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走步丈量法。走的步数等于跑的步数乘2减2。如跑10步,就应该走18步(10×2-2)。注意,走的步幅的大小以平时走路的习惯为宜,不要有意加大或缩小,以免不准确.2.背向沙池站在踏跳扳上,按自己习惯姿势起跑;当助跑到一定距离(基层比赛一般为20米至25米),自己的速度已达最高时,立即做起跳  相似文献   

2.
行进间投篮一般多在快攻或切入篮下时运用,俗称跑动中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中学生篮球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体育老师教学一般主要是这样三步:1)徒手模仿。按跨步接球、上步起跳、腾空投篮的顺序作徒手模仿练习。2)跨步取球。一人托球,学生跑到前做跨步取球,再上步起跳腾空投篮练习。3)学生向前跑,接迎面(侧面)抛来的球做行进间投篮练习。在这过程中有的老师又增加一些辅助练习手段,如在地上划线,规定学生步子的大小或在地上写字,要求学生踏在右左字上,用喊  相似文献   

3.
自田径规则将铅球、铁饼等项目的有效落地区改为四十度以后,常用的《对分法》划场地已不能再用了,一般采用《量角器量》或《直弦丈量法》来划。我在实践中摸索到一种《直弦丈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圆的直径乘0.342就可得出四十度角所对弦的长度,用这段弦的长度很快就可划出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或初学跳高的人,经常会在 比赛时因起跳点不准,影响实际过杆高度和水平,过早淘汰令人惋惜,如何找准步点,是许多跳高者所关心的问题。 跨越式跳高技术以它自然、简单、容易掌握受到中小学初学者的欢迎。跨越式助跑是采用与横杆之间夹角30°-40°的直线从侧面向横杆方向跑进的,起跳点离横杆距离为60-80厘米或自己手臂的一臂距离、靠近起跑点一侧横杆三分之一处作为起跳点位置。一般助跑为6~8步。跨越式助跑丈量方法有两种,一是“反复丈量法”。从起跳点开始用正常跑速向远离起跳点方向跑进,数到想跑的步数后,反复…  相似文献   

5.
田径比赛中有些径赛项目的起点、栏架位置、接力区等必须设在弯道上,给丈量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种新的田径场地弯道丈量法——比例丈量法。它比过去的几种弯道丈量法具有计算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一、比例丈量法的基本原理: 比例丈量法是根据田径场弯道内沿突起与各分道  相似文献   

6.
陈辉 《中华武术》2020,(3):9-10
跳远助跑步点是跳远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在很多跳远比赛中,由于运动员助跑步点确定不准,不能准确踏板,造成成绩损耗大;更有甚者造成犯规,成绩无效。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法确定跳远的助跑步点。一、走步法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自己的便步走,助跑步数乘2减2等于走步数,如助跑8步:8×2-2=14步。若助跑步数超过10步时,则每多助跑一步增加走两步的步点,如助跑12步:(10×2-2)+2×2=22步。经过反复助跑进行调整,最后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7.
由于划线器条件较差,弯道分道线就不易划准确。在此情况下,如按照其他划线法的数据进行丈量,其准确性必然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此定点突沿弧距丈量划线法,可弥补其缺陷,但其丈量速度则较定点通线丈量划线法为慢。另外,其他划线法计算所需数学公式较难,为求得丈量数据进行运算,花费时间较长。此定点突沿弧距丈量划线法,仅用加、减、乘、除的方法,运算迅速、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步行和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推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剑松  李靖  顾忠科  孙飙 《体育科学》2006,26(11):91-95
目的:研究不同步速下行走时的能量消耗水平,进而推导出根据计步器参数推算步行能耗和一日总能耗的方程,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计步器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计30名(男性15名,女性15名)。受试者身体右侧平肚脐锁骨中线处和腋前线交点处分别佩带计步器,在跑台上分别以3.2、4.8、6.4、8.1、9.7 km/h 5种速度步行800 m,记录计步器计数和实际步数,通过间接热量法测试步行代谢情况。佩带计步器一周,记录每日计步器计数,每日填写Bouchard体力活动日记。结论:以不低于正常步速行走时,计步器可以精确记录步数,放置位置不同对步数记录无影响。随着速度加快,步频加快,步幅加大,单位能耗增加。但在完成相同距离步行时,运动强度(速度)不同,总热量消耗不完全一致,能量消耗不仅与单位能耗有关,运动时间也是重要的因素。根据计步器参数推算步行能量消耗和一日总能量消耗的公式分别为:步行能量消耗(kca l)=0.43×身高(cm) 0.57×体重(kg) 0.26×步频(步/m in) 0.92×时间(m in)-108.44。一日能量消耗(kca l)=0.05×一日计步器计数(步) 2213.09×体表面积(m2)-1993.57。  相似文献   

9.
助跑量不准步点,是跳远教学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它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尝试过一些丈量步点的方法。如直接反测法,二人测定法、定距测量法、步长丈量法等。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为此,我们不断总结,反复实践,设计出一种简便易行的步点丈量法——自然走步丈量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径赛场地丈量划线的实践证明,过去应用的直弦丈量划线法与通线(有的称为放射式)丈量划线法,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但也发现直弦与通线过长,使用钢尺不便,以致影响了丈量划线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了弥补其不足之处,在实践中,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各道所需距点与内边(突沿)上诸点之间的关系,于1973年提出定点通线丈量划线法。定点通线丈量划线法,就是在跑道突沿上规定12个定点,计算出各分道所需距  相似文献   

