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眼云     
古代的文人志士大都爱菊,菊之淡雅清幽更为其赢得“花中隐士”的称号。本期“音乐文学坊”我们就以周杰伦的《菊花台》作为主打,以菊会友,谈谈菊中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2.
菊香作枕     
古代的文人志士大都爱菊,菊之淡雅清幽更为其赢得“花中隐士”的称号。本期“音乐文学坊”我们就以周杰伦的《菊花台》作为主打,以菊会友,谈谈菊中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3.
秋菊咏叹调     
秋菊,你含苞绽放了。天凉好个秋,菊花开满头。金黄红艳的菊,风情万种的菊,潇洒豪迈的菊,以滴血的心灵播种冻结的荒原,为岁月涨起成熟的思绪。心花怒放的菊,赤诚坦荡的菊,倔强傲岸的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菊,燃亮萧秋黯淡  相似文献   

4.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历久传诵不衰的经典之作。作者在这篇文章里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现了爱君子之德的主旨,言简意丰。本文章法极为严密,首段“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提,接下来分别说“到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第2段开头又进一层,依次赋予“菊“”、牡丹”、“莲”不同的象征意义。结尾再“以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表明不同的人生态度。写文章是要注意前后照应的。但《爱莲说》第1、2段开头都按照“菊—牡丹—莲”的顺序安排,而结尾却将牡丹放在后面,变化为“…  相似文献   

5.
屈原首次将客观实体——植物“兰”、“菊”视为审美对象,并将其升华为综合性的审美意象。“兰”、“菊”的人格化,是顺应历史潮流,高扬人的价值的理想主义寄托。“兰”、“菊”意象在唐朝,较之前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桐乡,相传是菊花仙子栖息过的地方;菊花,让这个享有“百花地面”美誉的江南水乡到处弥漫着芳香。每年秋天,热情好客的桐乡人都会举行隆重的菊花节,以菊会友、以菊兴旅、以菊活市。桐乡的市花——婀娜多姿的杭白菊己成了人们心中美丽的化身。你瞧,茫茫菊海中,菊花仙子正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人是如此的喜爱菊花,推崇菊花为“花中君子”,“花卉四君子”,即梅、兰、竹、菊,吟诗作词更是少不了“菊”。光是品读唐宋时期的诗词,就足以感受到古人爱菊之深了。  相似文献   

8.
菊花与文人素有不解之缘。以菊入诗,借菊直抒人品、性情、感遇者贯穿于中国诗史。先秦屈原高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表现其坚定高洁的品质和操守:魏晋陶潜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凸显其自怡、潇洒于归隐和超脱;南宋李清照低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抒发国破流离的凄惋;明末张煌言借菊咏志,“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相似文献   

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曾刘景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和王巩》)《菊谱》云:“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古人“立象以尽意”,“菊花”“黄花”是常用的意象。  相似文献   

10.
渊明何爱菊?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他在《爱莲说》中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他认为陶渊明爱的是菊的品格。这个看法对当时以至后世都产生了决定的影响,后人不但以此来看待诗人与菊的关系,同时菊也就被看作是凌霜傲雪、超俗脱尘的象征。深秋时节,飒飒秋风,  相似文献   

11.
《爱莲说》一文不仅抒发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对于莲的深深爱恋之情,而且在褒奖莲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及“不可亵玩焉”的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他对菊或是牡丹的“不爱”.周敦颐之所以不爱“菊”,是因为菊的孤傲、不问世事,以明哲保身为由不敢与世事抗衡;而之所以不爱“牡丹”,或是因为它的谄媚、攀富、趋势.“菊花”和“牡丹”正是欠缺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品德要素、佛家的纯净以及道家的本真,因此,造成了周敦颐爱莲,却不爱菊花和牡丹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换言之,周敦颐的儒释道三者合一的思想是他“爱”与“不爱”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一个幽静、恬淡的环境里,菊就变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是在他的诗歌里,除了菊,还有酒。酒也是他的一个形象代言。纵观古今,酒与诗和诗人都有着奇妙的联系。酒与诗好像是孪生兄弟。“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  相似文献   

13.
家书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相似文献   

14.
由华中师范大学与武汉市黄陂区联合主办的“余家菊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将于今年8月在武汉市召开。余家菊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曾就读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武昌文华学院和武昌中华大学,为近代中国“乡村教育”的首倡者和“国家主义教育”理论的构建者。会议将主要围绕以下命题进行研讨:余家菊与近  相似文献   

15.
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钟爱的意象.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周敦颐爱“莲”,而李白独爱“月”。“月”激发了他的灵感,他也以各种方式亲近“月”。  相似文献   

16.
桐乡盛产菊中珍品——杭白菊,种植历史已有300多年。杭白菊是我国的“四大名菊”之一,以素净洁白、淡雅馨香和保健功效而闻名中外。也许你会觉得奇怪,既然杭白菊是桐乡的特产,为什么不叫“桐白菊”呢?我们也是通过采访才知道,原来,以前桐乡交通不便,小白菊大都是通过安徽茶商销往外地的。茶商为了借用杭州的知名度,冠以“杭州”之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杭白菊”的习惯叫法。美丽传说关于杭白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个人叫阿牛,和母亲相依为命。不幸的是,母亲的眼睛突然瞎了,阿牛四处求医都治不好。孝顺的阿牛心里非常难受。一天夜里,他…  相似文献   

17.
“诗人所爱之花,又以梅、兰、竹、菊四者居多,四者之中,梅又具竹之清瘦,菊之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梅也自然成为一个历代文人吟咏不息的审美意象,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了西晋人阮修“挂钱独酌”的故事。这个故事又称为“杖头钱”,原文如下: 阮宣子(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这段故事的引用,在一千多年后的现在,引起了一些争议。《红楼梦》第38回有一组“菊花诗”,其中有贾宝玉的《访菊》和《种菊》,还有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等人的咏菊之作,共12首。为了便于讨论,现将《访菊》诗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魏虹波 《学语文》2005,(3):37-37
菊之淡,菊之傲,菊之殇,好一丛高洁的菊!“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不为世尘滋垢的菊!鄙薄利禄,蔑视权贵,不甘屈辱,嵇康、庄子、项羽,好一群高扬自己独立人格顶天立地的人!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画中的象征物主要有植物和动物两种。植物中的花草树木,在画面中大都有特殊含义。牡丹象征富贵。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明代画家王冕就爱画荷花,以此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菊花象征气节和傲骨,苏轼说“菊残犹有傲霜枝”,并画有《霜菊图》以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