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泛人文化"的倾向比较普遍,执教者常常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培养。我认为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必须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包括怀疑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想象精神。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应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泛人文化"的倾向比较普遍,执教者常常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培养。我认为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必须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包括怀疑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想象精神。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应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创新。创新,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善导、激趣、引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起语文教学,似乎总是非常严肃的话题,中国传统式本土化的课程教学观,让语文教学走进了书斋题海的困惑。戴上了斯多葛式的冷漠。我们应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观重新进行审视,走出所谓的范式、打破所谓的模塑,给语文教学觅寻一片本真的绿色天地。  相似文献   

5.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语课理应成为人主义精神教育和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殿堂。为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语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语教学的核心;而根据语科的特点,重视学生人精神的培养,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题。总而言之,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精神与创新精神,是教师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科的“风骨”与特质。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该顺从儿童的游戏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走进语文丛林,在游戏中体验出生活的韵味、语言的醇美、成长的欣然;让教师在游戏中实施语文教学,在游戏中体验出教育的理趣、育人的真义、职业的超然。游戏精神的实质就是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探索的精神等多种精神的结合,将其融通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语文教学唤回在传统学习文化中悄然隐退的、而被现今大力召唤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高职语文教学必须强化科学意识,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美的鉴赏,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科学的探究的东趣,并为学生创设科学创造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目前的学校教育一般以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为主,而缺少艺术精神培养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普遍把精力用于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艺术教育则不太重视,使年轻一代的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更让人遗憾的是本来是充满了艺术魅力的语文学科,也只形成了死记硬背字词句章,应付大量的分析题的工具。为了能让学生取得语文成绩暂时的“高分”,教师不惜满堂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与同事闲聊工作心得,常听到“语文难教难讲”、“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之类的感慨之言。笔者在认同的同时,还想班门弄几斧,说点拙见——语文教学要有三种精神:合作精神、人文精神、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任务的进一步明确,使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凸现.语文课程具有对青少年精神发展进行引领与滋养的独特功能,语文教学对教师的精神品质构成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当具有对更高生命价值不断追求的精神、良好的情感品质、对人生与生活不懈思考的精神,及对自身言语交流能力的强化与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2.
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固有因素,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卢梭说:"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现象……它既不能向社会直接提供物质产品,也不能向社会直接提供实物形式的精神产品,而是要它向社会提供合乎社会需要的各种规格的人才.所以,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培养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培养,即充实人生,提升人性的人文教育."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原则的本质要求,是语文教育的魅力及价值所在,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殷汉光 《考试周刊》2008,(48):33-33
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即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表明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领域不断渗透。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传递文化、陶冶人生、建构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完善的过程。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  相似文献   

14.
顾向阳 《河北教育》2001,(11):16-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浪潮,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以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克隆、人类基因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已经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科学与社会生活、与公民生活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个体的健康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精神的弘扬和科学素养的提高。然而,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显得非常薄弱,这对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极为不利。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语文教学应丰富科学教育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5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历时一年多时间,于2004年5月19日终于得出结果。这是中国科协继1992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之后,于2003年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对全国18岁~69岁成年公民科学素养进行的最新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公众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语文教育也不例外。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其"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多处都有表述。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相互关系、作用等进行了论述,认为不断强化语文教学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8.
林敏花 《江西教育》2003,(21):18-19
如果说教育应当是一种人生关怀,那么语文教育则是人生关怀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语文教育要倡导人生关怀,体现人生关怀,渗透人生关怀,必须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接受人生关怀,以完成语文的教育使命。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与人生关怀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常说文学是人学,其视点也可以理解为人生关怀。当然,语文不只是文学。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思维是人脑才具有的功能;离开人生关怀来谈论语文工具,无疑会显得苍白和寒碜。语文又是一种载体,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谓文化,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必须浸润人文精神,才有更大的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他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的一种内在特质 ,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 ,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所以创新精神只能培养 ,不能教。开放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