社会的参与度进一步增强.作为中间组织的同乡团体,湖社渐渐地成为了地方政府与民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湖社在民众与政府间发挥着一定的调节、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休闲体育运动在唐代获得全面发展,唐朝的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受众面广,而且形式多样。富饶的经济是唐代休闲体育文化兴盛的物质基础,开明的政治制度和开放的民风是唐代休闲体育文化兴盛的社会政治条件,充足的闲暇时间是唐代休闲体育文化兴盛的重要时空条件。唐代生活活泼的休闲体育活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还极大的影响了民众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7.
汤顺霞 《培训与研究》2009,26(10):43-44,90
兰州永登苦水街村"二月二龙抬头"民俗社火与兰州民间的春节社火不同,在农历二月初一开始连续举办三天。"社日"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传统的民俗节日,沉淀和凝聚着中华的巨大情感,因元代统治者的禁止在民间失传。本文探讨了"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与传统"社日"的关系及文化内涵后,认为苦水"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以祭社为目的,以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和盛大的规模,延续了"社日"的民俗传统,同样具有凝聚民族情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兰州永登苦水街村"二月二龙抬头"民俗社火与兰州民间的春节社火不同,在农历二月初一开始连续举办三天。"社日"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传统的民俗节日,沉淀和凝聚着中华的巨大情感,因元代统治者的禁止在民间失传。本文探讨了"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与传统"社日"的关系及文化内涵后,认为苦水"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以祭社为目的,以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和盛大的规模,延续了"社日"的民俗传统,同样具有凝聚民族情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是一种非官方、非宗教的下层信仰,李绍强、李修龄试图通过对山东方志中有关资料的分析,揭示明清时期山东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秦海滢认为明初统治者为了整顿神统,虽然明确规定了允许进入正祀、杂祀和淫祀的神。但是,山东各地民众信仰既有在国家规范下的活动,又有自身需要所奉祀的多神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代洪亮以泰山信仰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民间香社与明清山东乡村社会的密切关系,认为香社是重要的乡村社会组织,明清时期山东范围内,以泰山信仰为主体的民间香社组织非常众多,这些香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唐代佛教盛行,官方佛经抄写活动频繁,与官方佛经抄写制度关系密切.通过研究表明:唐代官方佛经的抄写有专门的组织,由官方寺院及僧人、官方抄经机构及地方政府完成.官方佛经在进行抄写时,有一整套严密的抄写流程,并由专职政府官员对其流程加以监督,同时政府有完善的后勤供给措施来保障佛经的顺利抄写.总之,唐代官方佛经抄写制度具有严密、完善、规范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