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后现代哲学中,反辩证法问题是一个极为突出的方面。西方后现代哲学的思想先驱尼采、阿多尔诺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德勒兹、德里达、福科、利奥塔、博德里拉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反辩证法的思想。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百般花样,之所以始终未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学派,其主要根源就在于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同反辩证法的立场紧密相联的;而西方后现代哲学的这种激进反辩证法倾向的大量出现,与辩证法科学在历史实践中的错误理解与应用导致严重历史悲剧或震荡有直接关系;不可否认,西方后现代哲学的反辩证法的多种思想中也包含着不少有助于进一步发展辩证法科学的要素或材料。  相似文献   

2.
吴天芸 《海外英语》2012,(3):212-213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在其两部电影哲学专著《电影I:运动——影像》与《电影II:时间——影像》中对电影符号论提出了飞跃的观点,并以后结构主义生成的美学,为我们对电影的事件、时空关系的研究提升了平台。堪称概念创造大师的德勒兹,融入其"生成美学"的哲学思维,对蒙太奇手法的作用给出了别样的诠释。群像电影《通天塔》片名取自《圣经》,以多个故事的同时叙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导演伊纳里多对蒙太奇的巧妙运用,完美地将叙事嵌入时间的延绵。该文欲结合德勒兹的哲学观与电影美学,从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探索《通天塔》为观众提供的饕餮盛宴背后的哲学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笛卡尔以来,主体问题始终是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不同的时期,随着人们对主体的理解和定位的不同,特别是在后现代,出现了一种强劲的消解主体的倾向,譬如,德勒兹与福柯。德勒兹对主体的解构奠基于他的事件哲学、块茎说及伦理价值学说;而福柯围绕着主体的诞生和消亡对现代哲学史、思想史进行了历史考察,最终得出了这一结论:主体必将,也正在死去。并且,德勒兹和福柯在对主体这一概念的规定上、解构的重点内容上或者逻辑根据上,以及主体解构所使用的方法上是不同的。通过比较得知:后现代对主体的破与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体化的,即定调的开端首先就是“无-有”“破-立”的生成悖论。同时,通过比较也使我们认识到:在20世纪,作为主体的人要认识到自身能在的限度及自己的“身位”,切忌骄狂地认为自身可以作为一切事物的“尺度”。  相似文献   

4.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主要是在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加以注解并深入阐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涉及运动、运动影像及其三个变体、回忆与梦幻、现在尖点与过去时面四个论题。在四评柏格森的过程中,德勒兹重新认识电影并建立了一种以时间—影像为核心的电影哲学观,他宣称电影影像是一类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并将"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的哲学美学概念运用于电影的分析中,建构了一种对于影像符号的"再符码化"构想,德勒兹的这些理论主张对审视中国当代国产贺岁片具有一定的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对生态美学的发生具有诱导作用,它促进了生态学和后现代哲学、伦理学思想的美学性融会.它以切近生态自然的"新感性"方式改变了传统美学的感知方式,使自然美有了阐释和实现价值的可能,使美学成为"自然的返魅"的有效途径,从而在生态圈境域上构建了差异化生态美学语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起,后现代主义成为欧美学界应者云集的理论思潮,特别是1979年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出版之后,这一思潮成为哲学的主流,其影响遍布哲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宗教等诸多领域.职业教育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还有待于建设和发展,后现代理论对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美学是在当今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蔓延的后现代社会文化的语境下应运而生的,生态美学以生态哲学观作为哲学基础,坚持生态整体现、天人合一观、生态平等观,以生态首位与动态平衡为原则,坚持生态与人文统一、批判与建构交融的生态美学精神.对于美学学科建设,社会实践指导意义深远.也是对人类社会危机与精神危机的双重救赎.  相似文献   

8.
德勒兹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的三次综合提出批判,目的在于证明客体的差异性不可能受制于主体的先验意识,这为德勒兹差异思想的经验性谋求了合法地位。德勒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勾勒出其后现代的差异图像,这一方面反映了德勒兹对康德的超越:对主体性哲学及同一性宏大主旨的批判性颠覆,另一方面则暗示德勒兹的差异思想同样难逃先验哲学的宿命。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在20世纪发生根本转向,其中,后现代哲学渐趋主流.尼采,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非理性主义者.比较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和尼采哲学中对现代性的批判,可以发现尼采思想是后现代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变革形而上学,后现代性哲学只是像黑格尔、马克思等的哲学一样,试图革除以"个人主体性"为基本原则的现代性哲学的肌瘤。然而,人们不可能用非形而上学的东西解释形而上学,后现代性哲学通过解构形而上学来终结形而上学只能是僭望。这就意味着,哲学应该走向后现代性哲学之后。同时,后现代性哲学以经验为根基的出发点,恰恰又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灵魂,因此,马克思哲学具有消解后现代性哲学理论困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行为艺术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严格意义上,中国还没有产生成熟的后现代美学标准。更没有成熟的“行为艺术”美学标准,“行为艺术”在体现为大众化、适合中国国情方面遇上了历史进程错位、美学主导错位、文化方向错位。  相似文献   