11.
1、错误的动作一 起跑第一个栏倒小步,起跨步点不正确。产生的原因:(1)心理作用。起跑一开始,两眼盯着栏架,跑得动作僵硬,腿抬不高,蹬地无力,不能按准确的步点跑向第一个栏。怕栏和思想紧张造成动作僵硬,步子放不开,形成倒小步的一个原因。(2)身体素质差,腿部力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步幅小,不能按要求的步数上栏。  相似文献   

12.
吴海燕 《健与美》2023,(3):38-39
<正>多走路对健康大有裨益,但从科学角度看,我们应该保持运动适度。1965年,日本一家名为Yamasa Tokei的公司推出了据说是第一款商业步行计的设备,该设备被称为Manpo-kei,意为“万步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字被当作一个重要的每日最低步数目标,甚至被编入现代健身跟踪应用程序。但是1万步是一个神话般的门槛,没有科学依据。这个数字之所以被选中,  相似文献   

13.
拜读了贵刊2002年第5期刊登的谢飞、张虎大老师介绍的《简易辅助划线器的制作》一文后,笔者经过分析认为:二位老师介绍的这种划线器确实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是对于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来说使用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农村学校的操场多数使用粘土平整的,土质较硬,如果用谢飞等老师所讲的,在使用划线器时将划线器抱于胸前,用胸部紧紧压在划线器上来划跑道,地面越硬,胸部就越要用力去压,这样的话,对于划线老师的身体是否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笔者根据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在谢飞等老师辅助划线器,使用起来更轻巧…  相似文献   

14.
李小平 《体育教学》2008,(11):54-55
一,“三跳”之间的衔接练习(以有力腿是右腿为例) 1.第一跳与第二跳的结合练习(单足跳与跨步跳) 1)两步练习法(一单跳一跨跳):原地或上一步或4—6步助跑,用右腿做起跳腿,右腿单足跳过小垫子落地、再用它起跳,左腿跨步跳落进沙坑。  相似文献   

15.
三级跳远是高中阶段的达标项目。三级跳远是助跑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的运动。其完整技术是由快速的助跑和用“单脚跳”完成的第一跳、“跨步跳”完成第二跳、“跳跃”完成的第三跳连贯动作组成。三级跳远是提高学生腿部力量的有效锻炼方法,但也是易导致学生受伤的项目。在教学练习中,有同学不同程度地出现意外受伤事故。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腿部力量不足;二是动作技术掌握不准确,错误、附加动作多。一、踝关节扭伤(一)受伤原因:快速助跑后,用单脚起跳落地的瞬间,全脚掌或脚跟着地,由于腿部力量不足,使…  相似文献   

16.
三级跳远技术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因此使不少学生难以掌握,但通过逆向教学法,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所谓逆向教学法,即用与正常的动作结构环节相反的顺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解决三级跳的最后一跳   用习惯起跳脚的异侧脚起跳,做跳远练习,使之慢慢适应,从而达到协调。 2.解决跨步跳   助跑 2— 3步,用起跳脚起跳做跨步,而后连续进行跨步跳练习。   3.①②结合进行解决跨步跳和跳跃   起跳脚起跳,做跨步跳,跳进沙坑。   4.解决单足跳   在行进中连续做单足跳的练习,两臂协调摆动配合。   5.在 (4)的基…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分析的目的:(1)选择确定三级跳远世界纪录的运动数据;(2)将这些数据与同一运动员以前相应的成绩和其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成绩的数据进行对比。一、阶段距离康利的单脚跳为6.61米,它分别超过班克斯31厘米、森普金斯25厘米、乔尹尼尔36厘米。在跨步跳时,班克斯是落在所有运动员的后面。从单脚跳到跨步跳时,康利比班克斯多了54厘米,但班克斯的跳跃阶段为6.69米,大大地超过了他的对手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把班克斯各跳的距离和1910年以来世界纪录相比较,他的单脚跳和跨步跳分别为6.30米  相似文献   

18.
界画,是中国绘画宝库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门类,是以宫室、楼台、亭阁、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用界尺划线的绘画,亦称"屋木画"或"宫室画"。所用辅助工具是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支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画  相似文献   

19.
可晨立  赵晖 《乒乓世界》2013,(11):100-101
根据来球选择合适的步法 乒乓球的步法有很多种,跨步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的动作要领是由一条腿做支撑,另一条腿向来球方向跨出一步。跨步的移动范围比侧滑步要小,但由于单脚移动,起动速度比侧滑步要快。在处理短球时基本以跨步为主,在单脚跨出的同时,重心要能随着两腿的分开下移,这样可以增加移动的幅度。图中来球是半出台球,侧滑步是很难进行前后调节的,所以郑培峰选择使用跨步,让身体调节到一个比较舒服的击球位置。  相似文献   

20.
多年的训练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种简便易行的短程助跑跳远步点丈量法。现介绍如下: 首先进行六步助跑跳远起跑点的丈量。让练习者从起跳板前沿向跳远的相反方向,用自然步幅走九步,以此作为六步助跑跳远的起跑点,通过反复试跑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