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庆阳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163-163,191
文章从一个关于交易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模型出发,探讨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这两种交易(市场)治理机制在维护市场经济正常、效率运行中的作用。文章认为,作为市场治理机制的两种形式,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2.
国家的治理既要靠法律也要靠道德,这是由法律和道德的互补性决定的,也是历史经验所得,所以中国的治理也同样需要法律和道德。在我国社会主义日益发展的今天,坚持法律和道德的实践统一性,是实现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关键,也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学生作为“网生代”,其思想道德深受网络影响,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治理。高校在加强网络道德治理、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促进良好网络生态的形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协同治理”理论,运用SFIC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对高校网络道德协同治理实施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进行剖析,探求网络道德治理路径。研究发现,高校网络道德协同治理、制度与协同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与挑战。针对问题和调整,从构建高校网络道德协同治理的催化、保障与沟通机制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促进高校网络道德协同治理增强实效。  相似文献   

4.
道德法律化是指在道德调节的范围内增加法律调节的内容即法律调节范围的扩大化。因为道德调节的范围大于法律调节的范围,而道德法律化就是让法律参与调整本来属于道德调节的范围,从而达到最佳的调节效果。道德法律化可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加强社会制度文明建设、提高社会公民素质,是实现法制化社会的一个前奏曲。  相似文献   

5.
齐维轩 《情报杂志》2002,21(10):9-10,12
基于我国网络道德自律研究正处在探索和起点阶段的事实,借鉴国际社会网络道德自律实践,探讨了我国网络道德自律研究中的基本原则、内容、困境以及突破口等问题,指出了我国网络道德自律研究任重道远。启示人们,在对网络实施“道德、技术、法律”的战略性主体管制中,技术与法律只是手段,道德自律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6.
由于法律和道德本身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完全不同,从而使得在诸多领域中都存在大量的道德与法律冲突的问题。而产生这种冲突的根本原因是道德与法律在评价标准上不一致、两者所追求的价值存在差异、不同社会的道德规范差异、阶级观念与法制观念的基本要求不同、道德义务与法律权利之间的本位相互对立等等。基于此点,本文就法律与道德关系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把法律作为社会性整合的主导机制,因为法律的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满足了社会性整合的需求,具有稳定行为期待和达成共识的功能.而法律的建制化等特殊性,使得法律在有效性方面具有优于其他社会力量(如道德)的特点.最终,法律因这种差别优势成为了系统和生活世界的转换器,担当起社会性整合主导机制的重任.哈贝马斯这一思想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其不足之处仍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网络道德的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网络(强调道德意义时亦称“网络道德”)的法律规制目前正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的事实,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网络法律规制实践,探讨了我国网络法律规制研究的原则、内容、形式及其规范等问题。启示人们,我国网络的法律规制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对网络实施“道德自律、法律规制、技术支持”的立体管制才是真正的战略出路。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思想与网络社会的道德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网络伦理问题具有全球性。对于网络秩序的混乱,技术手段、法律控制、制度完善等治理的对策虽然各有千秋也不可缺少,但在全新的网络行为面前,这些外在他律的措施都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由于儒家伦理思想强调的是内省自律和人格境界,可以弥补他律手段的缺陷。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儒家伦理思想对于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道德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延寿 《情报杂志》2004,23(2):36-38
网络世界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信息道德体系;与现实世界强调强大的法律、脆弱的道德相反,虚拟世界应该强调强大的道德、脆弱的法律;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由此决定了反映文化观念的信息道德必然呈现本土化趋势,但在信息道德本土化的背后,也必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东西,即信息道德的普适性。它们是所有信息人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保证虚拟世界有序发展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1.
从构建科技行为伦理规范、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教育,促进行为主体道德自律、完善科技行为法律体系,规范科技行为、倡导人文精神向科学融入等几方面探讨道德约束在现代科技行为中的困境之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大量的案件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着实令人担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人大力倡导在大学阶段加强法治教育,多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这无疑是抓住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就是说忽视道德的作用,相信效果不会太好,这就是笔者一直坚持用道德与法律同时武装大学生的原因。本文将着重分析道德与法律在提升大学生素质中的作用,并设法找到两者有效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3.
王骏 《内江科技》2005,(6):24-25
该文结合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内部治理问题,从上市公司的产权关系、“代理理论”和“大股东道德危险问题”三个方 面着手,对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理论根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释和阐述,并进而提出上市公司内部权力监督 的法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今,人们常常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已经把基本的道德素质都抛弃殆尽了。要如何提升社会道德呢?有人说要靠舆论宣传,有人说要靠言传身教,有人说要靠信仰指引……可是,当有人提出要用法律来捍卫道德时,不少人却嗤之以鼻,法律是惩治罪犯的工具,一个不讲道德的人还远没有达到犯  相似文献   

15.
从道德诚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企业产品定价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了目前市场上非道德定价的成因,并相应地从社会、市场、企业和消费者角度提出了完善价格法制、健全价格信息市场、强化企业定价信息披露义务、加强企业自律和他律、提高消费者综合素质等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曦 《今日科苑》2009,(14):207-208
近些年来,"人肉搜索"事件不断发生,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人肉搜索"经常和个人隐私相关连,也非常容易涉及到法律和道德问题。"人肉搜索"暴露出我国的网络隐私权这一法律空白地带,针对侵权的表现形式我们该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为了使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应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如何对待爱情的角度,通过分析《简·爱》一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又符合道德法律的纯洁的爱情观,罗切斯特感性至上、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蔑视法律道德的爱情观以及圣约翰"一切为主"把妻子作为工具的理性至上的爱情观,批判了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和只要婚姻不要爱情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都不符合人情,都是不道德的,颂扬了能经受得住时间、空间、财产和地位的考验并且为法律道德所接受的爱情。  相似文献   

18.
肖艳 《科技风》2012,(5):215-216
实务中死亡保险因为高额的保险赔付所引发的道德危险屡禁不止,对死亡保险的道德危险进行控制首先要明确死亡保险道德危险法律控制对象范围.从保险金请求权角度出发进行划分,死亡保险道德危险对象范围分为保险金请求权人的道德危险以及非保险金请求权人的道德危险.  相似文献   

19.
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其防范与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缺位是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是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体制原因;组织权威影响力无限扩大是导致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提出了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我们面临着道德重建即对传统道德的扬弃和法治建设的双重任务。本文认为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法治的根本精神是相违背的, 道德缺位已影响到法治建设的进程。通过对传统道德及现状和法治建设的现实进行剖析, 本文认为在实现法治国家这一目标的进程中, 从实际出发, 应德治、法治并重, 建立与法治相适应的道德伦理观, 树立法律的权威, 最终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