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尼采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尼采关于艺术、宗教、道德的著作中概括出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指出尼采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反德意志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反民主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女权主义,并且指出,尼采的政治哲学观点都是以超人哲学和反基督教学说为根据的。论文纠正了对尼采政治观点的某些错误理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他的基本原则或立场是坚持和维护人的自由、平等和个体独立性。他对自由的强调是相对于上帝而言的。他指出,人是不断违背上帝所制定的规律而生活,并且更改着自己所制定的规律。他对人的平等的强调特别表现在奴隶制问题上。他是一个彻底的废奴主义者。他在强调个体的独立地位时,坚决反对将公共利益同个人私益对立起来,反对将前者置于后者之上。他指出,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用民法来处理,这时政府和公民个体的地位是对等的。此外,关于人的自然状态的思想也是其社会历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尼采基本哲学思想的意义背景下,通过对《权力意志》中的一个道德哲学提纲的解读,表明尼采不仅是一位道德的破坏者,也是一位道德建设者.作为道德偶像的破坏者,尼采认为,道德是非道德性的结果,道德否定、危害生命,道德保护弱者;作为道德建设者,尼采强调,他之批判道德是为了让人真正道德地生活,这种生活是在善恶之彼岸,它以生命、强力、个人为自己的基本原则,是一种以肉体、本能、大地为根,以悲剧和艺术为茎,以个人的超越和自由为冠的生命之树的欢歌.尼采道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揭露“生命道德化的颓废,而将“道德生命化”.  相似文献   

4.
亲情是人类在后天的共同生活中所构造出来的角色性关系中的一种,人的独立自由才是人的本质,子女并不依附于其父母。平等是个体独立自由的本性所追求的,平等不仅在于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平等的真正要点应是哲学意义上的平等,即提供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平等的自由,尊重、关注每一个体平等的道德价值,不由于个人的需求而发生变化。基于哲学领域内平等的视角,"亲亲相隐"折射了对受害一方的道德价值的不平等尊重和不平等关注。现今由"亲亲相隐"所引申出的"亲属拒证权",也缺乏立足之基,不利于当今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价值论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尼采价值论的阐述和分析指出,尼采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出发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论体系,这种价值论由于是以永恒轮回观念为基础从而获得了自己的根基。从永恒轮回的观念出发。尼采实现了价值论上的积极的虚无主义,为我们理解价值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正>正义与关怀均是当今时代教师道德的重要要求,是教师道德价值取向的基本维度。正义的出发点及终极目标都是指向人,指向人的发展。正义作为教师道德的重要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和秩序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自由与学生自由密切相关,具有自由品质的教师才会肯定、倡扬和鼓励学生的自由学习。在教育领域,平等也是衡量教育文明程度的基本指标。所有学生均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相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从人的伦理视野来规范悲剧的基本内涵,这对西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尼采在反对西方传统道德观念的同时.把悲剧理解为出自生命形而上学的生存游戏。在尼采看来,亚里士多德把悲剧这种伟大艺术定位为一种审美的摹仿活动,导致了西方悲剧精神的没落。尼采认为,真正的悲剧艺术不是人在理性精神的支配下所进行的审美摹仿活动,而是在生存痛苦的深刻体验中出自生命整体的万物欢唱。  相似文献   

8.
以生成世界观和生命价值观为核心的尼采哲学思想,以生成观反对形而上学存在论,以非道德性的公正反对形而上学的道德理想主义,以永恒轮回说反对形而上学历史观,以狄俄尼索斯反对被钉十字架的耶稣,以赫拉克利特式的竞争反对形而上学辩证法,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视域,为欧洲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领域和新颖视角。  相似文献   

