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原型理论对贾宝玉这一形象作出阐释:即通过顽石意象的分疏,阐明《红楼梦》百二十回文本在叙述贾宝玉的情爱婚姻历程中显示的哲学过程和人性逻辑,这就是物我分离、灵肉分离、情礼分离、真假有无同一等四个范畴的推衍,这与大荒山、太虚幻境、大观园和贾府四个存在境界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2.
崔含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98-100
楚人对舜怀有特殊的敬意和宗教之情,作为楚人,屈原也不例外.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中反复出现"重华"及与之相关的字眼,屈原其余作品中对此亦有所涉及,再联系屈原将其与其他古圣先贤进行对比时所反映的态度以及舜与楚民族远祖非同寻常的关系,文章认为舜是屈原心目中理想的政治知已和倾诉对象.舜与二妃的动人故事又对当时处于严酷现实中的屈原之选择自沉有很大影响,屈原最终用自沉凄凉而又悲壮地诠释了男女君臣之喻,向世人昭示了他对曾经与王共处的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始终如一的忠贞清白.  相似文献   

3.
从秦初洞庭一带民间所祀湘神,乃是与舜之传说相联系的"二妃",证明了屈原<九歌>二<湘>所祀神灵,也当与"舜,妃"有关.并从湘水之神的"原型"及其变迁上,论述了屈原时代所祀湘神,已不再是远古时代"万物有灵论"观念下产生的无主名水神,而已为有主名"舜、妃"之神所取代.在此基础上辩明王逸所注"湘夫人"为二妃,"湘君"则为二妃"所留"之舜;韩愈以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之说,乃是既不合情理也不合礼制的附会.由此得出游国恩、马茂元等的二<湘>"恋爱"说,并不符合舜与二妃的神话传说背景,而有的研究者试图用"殆已失考"的原始湘神传说,来为二<湘>"恋爱"说圆场,也无补于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宝玉流泪原因、过程与意旨的分析,论述眼泪在描写宝、黛爱情,塑造贾宝玉"情不情"独特个性和表达生离死别的男性友情时所起的独特、深刻、诗意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宝玉流泪原因、过程与意旨的分析,论述眼泪在描写宝、黛爱情,塑造贾宝玉“情不情”独特个性和表达生离死别的男性友情时所起的独特、深刻、诗意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6.
具象绘画与意象绘画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理论特征,以及具象绘画向意象绘画发展衍变的历史趋势和现代部分作者绘画风格变化与创新的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7.
具象绘画与意象绘画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理论特征,以及具象绘画向意象绘画发展衍变的历史趋势和现代部分作者绘画风格变化与创新的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英汉互译中文化意象的错位与遗失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缘由,只能归咎于文化的多样性。为了更有效地减少文化意象的错位与遗失,译者应尽可能地使译文释义性相似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与译文读者的审美期盼相吻合。只有这样,译者才能真正肩负起传达原语文化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意象角度对屈骚和汉大赋进行比较,着重于二者在意象类型、意象组合、意象方面的不同,并认为这些不同造成屈骚和汉大赋分别属于抒情文体和描述性文体,这抒情性文体和描述性文体正是屈骚和汉大赋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0.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自人的身体体验。它本身不需要任何解释,并且本身就具有意义,当被激活时,就可与范畴或概念相对应,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本文用空间意象图式解释了介词的用法;用事件意象图式解释了及物句型的句法构造。通过简要分析,旨在让英语学习者认识到图象图式可以帮助理解英语介词一词多义现象和动词加宾语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是中国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结晶,文章从图案的造型着手,重点阐述了图案的意象性和图案的意象造型方法论,旨在丰富并探索中国的图案艺术,使中国的民族图案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从环境、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及标志六个方面分析了桂峰传统聚落的空间意象,指出其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与"可印象性";同时,从点、线、面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并提出借助民间力量加强古村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宋词中"阑干"意象层出不穷、俯拾皆是。由于其审美意蕴与词体一致,"阑干"这一中国古代庭院、楼阁等建筑物的附属部分,逐渐成为了积淀着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审美意象,并能够承载相思闺怨、忆旧伤别、思乡念远、怀古抒愤等主题。  相似文献   

14.
口意象三题     
该文回顾口意象在现代艺术中的嬗变 ,考察其作为非理性艺术的一个投影在文化、哲学、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桂花是我国的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像其他著名花卉一样,桂也经历了由外在形象审美到人格比德象征的提升发展过程。桂树的三个特点——丛生山林幽谷、秋芳冬荣、香味浓郁清芬,是构成桂人格象征的生物基础。与此相对应,道德品质的芳雅高洁,贤人幽隐避世和孤贞守正、耿介直节的品行,构成了桂的人格象征含义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有着海德格尔死亡哲学的内涵,但海明威的死亡更侧重于死亡带给人的恐惧,人与死亡的较量以及对死亡的思索。他书中的死亡更多的是人为所造成的死亡,也是海明威对战争的控诉。死亡到最后似乎就是一场虚空,无论表现的多么崇高,换回的只不过只是一具死尸,别无他物。  相似文献   

17.
意象、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意象是作品意境创造的重要因素,也是审美意境生成的前提、基础。意境的创造与生成离不开对意象的建构与赏玩。不同类型的意象或意象的不同组合方式,对于意境创造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简·爱>中多次出现了月亮与火的宗教色彩的描写,以多侧面、多角度的方式预示着主人公爱情的命运,从而为作品增添了神秘朦胧的色调.月亮与火这两个现实的物化体也在月亮的清冷与火的炽热中尽情地舒展着爱情的激荡与超越,诠释着现实与理想,地狱与天堂的希冀与升华,揭示着男女主人公受难-追寻-获致幸福的主题.从而在浓厚的宗教色彩的重幕下构成小说的主题意象,令作品意义更为厚重,拥有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意象色彩观念和历史演变的剖析,以及中西不同色彩观的比较,探讨中国绘画意象色彩在当代中国画创新中的拓展,阐明色彩革新是传统中国画走向现代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