12.
在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扬弃中,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凸显出两大典型代表,即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二者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上具有“家族相似”性,但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展开对传统哲学和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相比,更加具有彻底性、科学性和颠覆性.随后的后现代哲学虽然在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绝对主义的口号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维度,但其“批判”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仍然没有克服其先天的不足.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范式,通过剖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批判、超越及对话,揭示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历史原像.  相似文献   

13.
荒诞美学是贯穿现代、后现代时期重要的美学形态.在主体性衰落的后现代主义时期,荒诞美学存在的合法性产生了危机.但是主体性的式微也意味着另类意义的解放,解构化的时代也彰显更自由的审美建构.荒诞在审美范畴上的否定性与客观性,审美表征上的“悖论”、“戏仿”与“不确定性”,美学形态上的平面化以及美学价值上的自由超越性产生了丰富的意义内涵.荒诞是对传统美学的反抗,更促使后现代美学历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分析美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形而上学危机及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率先从图像论、语言误用和家族相似等几个方面给关的本质以彻底的解构,因而使其理论具有很大的后现代色彩,与其后来的解构主义美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巨大的理论开创性。  相似文献   

15.
尽管德勒兹的电影著作未及处理1980年代以来、欧美经典脉络之外的丰富而多样的电影形态,但是他所贡献的一些概念和思考仍具有进一步拓展"时间—影像"之后的电影研究的理论潜力。本文围绕"少数电影"的论题,梳理了从德勒兹的理论原点到后来不同学者的批评应用。这些批评应用包括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对好莱坞美学体系下"对抗性的现实主义"的讨论,达德利.安德鲁挪用"游牧"这一德勒兹术语对西非电影的考察,以及张英进为理解新时期中国电影而从不同的理论来源引入的"少数"话语,它们与德勒兹的问题意识之间建立起一种富于启发性的对话关系。这些批评实践反过来对德勒兹的理论术语和思想框架也构成了某种协商或修订。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派作家超越了传统的审美内涵,从而使不同于现代美学的后现代文学的审美内涵得以深化和扩展。在后现代派作家的艺术世界里,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故意模糊文学与哲学、文学和文化等之间已有的传统界线。他们摒弃历史、命运的视角来探讨人生,而选择不同寻常的诡秘哲学来影射迷宫人生,因此从二人的作品中升腾起具有哲理内涵的新型的后现代文学审美。同时二人有意无意沿用了希腊哲学家芝诺的运动悖论,由此衍生出的无穷极限和圆形的迷宫世界观,都呈现出后现代文学的特殊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7.
影像的时间美学逻辑发展可以追溯到柏格森对时间本质的深刻思考。柏格森将时间定义为生命的绵延,而思维和影像正是在时间流中,我们经验和理解世界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德勒兹进一步发展了“时间—影像”的哲学理念,将“运动—影像”概念扩展为“回忆—影像”“梦幻—影像”与“晶体—影像”,从而确定了时间—影像的经典理论。同时,他将麦茨的电影符号学演化为影像符号学,为数字影像向交互—影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奠基。因此,可以说德勒兹的时间—影像理论是影像时间美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理解影像的本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德勒兹的著作中,哲学家的名字和文学家的名字总是如影随形,这不仅是德勒兹个人的写作风格,也是他致力于"批评与临床"计划的一种策略。"生命"作为德勒兹文学理论的内核,不仅具有医学意义,更具有哲学意义,即文学是关乎健康的事业。同时,德勒兹将疾病与文学作品结合起来一同考察,建构了文学症候学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康德审美哲学中主体性问题进行了阐释和分析,认为康德追求无功利的,自由的,乌托邦性质的先验审美理想。在这一审美理想中包含了对主体的极度张扬和不断消解的复杂性,对西方现代美学以及后现代美学具有决定性的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晋名士是传统社会的明星,是传统美学的承载者,后现代明星则体现了后现代美学的若干文化意蕴,当将二者并置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可以探究到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许多差异。二者都对自身形象表现出了极大关注,前者具有形而上追求,后者却只有功利目的;前者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后者却是瞬时的、速朽的。这体现了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