9.
颂扬人的高贵,反对神学对人的蔑视;提倡人的现实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推崇理性与科学,反对盲目崇拜权威的蒙昧主义;主张人的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桎梏,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尼采被称为反道德主义者,他也这样自称。但他并非没有道德理想。尼采的道德观以强力意志思想为出发点,把强力意志作为道德和善恶的标准。凡是符合强力意志的,就是道德的,就是善;反之,则是不道德,是恶。尼采把道德区分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并在这两种道德的对比中阐明了他的道德观。他提倡主人道德,其本意在于造就一种新的理想人格;他对于奴隶道德的批判,有破坏传统旧道德的积极作用,但也包含着全盘否定历史上的道德遗产的倾向。尼采的新道德观同其审美人生态度和提倡酒神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反对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认为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超越于善恶之外。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有人认为,卢梭思想中的自由是可为平等而牺牲之自由,其实不然,在卢梭那里,自由和平等都是他的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两者不仅是不可以分割的,而且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可以说,自由与平等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核心,两者共生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与其批判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区分自然与自由的基础上,康德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属于自由的领域,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惟一法则,而"人是目的"则是道德教育的最高指向,与此相应,在道德教育中应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方法。康德道德教育思想中所蕴含的尊重人的理念对人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While Kant's pedagogical lectures present an account of moral education, his theory of freedom and morality seems to leave no room for the possibility of an education for freedom and morality. In this paper, it is first shown that Kant's moral philosophy and hi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re developed within different theoretical paradigms: whereas the former is situated within a transcendentalist framework, the latter relies on a teleological notion of human nature.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re ideas of Kant's moral philosophy are also present in his pedagogy. This means that the problem of moral education must be solved within the transcendentalist framework. It is finally claimed that Kant himself outlines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n his pedagogical lectures.  相似文献   

14.
卢梭的自然状态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起点,贯穿于全部思想始终。作为自然状态的主体——野蛮人,具有较强的自然属性:自我保存、怜悯心、本能、幸福感;人际交往的社会属性比较弱。随着理性的张扬、私有制的出现,自由和平等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卢梭呼唤的回归自然,但这并非回归到自然状态,而是以此为镜,希望使人类重拾本真,重燃自由和平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对中国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的毁灭性攻击。他通过对封建旧礼教、旧伦理道德的批判,阐明道德革命的必要性;通过对新道德的张扬,提出了构筑新道德的根本途径及其基本轮廓。陈独秀关于道德革命的思想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打破了定孔学于一尊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道德作为人对人本身及人的世界的特殊"立法"在国家治理中不可缺席,尤其是当前社会失德现象的不断泛化对国家稳定和民生发展的负面影响迫切诉求道德的在场。这一诉求既不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再现与新生,也并非资本主义道德的嫁接或移植,而是以"人"为价值本体、以理性为认识论基础、以现代政治文明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为核心的新道德的在场。在宏大的现代国家治理论题下,道德的新构需要行使国家治权者的德性示范、现代公民性的觉醒与理性的培育、法治的同构以及融合"形而下"与"形而上"完整性的道德的哲学诠释的共时建构。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各国之立法将人身自由受限制者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享有独立从事各项民事活动之权利,这对于人身自由受限制者是不公平的,对于其相对人也可能造成不利益。人身自由受限制者,由于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无法如自由状态时那样及时、便捷、直接和完全地了解和获取进行民事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对人事的辨识能力大打折扣,致使其意思能力下降,行为能力存在瑕疵,因此有必要将人身自由受限制者认定为不完全行为能力人。这既是基于理论上的推导,又是来自实践的考察,更是符合行为能力制度的立法意旨和价值取向的。  相似文献   

18.
自由而平等的社会是人类所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然而,由于在某些领域里面自由与平等有着深层次上的矛盾,近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以发展了“自由”而牺牲了“平等”,因而如何调和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紧张,在当代社会依然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寻求正义为其基本理论旨趣的罗尔斯必然要把这一问题纳入其理论视域,而这一关注是由其两个正义原则来给予的,罗尔斯对自由与平等的调和是比较成功的,以自由和平等的调和这一视角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狄更斯以杰出的文学大师而闻名于世,同时也是社会评论家和批评家。狄更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和民生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他在其作品中展现出卓越的透视力,有效地利用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政治和道德弊端进行尖锐的批评,同时对英国社会的弱势阶层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并且对一些重要的社会改革和民生改善做出了贡献。狄更斯相信社会必须具有道德才能生存,道德的力量可以造福社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小说建造成一个道德库,以此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他的大多数小说是对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描写与批判,成为"英国状况"题材小说的创始人。他对社会的评论提高了阅读者的集体意识,有效推进了越来越影响当局决策的公众舆论的形成,也间接地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治、法律、城市治理及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带动了许多优秀作家利用小说对社会进行分析和批判,并影响英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阅读王小波的作品,会引起人们的思索。自由之生活、自由之思想、自由之文学是本篇对王小波的概括。自由之生活,王小波放弃优厚待遇显赫的名声而做一名自由撰稿人,足以证明他的"特立独行";自由之思想,王小波在他的作品里营造了"三有"自由思想体系;自由之文学,王小波作文的自由,即他的作品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如反讽、夸张、黑色幽默、逻辑悖论等文学技巧,显示了其独特的语言,形成王小波的风格。王小波是自由的,自由的选择生活,选择写小说这条路;但自由的同时又为自由付出了代价。这便是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