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梳理鲁迅的报刊活动,总结了他的新闻思想。鲁迅的报刊活动可以分成三个时期,以1927到1936年最活跃。鲁迅新闻的思想主要涉及报纸应该是人民的喉舌、对新闻失实深恶痛绝、舆论监督要“保护原种”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民国二年(1913年)创刊的《晋边日报》是内蒙古地区早期报纸之一,也是现今包头市最早的报纸。这份由早年老同盟会成员主办的报纸现存仅二期,具有独到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笔者对现存该报的文献形态、出刊宗旨、出刊者、内容及其价值做了介绍和研究,认为该报对中国近代报刊史、内蒙古地方史,尤其是地方报刊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进一步研究,对《唐山报刊出版史述略》一文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包括唐山市最早出版的报纸,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五四"运动影响下出版的进步报纸以及唐山交大出版的期刊等。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报刊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1927到1936年最为活跃。杂文是鲁迅新闻思想的主要反映。他认为报纸是人民的喉舌,新闻报道要杜绝失实,舆论监督要“保护原种”等。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报刊大量兴起,不但文学创作和翻译文学如雨后春笋般见刊,各种理论文献也都首选报刊刊发。随着西学翻译的增加,各种探讨翻译的理论文章也不断面世,并成为后世研究翻译的重要文献资料。从翻译史、翻译家、翻译技巧、翻译家序跋、翻译伦理、翻译论争、翻译标准、各体文学翻译、外国译论等角度切入,可以对近现代报刊刊载翻译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归并整理,这一研究的有效推进,其文学史、翻译史、文献学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传教士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作为传教手段,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二百种中外文报刊,其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传教士报刊是近代中国新式报刊的先驱,开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2007年版)第72页写到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时称:“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笔者查阅了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似文献   

8.
1999年以来,学术界对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所创中外文期刊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著作和论文。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中国早期传教士报刊的文化意义、发展趋势、对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目前中国传教士报刊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等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报刊编辑和政论家。他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报刊思想,主要体现在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办报的原则等方面,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报刊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语报刊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而英语新闻具有新鲜时尚、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等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获得了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在分析现今报刊阅读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思考,对上好报刊阅读课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主笔定义的界定及意义的演变方面,对主笔一词进行了考据。并对中国近代新闻史中主笔出现的原因和发展阶段进行了概述。最后以《申报》的纵向发展阶段为例,阐述了主笔对报纸思想和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主笔是主持笔政的报刊负责人,和“文人论政”的传统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主笔直接影响报刊的办刊思想和风格,对报刊的整体发展也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代报刊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提供了与古代文学截然不同的媒介与载体,直接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形态性质、文体类型和审美特征。以贵州出现最早的《黔报》、《贵州公报》等近代报纸为考察对象,从“文学场”的生成角度,探讨在由报刊开拓的文化语境中贵州现代文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报刊近代化是与半殖民地化相伴而生的。自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国大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报刊舆论主权如同政治、经济权利一样,严重丧失。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深感报刊舆论主权丧失的痛楚,以及重建舆论主权的时代使命。他们冲破重重困难和阻碍,为创办一份真正替中国人说话的报纸而奔走。作为当时国人的代言机关,《时务报》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刊舆论主权的成功重建。北方的舆论阵地《国闻报》,在争取话语权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姿态,做出不懈的努力。针对任何侵害中国主权的外报言论,该报决不保持沉默,与外报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14.
在西学东渐的春风下,中国近代报刊积极关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科技知识。1896年3月《万国公报》公布伦琴发现X射线后,近代报刊及时迅速地竞相追踪报道和传播X射线知识,其中包括X射线的用途、X射线技术的发展和X射线的原理及其危害,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反响。近代报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对X射线知识传播的过程也充分反映出了报刊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中的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复印报刊资料"2003-2007年转载数据以及CSSCI2003-2007年数据为来源,对"复印报刊资料"中的艺术学期刊的转载情况、被引情况、影响因子以及高被引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比同领域期刊的有关数据,展示"复印报刊资料"在艺术学研究中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法国信使》(1672-1995)300多年的办刊历史反映了法国报业的发展轨迹.作为法国文学报刊的代表,《法国信使》对法国文学的传播发挥着引领作用.通过探索《法国信使》的历史沿革对于了解18~20世纪法国报刊史及其与文学发展的互动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耀 《文教资料》2013,(26):43-45
传媒是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其最大的功能是“传播与交流”.报刊作为清代的主流传媒,张謇对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一国之报纸,所以为文明进化之利器者”,“报纸为舆论之代表”等.于是,在那个国家危亡、民族动荡的年代,张謇自觉充当传媒人的角色,积极创办各类报纸,《星报》、《预备立宪公报》、《公园日报》等.就在这种报刊传媒自觉的引领下,张謇的报刊实践为南通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制造舆论,变革社会;以文化人,开启民智;传播思想,拓展交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清末报刊评论的主要形式、稿件来源以及作者群可以看出,清末报刊评论在当时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承栽了清末社会转型时期纷繁复杂的政治理念.清末报刊评论的繁荣是近代文化发展的必然,是知识分子群体意识觉醒的表征之一,也是近代大众传媒日益民间化与普及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近代报刊出现后,在某些方面具有近代报刊特点的清末京报仍按自身原有模式发展、兴盛,并没有在新思潮的熏陶下走上近代报刊之路。本文拟在梳理京报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京报本身特点、清廷的舆论控制和京报入的素养及办报目的三个方面探讨京报没有走上近代报刊之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西人东来并在华创办了区别于传统邸报的近代报刊.相较于发源于西方都市内部的近代报刊,中国近代报刊经历了由外生性向本土化的演进;报人主体由早期的以西人为主向随后的国人转化;办报主旨也以早期西人外报的宗教性、商业性为主向之后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政论性报刊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