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要求教科书的功能从控制转向对话,促使学生与知识的精神相遇,因此在教科书的设计中应注重知识为谁存在和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策略。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实质是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决定了知识不仅应以“自为”形式存在,更应以“他为”和“人为”形式存在:不仅是实体性存在,更应该是关注关联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关系性存在。  相似文献   

2.
童莉 《教育导刊》2008,(7):34-36
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要求教科书的功能从控制转向对话,促使学生与知识的精神相遇,因此在教科书的设计中应注重知识为谁存在和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策略。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实质是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决定了知识不仅应以“自为”形式存在,更应以“他为”和“人为”形式存在:不仅是实体性存在,更应该是关注关联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关系性存在。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要求教科书的功能从控制转向对话,促使学生与知识的精神相遇,因此在教科书的设计中应注重知识为谁存在和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策略。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实质是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决定了知识不仅应以"自为"形式存在,更应以"他为"和"人为"形式存在;不仅是实体性存在,更应该是关注关联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关系性存在。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科书“知识载体”的单一目标定位既忽视了鲜活的生命体验.又把掌握知识 、习得技能、陶养情感的过程丢弃在学习结果之外。“对话性实践”理论将学习重新界定为包括学习者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以及与自己的对话三种实践模式.为教科书摆脱“独白式知识代言人”保守形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宁夏教育》2007,(9):80-80
教科书中的知识应以怎样的方式存在?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本质,都有“是其所是”的独特性与规定性。事物的这种存在就是“实体性存在”。教科书中的知识以实体性方式存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毛燕 《江苏教育》2015,(2):30-3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0年版的课标对照,在"阅读教学建议"部分新增了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本文深入界定了"教科书编者"的意义,分析了"教科书编者"缺席对话给阅读课堂带来的不利影响,探讨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与"教科书编者"的真正对话。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让教科书编者首次走向阅读教学的对话席,成为阅读教学多重对话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意义、途径、现状和对策等问题因此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对话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活动,而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不可能与教科书编者面对面直接对话,而只能对教科书进行解读。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可以采用理解式对话、实践性对话和反馈式对话这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们对教科书知识的客观性有种种批评与责难。从正面来看,教科书知识的客观性是指:越是教科书知识越重视知识的客观性;学校教育的年段越低,教科书知识就越具有普遍性;强调教科书知识的客观性,并不会抹杀知识的主体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自语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七~九年级已有三套语实验教科书通过审查进入实验。他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出版社以及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实验教科书(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语版、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套实验教科书已努力向“对话”靠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材中已有明显的对话意  相似文献   

11.
认知心理学为解释知识的内部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从广义知识观的角度讲,知识的加工就是知识库在元认知的控制下,通过从低级到高级的整合、区分和建构加工过程完成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迁移.通过广义知识观对知识加工关系的理解能使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重视各因素的系统影响及对学习认知心理过程的研究,进而为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和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国际教科书对话,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的一项为了推动和平的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法国、波兰、以色列、俄国、罗马尼亚、英国、丹麦、印度、日本、突尼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一项工作。1998年以来,德国与中国也开展了历史、地理教科书的对话,并且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主体主要以德法、德波、德中的教科书对为分析德  相似文献   

13.
缄默知识作为人类知识的基础,对人类的学习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有大量的缄默知识,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缄默知识的显性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开展教学叙事是缄默知识显性化的重要条件;教学对话是缄默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可确立以"对话哲学"教学观为指导的教学设计新思路,从目标分解、情景创设、活动设计三个步骤开展基于问题情景(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这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目中无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困境,21世纪的德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虽然这一理念并未彻底否定知识学习的作用,但亟须基于此理念重新定位知识学习。在德育课程中,知识学习最终要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应以"生活逻辑"组织不同类型的知识,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接生活、通达意义。基于这些定位,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在现实生活的需求中学习生活的智慧,从感性认识通达一定普遍性的"体认之知",在体验、讨论和探究中通达"体认之知",发掘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生活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