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的尴尬     
吉林市初二女生李玉(化名)自幼就拾荒助人,并因此被评为"2004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之一.一篇接一篇的报道,"画"出了一个"高、大、全"式的李玉形象.有媒体甚至说:"在听取李玉的建议受到鼓励后,一个下岗工人成了富翁."然而,感动了社会的她却遭到同学的挖苦和讽刺:"她学习也不好啊,报纸上咋还说成绩优异呢,她可真能"编瞎话"……因无法承受"盛名"带来的沉重压力,她不得不向学校提出了转班的请求.  相似文献   

2.
刘新颖 《军事记者》2006,(1):44-44,50
1990年4月23日,全国许多新闻媒体报道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作家魏巍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再三讴歌的十三烈士之一——李玉安还活着。从此,活“烈士”李玉安成了一个在全国持续报道两年之久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人物。时间虽然过去十几年了。但笔者作为当年第一个采写报道这位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人物的新闻工作者,回想起采访报道活“烈士”李玉安的得与失,和活“烈士”李玉安面世背后的故事,仍像口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一直是新闻界的热门话题,理论界也作了一些有成效的探讨。有的认为,深度报道就是把新闻的“5个W”拉宽加深;有的说,深度报道就是强调透明性、立体性、思辨性,等等。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深度报道“质”的规定性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深度报道?这个从上世纪40年代就已提出的命题,至今却仍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难以确定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试图从其源头探微,不知能否得到同仁的赞同。  相似文献   

4.
2006年1月9日晚,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湖南省城长沙传来,吉首市残联原理事长赵小琼被评为“湖南十大新闻人物”。赵小琼。湘西的好女儿,一个身患绝症仍忘我工作、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的残疾女共产党员,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感动了云湘四水,感动了中央媒体和全国读者。她所获得的这个光荣称号不仅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产党人的至高荣誉,而且也是对尽全力发掘和报道其先进事迹的地方党报工作者的最大肯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会出现优秀政治记者吗?一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又结束了。说来也是我的一种“幸运”,从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至今,我已陆陆续续参加了5次这种重要的“国会”报道。前几次,代表中风平浪静,大会按部就班,记者的新闻嗅觉似乎也‘丧失”了。而从去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民主气氛渐浓,整个“两会”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就是报道内容不是表象的,而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度的东西,有人把它称为:“难度报道”。正因为难,就要靠规范的策划制度来保证。 何谓策划?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人们知道,对一家亏损企业来说,如果策划一个好点子可以救活这家企业,对报纸来说,要强化深度报道,提高办报质量,同样需要策划好点子。现在不少报社的老总发出感叹:需要更多的“点子主任”、“点子编辑”、“点子记者”。由此可见,精心策划深度报道是多么重要,一个好点子可以办活一张报纸,一个好点子可以在读者中产生巨大效应。 从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情况来看,江苏《新华日报》连续赢得5块“金牌”,他们最深的体会就是精心策划。《经济日报》报道为什么在全国读者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一点也是精心策划栏目和精心策划深度报道,其中在一版开设的“旧闻新篇”和二版开设的  相似文献   

7.
从内容构成看服务性报道的地位作用 这几年都市报纷纷崛起于神州大地,探其因,“为市民服务”、“服务性好”、“实用性强”则是其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这些在一些报刊中都有过一些简单介绍。但是,“服务性报道”的性质是什么?有哪些特点?有些什么作用?应该如何运作?却语焉不详,少见具体分析,更无理论概括,实为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8.
读新闻战线第10期《一个“场外记者”》,不禁生出一些感想来。文章说的是北京晚报记者张沪,在没有拿到采访五届三次人大和政协会议记者证的情况下,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许多阻力和困难,采写和组织了12篇报道。令人十分感动。感动之余,想到了新闻体制的改革。为什么象人大、政协开会这样重大的政治活动,北京晚报派出的记者却不能参加呢?为什么北京晚报只能“做一点补充和配合”呢?为  相似文献   

9.
复旦大学3108教室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讲坛,包括余秋雨先生在内的许多著名学者文人都在这里讲过学,因而也是各系同学搞重要活动争抢的地方,据负责组织这次活动的外文系团学联学术部部长田懿同学说,她们好不容易才把教室从别的同学手里抢过来。那天下着小雨,天气有点阴冷,但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热浪。教室里座无虚席,连走道上和教室外面的走廊上都站满了同学。吴淡如刚走上讲台,下面的同学就“哇”了一声:“哇,怎么这么年轻?”也许在他们的想象中,一个写了50多本书,能登上“台湾畅销书天后”宝座,能连续6年获金石堂台湾畅销女作家第1名,能主持电视节目《天天星期8》、《真情相对》、《性爱学分》和中广流行网《好时光》节自的,一定像吴淡如自己所说的“已经活成一个老妖怪”了?不光是他们,漓江出版社三位同人到虹桥机场接她的时候,也都吃一惊:“咦,怎么来了个小女生?”  相似文献   

