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网络宽带提速,智能终端普及等多重利好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正迅速发展。其中,大量企业用户逐渐认识到移动信息化应用的好处,这是一片新的蓝海。然而,对交互设计师而言,企业级移动应用由于内容量大而复杂,与智能手机屏幕尺寸小及操作方式单一的矛盾也凸显出来,给移动应用的交互设计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移动微型学习给人们创造了泛在学习的机会,使非正式学习理念得以实现。在活动理论的视角下,对非正式移动微型学习进行剖析,根据所得启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对非正式移动微型学习交互活动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必然带动了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营销以其方便、快捷、互动的优点有着越来越明显的取代传统营销的发展趋势。而对于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的移动通讯产品来说,网络营销可以说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就从分析目前移动通讯产品进行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着手,对移动通讯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做浅显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探究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对于设计人员定位客户的需求、设计出来符合客户习惯的产品以及强化客户群的产品体验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当今社会乃至未来世界,交互设计这一新兴设计理念必将引领新的设计风潮。本文探究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的同时,阐释了交互设计在高端产品应用领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以往网页交互设计原则的梳理,结合网页设计具体细节和网页一般性的结构,系统全面的整理出了网页交互设计原则。分别在页面布局,导航设计,搜索功能,网页组成元素等维度对网页中的交互设计做了明确说明,有效指导网页设计人员设计或走查网页中存在的交互问题,提高产品的好用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介绍原有创新扩散模型及其局限性,根据移动互联网产品特点进行改进,构建适用于迭代产品扩散的改进模型。利用移动互联网产品实际数据对产品迭代扩散改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仿真软件中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揭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迭代扩散特点。对比原有模型和改进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结果说明产品迭代扩散改进模型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葛学东 《科技通报》2019,35(9):129-132
跨平台移动Web基于移动互联网,是指基于浏览器的Web服务,对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的开发设计有利于推动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但目前大多数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的开发设计都是通过以PhoneGap为中间件、jQuery Mobile为UI框架利用Andtoid完成的,难以满足应用开发简单、成本低以及跨平台适配等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页面分割的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的开发设计方法,首先研究基于HTML5的移动Web开发框架及其结构,阐述传统Web交互技术,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基于AJAX的数据交互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论述,完成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开发框架体系的构建,然后,对Web进行分割,并对分割的Web进行扩展,完成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搜索系统的构建,从而实现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开发设计,提高其交互能力。仿真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数据交互量下跨平台移动Web的响应速度,提高其节能、省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郑亚 《科教文汇》2011,(34):62-62,95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以IPHONE为代表的触屏电话、平板电脑等悄然覆盖了大多数的年轻消费者,在行业内交互设计也开始成了一个经常可以听到的话题。可以说,交互设计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新的形势下,交互设计将打破传统设计的分类和壁垒,在以平面为主的专业中,设计方法也就不仅只是局限在传统的平面设计规则上,应该更加注重人的体验和反应。如何将交互设计和平面设计相结合,这也是当下平面设计师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交互设计旨在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是描述传达一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基于交互设计的高校门户网站设计主要包含认识用户群体、确定认知交互设计元素、确定网站风格、版面设计、网站功能分区划分等步骤。交互设计感良好的高校门户网站将极大地发挥其信息发布、对外交流和增强学校影响力的作用,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课程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直接影响网络教学的效果,科学合理的交互可以让学习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家专利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信息系统,对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对该产业专利产出态势、专利类别、专利技术、龙头企业的研发重点、专利合作、主流产品等方面的分析基础上,给出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针对移动终端由于频繁迁移而带来的跨域访问中数据访问稳定与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支持细粒度授权的角色映射跨域访问委托模型。模型通过委托实现云服务器中管理节点对移动节点在申请服务时的交互困难问题进行监控管理,结合已有的量化角色技术,将映射角色集进行量化处理,实现细粒度的角色映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能够实现在移动终端跨域访问过程中终端节点的准确定位,降低了恶意节点申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开放式实验室使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阐述了该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总体架构及应用。通过建立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提高了开放式实验的开放程度和使用效率,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同时也减轻了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压力,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广告设计实践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也越发严峻。为培养符合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新型广告设计复合型人才,广告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顺应现在媒体发展的潮流,本文依托于调整相应的广告设计实践课程,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具体的实例研究和对改革实践教学课程的探索,达到完善教学方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移动图书馆:一个简明技术发展进程的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 《现代情报》2012,32(4):53-56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移动图书馆的概念与意义,进而从通信技术发展视角概括出移动图书馆发展的两个阶段:图书馆移动网站建设阶段和图书馆移动应用建设阶段;然后选择中美两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建设进行案例考察,最后给出移动图书馆建设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移动终端与高校图书馆特色流媒体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媒体是数字图书馆后期的服务重点内容.本文以在移动环境下保证流媒体服务质量为目标,对影响服务质量的因子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一条符合高校网络、用户的特点,适合高校图书馆面向移动终端的特色流媒体服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艺术展示设计形式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流行的移动展览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移动展览模式概念内容的描述,说明其在艺术展现过程中的形式特征,并在参照具体应用案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设计关键要素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8.
刘金玲 《现代情报》2012,32(8):12-1
移动互联网已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深刻改变着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成果为基础,结合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开辟出新的服务技术和服务方法,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搜索服务、移动阅读服务、移动自助服务、个人移动空间、移动学习社区和移动身份认证及移动支付服务等全新服务体系,以满足读者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rit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bile versus personal computer (PC)-based forms of Internet access. Drawing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body of literature, it illustrates a wide range of ways in which mobile Internet access offers lower levels of functionality and content availability; operates on less open and flexible platforms; and contributes to diminished levels of user engagement, content creation,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At a time when a growing proportion of the online population is “mobile only,” these disparities have created what is termed here a mobile Internet undercla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argument for digital divide policymaking and, more broadly, for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dynamics of Internet usag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