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启平 《考试周刊》2010,(3):222-222
课堂讨论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它以互动性和互补性,促使师生、生生的各种思想、观点和见解相互撞击,相互启发,进而产生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见解。因此,课堂讨论便以其独特的优势走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阵营,并逐步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合理组织、  相似文献   

2.
课堂讨论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它以其互动性和互补性,促使师生、生生的各种思想、观点和见解相互撞击,相互启发,进而产生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见解。因此,课堂讨论便以其独特的优势走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阵营,并逐步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课堂讨论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讨论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讨论的组织引导不够到位,讨论的结论肤浅、无意义,讨论的评价空洞无物。学生在讨论中几乎是不及题旨地说说笑笑,哄哄闹闹,看起…  相似文献   

3.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课堂讨论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资料,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完善认识,提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成果展示——评价完善。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实施课堂讨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课堂。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讨论和交流,去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与教学形式。初中英语教学中基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参与学习,不断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1.英语课堂合作学习要有效分组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分组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以小组为单位  相似文献   

5.
如何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呢?第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第二、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1、想学生之想,关注、理解学生心声。2、把课堂还给学生。放心、放手、但不放任。3、尊重学生的见解,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6.
徐翠梅 《语文天地》2013,(12):31-32
"老师,老师,我说!我说!""老师,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自从实施新课程标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学习气氛空前热烈。探究性学习使课堂学习高潮迭起,精彩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改要求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实践中,这些学习方式很难独立存在,如探究学习根据学习组织形式可分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同时也属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范畴;如自主与合作学习在心理层面上也是相互融合与互为支持的,根据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关理论,采用"自主+合作"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在高中阶段开展教学,而"自主+合作"学习课堂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自主+合作"学习在20世纪90年代很多学者认识到自主学习兼具个体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一言堂”的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目前,很多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了把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的意识。然而,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多数讨论不外乎这样两种状况:一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只要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四人一组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你说你的观点,我说我的见解,说完了,讨论就算结束了。二是为合作而合作。有些问题浅显直白,答案一目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语文学习方式的问题。教学中,我初步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自主学习;通过设置有价值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实现合作学习;通过发现疑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实现探究实性学习。我欣喜地发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大大促进了语文教学,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生探究科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合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倾听别人的见解,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体验合作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探究实验中发挥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期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2.
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来,广大教师转变理念,积极实践,课堂教学一改过去个体学习、接受学习主宰的局面,以讨论为主的合作学习走进了课堂,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学习方式。但我们也发现,目前的讨论教学或多或少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讨论的问题缺少思维的价值,讨论少了个体的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数学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正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一起成为现代新课堂的主角.<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放眼中国教育,在轰轰烈烈的新课堂教学改革中脱颖而出的"十大课堂教学模式",几乎无一例外地看到了"合作"的"身影",而其中绝大多数又都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合作学习以其巨大的优势占据着课堂、影响着课堂。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本文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两方面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教学工作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求建立新的学习观。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客观上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当务之急是迅速转变观念,变学生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陆海林 《广西教育》2009,(20):14-14,24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改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模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创境设问,明确任务”-“组织引导,个体探究”-“讨论互研,合作共探”-“检测探究,明理笃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服务。本人结合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李芹 《考试周刊》2010,(36):182-183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改革。针对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个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落实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越来越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课堂实践证明: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懂得合作、明确分工;核心在于学生能否乐于探究、求同存异;成败在于教师能否去伪存真、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堂教学理念下,阐述学生为何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且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多样性和探究学习过程的科学性。并通过实例说明它们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王朝晖 《考试周刊》2011,(69):67-68
"合作、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课堂合作、讨论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状况,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究,讨论总结,精彩生成.合作、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