10.
岳璐 《青年记者》2007,(12):103-104
从2003年开始,一个以“感动”为主题、以评选过去一年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10位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年度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感动中国》在娱乐偶像当道的今天,推出一批张扬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人物,无疑对社会的价值取向起着正面的示范作用,《感动中国》在典型人物的报道方面所作的创新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原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韩桂芝受贿案中,韩的妹妹、两个儿子和儿媳都下了水,惟一清白的是她的丈夫陈昔平(化名)。说来可怜,陈昔平在家中虽然有丈夫、姐夫和父亲的名义,却没有丈夫、姐夫和父亲的地位与尊严,他的“家庭反腐”行为受到了全家人的共同抵制,处于“光荣孤立”的状态。最经典的要算他的妻妹抢白他的一句话:“我说你是不是有病?我和我姐收钱,你管得着吗?”看了这一幕,我想:假如在韩家陷入孤立的是韩桂芝而不是这位“反腐丈夫”,那韩桂芝还会在腐败的不归路上走这么远吗?也许我们仍然不能绝对地回答“不会”,但可以肯定的是:韩家内部弥…  相似文献   

12.
11月12日,刘索拉在国图音乐厅的亮相有点大大咧咧。演出应该开始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分钟,底下响起催场的倒掌,她才从后台笑嘻嘻地晃出来,“到时间了吗?” 随意这么一问,就让自已从纷乱的局面中掌握了主动。她告诉你这场演出只排了5天,却将要演出5天,疏漏的地方请大家原谅。一开始,她为演出奠定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一种连缺点都能变成优点的氛围。 开场的锣鼓打得兴高采烈,但是很快就让人听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锣鼓、板  相似文献   

13.
回到家中,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老婆一如既往地在客厅坐着,等待我回来。 我进了门,简单地告诉她我的决定:“老婆,我把工作辞掉了!”她张着嘴,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从鼻子里发出了“哈啊——”的长声。 “为什么?”她试着了解情况。 我忽然开始觉得烦躁起来:“你听不懂国语吗?”  相似文献   

14.
刘庆鹰 《新闻窗》2010,(5):10-11
2006年12月的一天上午.天气出奇的冷,袁俊推开办公室的门进来了,她笑盈盈的脸上春意盎然,举止言谈沉着大方:“老师,我是黔西南日报的袁俊.你们请提问吧!”好潇洒!好自信!我和另两位评委对视一笑,给她出了道题:“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有区别吗?”她略为沉思,粲然一笑:“有,有区别,当然有区别。新闻策划是新闻事件发生后怎么样把它报道好。  相似文献   

15.
不少消息、通讯,往往对新闻事实采用“从头一一道来的表现手法,不少好新闻作品却一反这种常态,从不同侧面抓取几个精彩的小镜头、小故事,并在其间“插入”小巧玲珑而又貌似孤立的“特写镜头”,使本来平淡无奇的新闻顿时生辉。这里,传统式的报道中围绕着背景材料所作的冗长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报道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一件事情,从这个方面看,是件大好事,应该报道;但从另一方面看,却掩盖着问题,如果报道出去,会引起不良影响。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看还是忍痛割爱好,注意把好政策关。这里举个例子。今年麦收后,山东省单县徐寨公社牛楼大队81岁的烈属老大娘万爱民,向国家交售小麦两千多斤,轰动全县。有人向大众日报写来稿件,表扬万大娘早年送子参军杀敌,现在只她一人过日子。实行生产责任制,队里承包给她八亩土地,其中五亩多种了小麦,夺得丰收。当她从广播里听到今年有些地方遭  相似文献   

17.
当兵第二年,我所在部队奉命开赴宁夏西湖执行生产任务,官兵们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涝坝水,住的是地窝子我被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R满老茧的手开始操起了笔·然而,“初人佛门念经难”,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投出去的稿件不下百篇,篇篇如泥牛入海。我自认不是“摇笔杆”的料,索性将全部底稿付之一炬,发誓不再舞文弄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在我部搞调查研究的师宣传科科长王彦夫。当我把屡投不中的情况告诉他后,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拿出了3本旧的《新闻与成才》杂志留给我,告诉我她就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就是从认她为师…  相似文献   

18.
大川 《今传媒》2003,(3):25-26
读了两年多的《读者》,加在一起,50多期,数百万字。若问有何感悟、教益?很简单:感动。不光我感动,相信许多读过《读者》的,也会被一篇篇美文,一个个人物、故事感动的。这从她每期选登的读者“心声”便可看得出来,包括正在狱中服刑的罪犯。  相似文献   

19.
拒绝婚纱     
作为单身女子,我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前几年,同学、朋友呼啦啦一窝蜂地走进那座著名的“围城”,惹得母亲煞是艳羡,直埋怨我不给她加冕岳母的桂冠;今年更是不得了,朋友、同学又跟约好了似的,接二连三地跟妇产医院打上了交道。母亲和周围的女性长辈们就更加按捺不住了,职业和非职业的媒婆们差点没把我的耳膜“锻炼”成“永久牌”的蜂鸣器。  相似文献   

20.
11岁的戎慧还不习惯吃辣,但她觉得,这个城市已经接纳了她。“中秋节那天,同学周锐带我去了黄龙溪古镇(成都著名旅游景点),我们还吃了烤肉串。”她说,“以后每个礼拜六,我都会到一个同学家去过。”而据戎慧的班主任——成都市树德中学七年级1班的李老师说,全班40多名同学里,至少有4/5的人报名愿意在周末把戎慧接到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